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广泛开展农民技术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911
颗粒名称: 三、广泛开展农民技术教育
分类号: G720
页数: 2
页码: 97-98
摘要: 漳州农民教育在民国时期曾有一度由农村小学附设。据民国廿二年龙溪县民众教育实施报告的记载,曾经在诗浦、上墩、天宝、良璞、甘棠、浦南、桃岭、北斗等乡村办有“农村民众学校”。不过,时间很短,没有什么教学效果。1982年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和不断完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学科学,用科学,以搞好农副业生产。根据这个新形势,漳州市郊各乡镇又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组织农民学习各种农业实用技术。
关键词: 漳州 成人教育 农民技术

内容

漳州农民教育在民国时期曾有一度由农村小学附设。据民国廿二年龙溪县民众教育实施报告的记载,曾经在诗浦、上墩、天宝、良璞、甘棠、浦南、桃岭、北斗等乡村办有“农村民众学校”。不过,时间很短,没有什么教学效果。
  解放后,漳州于1950年即开展了农民教育。从冬学到常年民校,始终是在乡、镇(以前为公社)领导下,由村(以前为大队)设校,市郊经几次扩大计有83个行政村,全部都在本村举办一至二所农民业余学校。这些学校在八十年代以前主要任务是扫除农材中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同时也开设部分业余高小、初中班,以巩固扫盲成果并使之提高到高小以上文化水平。
  1982年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和不断完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学科学,用科学,以搞好农副业生产。根据这个新形势,漳州市郊各乡镇又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组织农民学习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几年来,市郊四个乡镇已创办四所乡一级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另有一些村还单独举办了本村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这些技术学校和培训班密切配合科协、农技、畜牧等部门,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以短期脱产培训、专题技术讲座、巡回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先后组织了果树栽培、畜牧兽医、水稻植保、淡水养鱼、珍珠养殖、轮机驾驶、糕饼制作、缝纫加工、新闻报导、幼师培训以及家用电器维修等几十种初级技术的培训。由于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学习内容顺应需要,教学方法注重实际,因此很受农民的欢迎,每年参加学习、培训的农民都在6000人以上,甚至有些培训班,以糕饼制作、轮机驾驶、畜牧兽医等专业技术还吸收了外省、县的农民前来参加学习。现在,为了进一步提高实用技术培训的质量和扩大其社会效益,各乡镇都配备了专职人员并筹建培训基地,使各项学习、培训逐步建立经常化、制度化,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中、初级人才,为繁荣农村经济作出积极的贡献。

知识出处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