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时国务院已颁发了《关于开展戏曲改革工作初步意见》,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专署文教科草拟了今后戏曲改革工作的意见,上报地委专署。经过多次研究后,决定以“生产自救”的名义,由专署财政科先拨支人民币200万元(旧币)作为经费,在原戏院恢复演出。为此,该班及时排练神话剧《牛郎织女》、《嫦娥奔月》,采取吃“大锅饭”方式维持集体生活,如业务收支尚有剩余,酌发生活费。
1950年11月间,中央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戏曲工作会议,确定各地戏曲工作应以地方戏为主要对象。根据会议精神,龙溪专署文教科确定在1951年元旦过后开展了地区戏曲改革工作。先将流散在漳州的戏班和民间艺人集中在黄金戏院学习,轮流学习戏改政策、排练新戏,以“改戏、改人、改制”为主要内容。每期学习时间约10—15天。同时拟从各期轮训的艺人中挑选,组建漳州实验芗剧团,作为本地区的示范剧团。
集中学习分为两期进行。
第一期参加者为“艺光班”(即原米的“霓光班”),从1951年元旦开始,在光明戏院(即现大众戏院)演出神话剧《嫦娥奔月》、现代戏《台北新闻》(以反映台湾“二、二八”事件为题材)。刚好这时解放军第31军文工团在漳州为庆祝1951年元旦,借用黄金戏院演出歌剧《白毛女》、《血泪仇》、《小二黑结婚》等,为期7天。我们为使“艺光班”演员乘这机会进行学习,特地改编《白毛女》和《血泪仇》为芗剧,开始实验芗剧反映现代生活题材的新戏曲。
第二期参加者也是民间艺人,由原来“艳芳春”和“新艳春”两班的艺人组合,名为新春班”。经过半个月学习后,留下一部分艺人与“艺光班”合并,组成“漳州实验芗剧团”,并开始排练新芗剧《白毛女》、《血泪仇》和歌仔戏《台民泪》等剧目。
自1951年1月开始,结合土改、镇反、抗美援朝三大运动,以改戏为动力,提高艺人的政治觉悟、改变思想作风,并在这过程中进行剧团体制的民主改革。具体作法是:每天上午学习政治和文化(熟读剧本),下午排练新戏,晚上演出旧戏,而后分组讨论,对工作和生活进行检查和探讨。如排练《白毛女》时,结合讨论土地改革问题,进行阶级教育;排演《血泪仇》时,讨论镇压反革命问题,如何分清好人与坏人的原则,揭发做过坏事的反革命分子;在歌仔戏《台北新闻》的基础上改编为《台民恨》,使来自台湾的艺人们进一步认识旧社会的真相,控诉蒋军和美帝勾结,侵害中国人民的罪恶;在宣传抗美援朝的实际行动中,不但激发了群众的爱国热情,也教育了自己。
1951年春节期间,在漳州市区演出戏改后的新戏曲将近一个月,随后又到石码镇、海澄县城巡回演出一个月,又到厦门龙山戏院、鼓浪屿戏院演出。观众反映说:你们的新戏演得不错,但没有古装戏,觉得比较单调。因此,我们利用演出过程的业余时间,又赶排了历史剧《杨娥传》(又名《彩虹万里》)、神话剧《相思树》、《牛郎织女》等,5月间返回漳州。在这半年期间里,通过学习和“戏改”过程中的实践,这批旧艺人在思想认识上是有所触动的。他们主动提出剧团的管理应当民主化——剧团成员的生活费,应当以业务的收入按初评的工资等级发放。
春节过后,由于各地普遍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城乡戏曲演出活动有所限制,观众明显地减少,业务收入不多,影响了艺人的工资收入,只够维持基本生活费用。当剧团前往厦门演出之前,原“艺光班”班主曾提出“承包业务”的要求,或以“公私合营”的方式经营剧团的建议,我们经过研究后,答应先按原来方式进行一个阶段后再行商讨。但试行的结果,并不能使剧团在业务收入上有所增加,反而造成剧团发生制度的混乱情况。因此决定返回漳州,一面演出,一面整顿。准备通过学习,总结上阶段“戏改”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我曾写了汇报材料上报,因剧团被调参加中央人民政府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慰问演出,以致下阶段
戏改工作未及时研究。
1951年12月剧团返回漳州演出以后,经漳州总工会戏业基层组织出面,由星光戏院(市仔头原百星戏院旧址,现已扩建为侨芗戏院)与漳州实验芗剧团合作经营,试行剧场与剧团联营制,以保证剧团演职员基本生活费的供给;在业务演出上恢复了专演提纲式的幕表连台本戏,因而演出质量普遍下降,艺人思想极端混乱。
1952年5月,龙溪地区第一次文化艺术界代表大会在漳州召开以后,戏曲改革工作由各县(市)文化馆负责开展。6月间,抽调黄石钧,林耿峰、曹国鹏、陈文星等人由漳州市文化馆组成“戏改工作组”,分别进入漳州实验芗剧团、笋仔班和木偶剧团开展民主改革活动,要求在半年内完成民主评议的新工资等级标准,选出剧团的新领导人选。
7月初,省文化局选定漳州实验芗剧团为全省六个重点辅导剧团之一,每年拨发戏改经费4000万元(旧币),为参加10月在福州举行的全省第一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作好准备。专署文教科即组成“戏曲改革小组”进驻该剧团,开展参加会演的准备工作——总结上阶段戏改的经验,加紧整理优秀的传统剧目,改编表演现代生活的新戏曲,并加紧排练工作。9月间,省文化局曾召开全省戏曲改革工作座谈会,总结近年来戏改工作。10月底,省文化局在泉州举办“福建省戏曲研究班”,龙溪地区戏曲艺人30人参加学习,为期一个月。结束后,省文化局发布了《关于当前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