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几次的联合演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897
颗粒名称: 记几次的联合演出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3
页码: 63-64
摘要: 抗日战争期间,漳州各剧社曾有几次联合演出,彼此联络感情,互相促进。联合演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各方人员联合演一个戏;另一种是各剧社自排剧目,在特定的时间内轮流演出。芗潮剧社由柯联魁、黄德洵参加,龙中师剧社由林绍贤参加,莺声剧社由陈棣华、沈汇川参加,讨论决定排演洪深的《香稻米》。并推柯联魁、黄德洵、沈汇川为导演团,以华南小学为排演场。后来因演员过于分敢,召集困难,终于流产,但已初步打消门户之见,为以后联合公演创造条件。1944年3月29日,漳州三青团发动全市各青年剧社作一次演出汇报,地点在光明戏院。这次参加演出者有漳州青年剧社的《大地回春》演员有杨渭溪、陈开曦、徐帆影、陈英珠等。
关键词: 抗战前后 漳州 联合演出

内容

抗日战争期间,漳州各剧社曾有几次联合演出,彼此联络感情,互相促进。联合演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各方人员联合演一个戏;另一种是各剧社自排剧目,在特定的时间内轮流演出。
  1935年暑假,由莺声剧社倡议作一次联合公演,并遨请潮、龙中师两剧社派人参加。三方面在华南小学碰头。芗潮剧社由柯联魁、黄德洵参加,龙中师剧社由林绍贤参加,莺声剧社由陈棣华、沈汇川参加,讨论决定排演洪深的《香稻米》。并推柯联魁、黄德洵、沈汇川为导演团,以华南小学为排演场。后来因演员过于分敢,召集困难,终于流产,但已初步打消门户之见,为以后联合公演创造条件。
  1936年12月,由漳州教育会发动组织援助绥远前线抗日战士募捐义演,各剧社纷纷响应,计有芗潮剧社演出《秋阳》,莺声剧社演出《本地货》(杨骚等集体创作、陈棣华导演,林翠鸾、沈汇川、卢振昌主演。)时间是12月6—7两天、地点在黄金戏院。
  1937年秋,由龙溪县抗敌后援会宣传工作团主持,在光明戏院演出田汉的《八、一三炮声》(即《回春之曲》),由柯联魁导演,各剧社遴选社员参加。剧中由李英(芗潮)饰高维汉,汪瑞椒(芗潮)饰梅娘,沈汇川(莺声)饰洪思训,刘秀凤(龙中)饰黄碧如,廖尔健(毓南)饰陈三水。李英歌喉宏亮,一面弹“吉他”,一面高唱《再会吧,南洋》,很能震人心弦。汪瑞椒有一付金嗓子,一曲《梅娘曲》婉转入扣、催人泪下。三天的演出,成绩斐然。
  1938年5月,芗潮、莺声两社部分社员共同深入天宝山区演出,在当地一个小舞台上演出《放下你的鞭子》(芗潮柯联魁、陈其坚演)和《张家店》(莺声沈汇川,黄秀琴、张碧英、周文渊、张自有合演),虽仅演出一夜,也给当地群众耳目一新,留下深刻印象。
  1938年12月,仍由龙溪抗敌后援会主持,联合演出阳翰笙的四幕剧《寒上风云》,由黄德洵(芗潮)、沈汇川(国防)、曾乃超(伤兵之友社)联合导演(黄德洵执导)。此剧描写日本特务济克扬混入蒙古草原、伪装喇嘛,挑拨蒙、汉两族矛盾,结果,伪装被拆穿,维护了两族人民的团结。沈汇川扮演剧中汉族青年丁世雄,汪瑞椒饰蒙族姑娘金花儿,廖尔健(伤兵之友社)扮蒙古青年迪鲁瓦,吴智军(国防)演金花儿哥哥郎桑,周炳煌(国防)演金花儿母亲,陈郑煊(芗潮)演济克扬,曾乃超演丁世雄父亲丁友财,各方配合非常密契。特别是服装设计者郑华,他曾到过蒙古,所以设计的服装比较好。他的妻子陈秀琴、不分昼夜为演员剪裁服装,为演出生色不少,实在难能可贵。
  1941年,国民党政府改定“三、二九”为青年节,由三青团发动各剧社混合排演话剧。本定每三周或一个月能演出一次,演员可以彼此调配,先后演出了《祖国》(陈大禹导演)、《黑字二十八》(宋之的、曹禺合作)、曾乃超、沈汇川联合导演《结婚》(俄国果戈理作,曾乃超导演)、《求婚》(俄国契诃夫作,沈汇川导演),最后由陈大禹、曾乃超、沈汇川联合导演曹禺的《雷雨》並各分担剧中的角色。沈汇川饰周朴园,张韫琪饰周繁漪,陈大禹饰周萍,郑适南饰周冲,曾乃超饰鲁贵,吴潇帆饰鲁妈,林志卿饰鲁大海,庄雪痕饰鲁四凤,这一次演出的效果甚好。
  1944年3月29日,漳州三青团发动全市各青年剧社作一次演出汇报,地点在光明戏院。这次参加演出者有漳州青年剧社的《大地回春》(陈白尘作,沈汇川导演)演员有杨渭溪、陈开曦、徐帆影、陈英珠等。有石码青年剧社的古装戏《大明英烈传》(陈开曦导演)、有石角东肯年剧社的《前夜》(于伶作,导演不详),有南乡青年剧社的《心防》(夏衍作,魏永绥导演。)

知识出处

相关地名

陈棣华
相关人物
林翠鸾
相关人物
沈汇川
相关人物
卢振昌
相关人物
李英
相关人物
汪瑞椒
相关人物
刘秀凤
相关人物
廖尔健
相关人物
李英歌
相关人物
杨渭溪
相关人物
陈开曦
相关人物
徐帆影
相关人物
陈英珠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