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漳州市区戏班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899
颗粒名称: 解放初漳州市区戏班概况
分类号: J809.257
页数: 2
页码: 69-70
摘要: 1950年10月间,市区有“霓光班”,它原是由台湾同胞组成的“歌仔戏”班,起初叫霓生班”班主李东升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台湾来到厦门等地演出。1949,年10月厦门解放后,厦门军管会为他们办过学习班,以后他就把整个戏班的成员带到漳州来,在原草花街良友戏院搭台演出。因为用电光布景以招睐观众,乃改称“霓光班”。班主恐再失误,竟用加倍份量的火药装入葫芦内扎在自己的腰部,以引电源触发火药爆炸,结果铁片穿入腹部当场毙命,台上多人受伤,舞台炸毁,造成伤亡事故。约一个多月后,因女主角月中娥有吸毒恶习,注射吗啡针致死,只得停业。全班50多位艺人的生活陷于困境,亟待人民政府及时予以救济,以解燃眉之急。
关键词: 漳州 解放初期 戏班

内容

1950年10月间,市区有“霓光班”,它原是由台湾同胞组成的“歌仔戏”班,起初叫霓生班”班主李东升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台湾来到厦门等地演出。1949,年10月厦门解放后,厦门军管会为他们办过学习班,以后他就把整个戏班的成员带到漳州来,在原草花街良友戏院搭台演出。(即现平等路市服装厂)经过几个月的惨淡经营,还算过得去。因为用电光布景以招睐观众,乃改称“霓光班”。在演出连台本戏《石花姑》的大结局——“葫芦出火烧白鹤”时失误,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引起观众不满喝倒彩,所以在当晚演出前又以广告“再结局”招引观众。班主恐再失误,竟用加倍份量的火药装入葫芦内扎在自己的腰部,以引电源触发火药爆炸,结果铁片穿入腹部当场毙命,台上多人受伤,舞台炸毁,造成伤亡事故。
  不久,由女班主赛月金再次组班,迁到黄金戏院(现北京路,已扩建为龙溪师范礼堂)演出。约一个多月后,因女主角月中娥有吸毒恶习,注射吗啡针致死,只得停业。全班50多位艺人的生活陷于困境,亟待人民政府及时予以救济,以解燃眉之急。

知识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