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龙溪县发生一件国民党当局集体舞弊瓜分3000石平价米事件,闹得满城风雨。当时我是龙溪县退伍青年军负责人之一,略知此事经过。现凭记忆所及,略予记述。
事情从我在青年军当兵说起。
我原是省立龙溪中学体育教师,1945年带薪参加青年军。1946年1月,部队驻在福州市郊新店,一天接到漳州家中来信,谓已二三个月向学校领不到我的薪金;现漳州米价暴涨,全家生活无着,处在断炊境地。我接信后极为愤怒,心中十分牵挂家庭。持信遍问连队中同样带薪入伍的战友,他们都说没有接到这样情况的家信,后来我即将情报告我连连长。他说我们队伍驻在福州郊区,离福建省政府很近,省主席刘建绪兼任省青年军征集委员会主任,你可以去找他反映情况,请求协助解决。
当时我年少气盛,第二天就请了假真的跑到省政府去。省政府大门口站岗的卫兵看见我一身士兵服装,一个小兵竟要面见主席,硬是阻拦不让我进去,要我改以书面报告由他们转达。我硬是不肯,说我是青年军有重大情况,十分火急,非立即面见主席不可,大家争吵起来,相持不下。后来刘的秘书出来问明情况,回去禀报,不几分钟,秘书出来说主席同意接见我。于是我由他引路来到主席会客室。我向刘建绪行了军礼,他示意我就坐,问我所来何事。我递上那封家信和一张参军时全家合影,陈述了情况。他表示很同情,安慰我安心回队,学校欠薪不发是不对的,他要马上打电报命令学校照发。并说闽南地区最近粮荒严重,米价暴涨,省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已准备拨给龙溪县3000石平价米解决目前救荒问题。几天后,接到家信,问题得到解决。
不久,全国青年军解散,龙溪县籍100多人退伍回到漳州,成立了龙溪县退伍青年军通讯小组,我被选当小组长。一天,龙溪县参议会来通知,说退伍青年军每人可买平价米1石(150市斤),希造具名册到参议会办理手续。我即去参议会(太古桥,今芗城区人民法院)接洽。在和议长杨逢年谈话中,询问他米从何来,他说是省府拨给一批平价米,青年军退伍归来特从中优先供应,以示犒劳。
平价米价格当时比市价便宜一半。原来这批平价米拨到龙溪县后,龙溪县县长陈石即交龙溪县参议会、国民党龙溪县党部、三民主义青年团漳州分团部以及各有关团体拟具发放办法。可是这些地方头子见利忘义,置老百姓死活于不顾,即巧立名目以各种名义和理由把这3000石平价米分赃了。市上盛传各种各样,的分赃丑闻与内幕,群众对此表示极大的愤慨。
一天,中山公园东门口(今百货大楼门前)、府口街(今台湾路)、定威南路(今延安南路)等热闹街道墙壁上贴出很多讽刺漫画,揭露这3000石平价米事件。其中一幅标题为《卖米图》,描绘杨逢年(县参议会议长)司秤,陈毓光(县参议会副议长)拉布袋,卢德明(县党部书记长)拿米斗,陈石(县长)记账,人象逼真,技巧纯熟。一时轰动全市,围观者络绎不绝,莫不拍手称快。
漫画上街后,这些漳州地方头子暴跳如雷,声称一定要追查何人所为。一天,我正在南山寺省立龙溪中学上课(这学期该校已从靖城迁回漳州,暂借南山寺复课),杨逢年突然坐黄包车到南山寺找我,他怒气冲冲,劈头就问街上出现造谣诽谤的漫画是何人所为,我回答我怎么知道,他说这样很不好,有意见可以商量,怎可进行人身攻击云云。我最后对他说:我不是美术教师,漫画我不懂,与我不相干,漳州这么大,会漫画的人才济济,怎么找到我们这些退伍的青年军头上来,无凭无证,随便怀疑,闹下去彼此都不好。结果杨逢年扭头就走。
过了一天,副议长陈毓光差人来通知我到参议会去。他说:“龙溪县全体退伍青年军可以再买平价米200石,大家去分。”我说:“现在青年军大部分已都升学和就业去了,日子可以过,无需买这种平价米,这笔米请尽快分配给赤贫户购买。”
是年春季,闽南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米价一日数涨,贫困户无米下炊者比比皆是,漳州市不时出现无法生活者自杀事件。可是这3000石米却迟迟不能和老百姓见面。一天我听到军风纪视察团团长张贞回漳州的消息,我即去他的公馆(今瑞京路)找他,谈起这3000石平价米的事,他说省政府刘主席不久将来漳州召开县长会议,届时可以把龙溪县情况对他陈述。
1946年秋,刘建绪果真来到州,下榻九龙饭店(今自由路),我跑去找他。我首先说明上次在青年军当兵时承蒙解决欠薪问题,表示不胜感激。其次详述龙溪这笔平价米的内幕,他听后很为震怒,说省政府接到各方面的很多告状,一定要查明处理。
此后,由于省主席亲自过问这件事,县长陈石感到事体闹大了,各方面头头分赃已不可能,要保住乌纱帽,只有追讨回来重新分配才是办法。但是有的人早把平价米拿到手,且已倒卖出去,钱装进腰包了。吞下咽喉的东西要再倒吐出来,可不容易。结果就发生龙溪县政府向龙溪县法院起诉;要追讨龙溪县农会主席欧阳铭以龙溪县国术馆名义购买的200石平价米。欧阳铭拒还,去福州控告陈石其他贪污渎职行为。
案发后,龙溪县政府表示要把这笔平价米优先供应全县军属。陈石下令县政府军事科造具各乡镇历年出征军人(被国民党抓壮丁去的家属)名册,军事科人员漏夜赶造清册。据说全县有11000多户,每户购买平价米20市斤,交由各乡镇经办发放。这件轰动一时的3000石平价米案件也就这样结束了。
闽南民谚七
人心肝,牛腹肚。
水搬过碗会蚀纹。
饲老鼠咬破布袋。
猛虎受不了拳头多。
蚯蚓一粪箕,抵不过鸭母一只。
多牛踏无粪。
曲馆边猪母会打板。
三分人,七分妆。
衫长袖短。
本地猪屎无肥,本地胡椒不辣。
近庙欺神。
做工躲西风,吃饭捧大碗公。
(老龙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