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游击队纪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964
颗粒名称: 投奔游击队纪事
分类号: D665.1
页数: 4
页码: 182-185
摘要: 1948年下半年,白色恐怖笼罩闽南大地。12月中旬,我与在漳浦县从事地下活动的同志洪涛、陈换彬等3人到厦门市立中学找中共漳州工委负责人周兴民同志,他是我们省立龙溪中学的老师目的是打听是否有进入游击区的交通线。周当时提出三条路线供我们考虑。后两条路,因条件不成熟,经商量后决定选择第一路线走。批同志从连队被抽调出来,充实到靖和浦边区和平和县地方工作团。我们在南靖树海闽南地委机关接受短期训练后,即奔赴各地。
关键词: 闽南大地 游击队 工委会

内容

寻找退路
  1948年下半年,白色恐怖笼罩闽南大地。12月中旬,我与在漳浦县从事地下活动的同志洪涛、陈换彬等3人到厦门市立中学找中共漳州工委负责人周兴民同志,他是我们省立龙溪中学的老师目的是打听是否有进入游击区的交通线。周当时提出三条路线供我们考虑。一是到平和县找下寨龙门中学联络站的林贵保同志,他和我们是高中同学,毕业后在那里当教师,任务是在那里和闽南游击区建立联系;二是到龙溪县角美镇找王子陵同志,通过他去争取当地匪首王小,把他的土匪武装改造过来;三是到闽西游击区。后两条路,因条件不成熟,经商量后决定选择第一路线走。
  虎口逃生
  1949年元月初,我们一行3人从厦门坐汽船抵海澄县白水营镇,然后徒步各回所在地。洪涛同志返回佛潭小学,我和陈焕彬回到旧镇小学。约定第二天在漳浦城关一位朋友家聚合。我和陈焕彬回到小学的翌日,大约7点多钟,我要外出到邮电局寄信,刚迈出校门外拐弯墙角处,看见校长陈照临背后跟随着3位穿黄呢衣裤、头戴礼帽的陌生人从前面走上坡来。因为漳州的同学早有来信说学校当局向特务提供了一份黑名单,所以思想上早有警惕,我赶快回头走,从另一条一路前往邮电局。信寄后,我不敢回学校,走到教务主任陈木荣家的店中,央他到学校观察动静。他回来告诉我:那几个人(后来得知是县警察局长李松辉、侦缉组长蔡公英、旧镇警察所所长吴一川)在我房间翻阅抽屉里的书,陈焕彬已被扣留。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快离开陈家,急步走到附近西埔村后山上,一直到夜幕降临才赶往县城,立即叫人通知在道周高中当职员的许标同志一起撤退。
  奔向光明
  我和洪涛、许标以及洪涛的同事杨钟同志等一行4人,从县城经石榴坂、象牙庄、平和县的南胜、小溪一直走向下寨。那时龙门中学已放寒暇,几位地下同志因白色恐怖都离开了学校,好在下寨那里有几位龙溪师范同学,是过去同在漳州从事学生运动的熟人,经过他们的联系,终于同意我们进入游击队。
  我们在下寨雷锋、雷雄同志家住宿一夜,第二天伪装上山打猎,由当地同志带路,几经辗转于当天夜里上了一座大山,到了一个叫砖仔厝的地方,把我们交给工团负责人沈阿发同志。我们都住在山洞里,天寒地冻,睡觉没有棉被盖,大家只好和衣而睡,互相紧挨着身子取暖。
  我们在砖仔厝住了几天,等候交通员来带我们到游击队去。砖仔厝地处游击区,又是在高山上,白天吃饱饭没事,我们可以到洞外晒太阳取暖,晚上在洞里听阿发夫妇讲游击队生活故事。一天晚上阿发老婆讲到游击队生活艰苦时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红军睡稻草”,语气充满革命乐观主义。
  我们终于盼来了交通员。一天吃晚饭后,通知我们准备出发,大家都怀着兴奋心情,精神抖擞地跟着交通员赖木河走上征程。借着星光和时隐时现的手电筒光,走在田间小道,山野虽然荒凉,不时还听到凄呖的野兽叫声,但由于大家满怀激情,加上人多胆壮,並不感到可怕,就这样跌跌撞撞,终于到达南靖一个叫北坑的地方。宿营地火把通明,在一个竹寮里,我们怀着热情和敬仰的心情向支队副司令员吴扬同志诉说在国统区白色恐怖的情况,和投奔游击队沿途的历险经过。当夜我们就宿营在深山密林里。我躺在临时用竹片扎成的统铺上,仰望满天星斗,浮想联翩,想到匆促离家,不辞而别,老父老母的悬念,耽心家里受到株连,遭受摧残;想到今后将迎来一种崭新的生活,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我们将战斗在闽南的崇山峻岭之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与工农相结合
  1949年初,一大批在漳州参加学生运动的地下党员和革命青年,因受到国民党的迫害和在解放战争大好形势的鼓舞,纷纷投笔从戒,投奔到游击区。其中聚集在吴扬率领的队伍里的青年就有30多人。开始我们都被编在司令部宣传队,大家民主推举我担任宣传队长。我们跟随队伍活动,一到驻宿地就向群众开展宣传工作,发动农民抗丁抗粮,参加游击队,贫苦青壮农民纷纷要求参加队伍。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将原来一个连扩编为7、8两个连。我们这批青年学生除留少数在宣传队外,都编入连队,有的当连队政治指导员:文化教员、庶务长,有的当到排长,有的扛长枪当普通战士,和农民战士在一起站岗放哨,一起生活,一起战斗,同呼吸共命运、亲密无间,不知不觉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革命熔炉里沿着知识分子工农化的方向健康成长。
  接受血与火的考验
  我们参加武装斗争的时间虽然不长,而且是处在解放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可是战斗却非常频繁。比较大的战斗有在南靖县上奎洋与赖德辉保安营的遭迂战;有突袭南靖县长教乡反动堡垒的战斗;有火攻华安县山兜乡土楼里保安队的战斗;有围攻永定县坎市土楼,抢救闽西游击队负责人被俘的战斗;有围攻华安县下樟村伪国大代表黄雨定的战斗,有在南靖县新村抗击刘汝明部队和伪保安团联合偷袭的战斗;有天宝大山与省保安团的对峙战。在频繁战斗中,不但经常遇到连续夜行军,爬高山涉急流,忍饥挨饿,疲劳不堪;而且常常在枪林弹雨中渡过,随时都有流血牺牲的危险。和我差不多一起参加游击队的朱鲁、日光、羊我等青年学生就在这些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我们这些文弱的青年学生,一出校门就接受这样严峻的考验,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当解放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听到有人嘲笑我们是投机革命的,不能为人们所理解时,我们的心犹如刀割。
  迎接新生政权
  1949年5月,为了加强地方和支前工作,迎接人民解放军入漳及解放厦门,金门渡海作战,我和张苏生、黄岂、蔡介生第一
  批同志从连队被抽调出来,充实到靖和浦边区和平和县地方工作团。一时要离开战斗过的连队,告别在一起同生死共艰苦的战友,心情很难受。我们在南靖树海闽南地委机关接受短期训练后,即奔赴各地。我与蔡介生等同志到漳浦车本向靖和浦中心县委柯永麟同志报到。我先到漳浦工作团工作后又到独立大队担任中队指导员,9月份漳浦县解放,我又调到地方参加接管伪政权、建设新政权工作,以满腔热情积极地投入支前和剿匪、反特等一系列工作。

知识出处

相关人物

陈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