抗日战争胜利后,我考上漳州省立龙溪中学,经过八年抗战的苦难,大家寄望于抗战后中华复兴,祖国富强,同学们也想努力学习,建设好祖国。但是,反动政府发动内战和政治腐败打破了大家的美梦。怎样才能救中国,成为同学的议论中心,于是就辨论,就寻找真理,请求老师解答,自己找书研究。真理在哪里,找到辩证唯物主义,找到“延安”(如《西行漫记》),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看到了中国的希望。1946年开始的这一股寻找真理的学习热情,应该说是1947年至1948年漳州学生运动的基础。
1947年初在全国学生运动的影响下,漳州省立龙中学生也多次议论,酝酿响应全国学运。虽然有进步老师(如周兴民、张方等)在鼓励启发,有进步学生在发动,却都未能形成一股学潮。9月间,我班同学向老师提出了“我们应该站起来”。“应该怎样办?”于是大家串连了一些观点比较相同的进步同学。到老师周兴民家里,大家议论,总结怎样投入全国学运的洪流中去。这次碰头讨论会,大家一致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打倒蒋介石反动派,我们的国家才能解放,我们个人也才有前途;我们在白色区域只有唤起民众一起干才有力量、怎样办?就是要宣传,要造舆论,把漳州学生运动搞起来。总结前一次为什么没有力量,主要是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和一批核心骨干。这样,就以在座的十几位同学为核心去联络学生中进步分子。每一个人去串连三个人,好象滚雪球一样,很快就会联络一大批基本的积极分子,一旦学运时机成熟,就可以配合全国学运搞宣传、罢课、示威游行,把学潮搞起来。我记得这次参加开会有:周兴民、朱鸿祥、郑图、陈江水、林贵宝、许标、林振南、林建福和我等人,会议并要求大家要保守秘密,串连时就以个人名誉,以联系个人友谊的形式去做工作。会后大家分头到漳州各中学积极去串连,为漳州发动学运搞罢课示威,做扎实的群众工作。这次会议还决定要寻找共产党组织,请党来领导我们的学运。同时利用学校学生会各班级的壁报、黑板报作为宣传基地,开展宣传活动,介绍形势,传播进步理论,揭露反动派的腐朽政治等等。
1947年底,还团结了一部分老师同学,以学校和学生的名义组织公演《十字街头》的话剧,反映青年学生被迫走投无路,徘徊在十字街头,在内容上加上暗示只有团结起来积极战斗才有前途,只有走上光明的革命大道才有出路。这次在光明戏院演出震动很大,场场满座,漳州反动三青团干事长害怕了,第二天找校长谢新周,要谢出面阻止演出,由于群众强烈要求继续演,不但没有提前停演,而且比预期还多演了一天。这次进步话剧的公演,对于教育和发动群众,揭露反动派害怕真理,起了积极作用。接着龙师等校也演出了《升官图》等话剧。
1947年下半年,由龙中毕业去厦大的进步学生林山,参加厦大闽中地下党,向组织反映漳州学运情况,于是闽中地委派陈列同志代表中共闽中特委来漳州建党,上述谈到的这批学生核心,大部分都由周兴民和陈列同志先后在1948年初培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1948年4月在龙中建立地下党组织。从此漳州的学生运动进入了有坚强组织领导的阶段。同年5月底,为配合全国学潮,漳州掀起了一次有全市各中学师生参加的“反美扶日”示威游行。这次运动,是在反美扶日这个爱国反帝旗帜的号召下,把群众引向反帝反封建、反对国民党统治,打倒蒋介石的统治运动。这次罢课示威是一次有严密组织领导,又广泛发动了各校学生,是一次革命进步力量的示威。
这次罢课示威是冲破了各方面阻力。省立龙中校长亲自出面威胁,又说又哭要求大家不要出去参加;寻源中学美公会的代表指使老师出面阻挠、阻扰不行就挑拨拖延,但是这些阴谋诡计都被揭穿而告失败了。进德女中学生会原对这次游行示威意见不一致,经我和叶雪音做工作后,才统一认识,决定参加。全市各中学队伍都拉出来了,并在反帝、反封建、打倒反动派的口号声中,浩浩荡荡地前进,反动警察百般阻挠挡不住滚滚革命洪流,群众看到了同学团结战斗的力量,大长了革命志气。
党组织决定,为了巩固学运成果,发展这一成果,提出趁热打铁,把漳州学联组织起来,要求各校都派学生代表参加,会议在瑞京路一个祠堂(现在东铺头小学左边),学生自己租用的宿舍召开。会议研究通过了章程,在酝酿学联组成人员时。因发现龙溪县中是校长指定派来的代表,为了学联的纯洁和安全,没有当场选举产生,决定另召开会议成立。后因形势有新的发展而没有开成,
漳州学生在反美扶日罢课示威游行回校后,学校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全校的墙报、黑板报、刊物等宣传阵地都被革命进步文章占据了,文艺晚会开成了革命晚会,“哭闻一多”“吊李公朴”诗歌晚会成为揭露反动统治,歌颂革命英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揭露腐朽反动的官僚统治和地主残酷的剥削压迫,的一次大会。老师同学为伸张正气的歌声和朗诵而欢欣鼓舞。校长一方面假流泪,梦想争取对他的同情,另方面组织反扑和迫害,派职业学生跟踪监视,并解聘进步教师张方、周兴民等人。
为保存实力,学运由轰轰烈烈转入比较隐蔽的宣传发动(传阅进步书刊,数量种类之多达到了空前程度);由公开的议论转入个别串联,党组织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许多经过斗争考验的积极分子涌现出来。
在党的号召下,学校由学生运动开始转入了和工运、农运相结合的道路。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建立党组织,发动建立人民武装。漳属有6个县组织反“三征”的抗征队;读书会散发革命传单;扰乱敌人,牵制敌人,打击敌人、党组织输送进步青年知识分子100多人到游击区参加武装斗争,给闽西南、闽中游击队增加新鲜血液。从学运到游击战争,绝大多数同志经过考验、锻炼、在各种斗争中成为骨干,为解放战争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留在白区坚持斗争的同志,并没有因为敌人的白色恐怖而停止活动。他们一方面进行更加隐蔽的串联,宣传发展群众的工作;一方面配合闽南地委、第八支队游击队,成立漳州解放大同盟。为迎接解放大军做收集情报、筹粮、带路。破坏敌人电话等活动。云霄南靖等县还利用原来的工作基础和社会条件,做上层统战工作,争取了国民党军政人员的起义工作,直到全区解放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