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漳州特种会报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878
颗粒名称: 解放前漳州特种会报概况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3
页码: 45-47
摘要: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为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曾经在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主持下,成立过所谓“党政军联席会报”的机构,专门研讨对付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一切行动措施,企图随时加以破坏。约在1945年前后,这种会报制度改隶国民党中央党部,由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谷正鼎任秘书长主持。福建省虽然设立此种机构较晚,但也不能例外,于1946年间,以福建省政府命令方式,先后在各县、市成立“特种会报”,并分别设置“特种会报秘书室”的组织办事机构。各专署设立专署级“特种会报”及其“秘书室”,所在地的县、市不再重复设立,人员相应增加。
关键词: 解放前 漳州 特种会报

内容

一、组织概况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为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曾经在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主持下,成立过所谓“党政军联席会报”的机构,专门研讨对付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一切行动措施,企图随时加以破坏。
  约在1945年前后,这种会报制度改隶国民党中央党部,由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谷正鼎任秘书长主持。同年冬,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统区各省、市、县设置会报机构,由各级政府主持。
  福建省虽然设立此种机构较晚,但也不能例外,于1946年间,以福建省政府命令方式,先后在各县、市成立“特种会报”,并分别设置“特种会报秘书室”的组织办事机构。县、市的特种会报秘书室,一般附设在县政府内,由于这种机构是属于秘密性质,为方便开展工作,特种会报秘书室也可设置在县政府外面,不硬性规定。各专署设立专署级“特种会报”及其“秘书室”,所在地的县、市不再重复设立,人员相应增加。所有各专署、市、县的特种会报秘书,均由省在两统(军统、中统)骨干中选派,而且均由各专署一般加委“咨议”的公开名义。
  二、会报成员
  各专署、市、县的特种会报成员:
  甲、专署级:
  1、专署级会报主席由行政督察专员兼。
  2、成员:专署所在地县的县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三青团干事长、县军事科长或国民兵团副团长、警察局长(刑警队长)、专署保安司令部参谋、当地驻军参谋等。
  3、秘书、助理等。
  乙、县(市)级:
  1、县一级会报主席由县长兼。
  2、成员: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三青团干事长、县军事科长或国民兵团副团长、当地驻军参谋等。
  3、秘书。
  后来由于各县成立“戡乱委员会”,有的县参议会议长兼“戡乱委员会”主任,因此,也参加会报。
  三、特种会报的工作任务
  1、研究“异党”, “游击队”等特种会报案件的处理。
  2、密切注意、调查了解、防范“异党”、“游击队”和民主人士的活动。
  3、秘密逮捕嫌疑分子并加以秘密审讯。
  4、会报内容:①听取有关“异党”及“游击队”的活动情况;②传达省府关于防范“异党”、“游击队”的命令。
  所有上述活动,不必通过司法法律程序、手续,不必通过军事审判。这个机构有生杀予夺的特权,这是国民党反动派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的一个最反动、最残酷毒辣的法西斯专制的特种工具之一。这个机构的活动,一直到国民党政权崩溃。
  当时漳州的特种会报及其秘书室于1947年间设立,特种会报秘书室设在漳州下井街29号(今民主路,特种会报秘书陈庆元一家住该处的后进),会报时开会的地点,在百里弦歌福建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即现漳州第二中学校舍)。当时会报主席为郭醇(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成员有龙溪县长陈石,国民党龙溪县党部书记长魏永绥,三青团龙溪分团干事长卢德明,龙溪县警察局长贺光耀,龙溪县警察局刑警队长潘裕孚,龙溪县政府军事科长,五区保安司个部参谋及驻军司个部参谋等人。秘书为陈庆元(军统)惠安人。助理为吴炳荣(中统),漳州人。(这一职务省原派黄叶沱充任,黄因不愿意担任此职,在接到任命后,随即提出辞呈,未准。到差后继续请辞,经获准,改派吴炳荣接充)。
  该组织的经费、人员薪资、办公费用等,根据福建省政府命令,由龙溪县政府拨支。初时,特种会报秘书室只设置秘书和助理各一员,勤杂人员一名。以后据说办事人员增多,而且还设置石码、石角东、天宝、郊区几个情报组,情报组的经费另由龙溪县自卫队拨出队兵20名的空额粮饷。
  解放前夕,漳州进步民主人士龙溪师范教师张方、郑畴等人,听说曾被该组织迫害过,眼科医生石维岩也被勒索过。
  据我所知,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属部分县的特种会报秘书名单如下:南靖县刘华(前,中统,漳州人);吴向安(后,中统、南靖人);平和县张芝麟(中统,漳州人);华安县祁振耀(军统、漳州人);长泰县郑荣任(长泰人)。

知识出处

相关人物

黄叶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