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南英(1855~1917年),号蕴白或允白自号窥园老人,1855年(清咸丰五年)生于台南西定坊武馆街。,祖籍广东揭阳,其七世祖许超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因避重赋,移居台湾赤嵌,到南英时代,许氏居住台湾已历时400年。南英自幼聪颖好学,童年时受业于名师,学问得以大进。24岁被聘为塾师,旋即设学塾“闻樨学舍”于窥园之旁,自此开馆授课,直至35岁都以教学为业。这时期最常来往的亲友是吴樵山(子云)、陈卜五、施云舫(士洁)、丘仙根(逢甲)、汪杏泉(春源)诸先生。其诗人的生活也开始于此时直到逝世前,未曾间断。1886年(光绪十二年)赴京会试,因对策陈述国家危机所在,文章过于伤感,考官不敢录取。1889年(光绪十五年)再赴试,又因评论政治得失被放。翌年中恩科会魁,授兵部车驾清吏司主事职。因其志向本不为官,只望成名,可以在本乡服役。他在登甲前写的《感时》诗云:“功名富贵身,北邙一杯土。”台湾于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设行省,以原台湾府为台南府,台湾县为安平县。所有新政在改设行省后逐渐推行,他对于新设施都潜心研究,每以为机器、矿务或其他实业都应自己学会自己办,异族绝靠不住。1890年(光绪十六年),他从北京回籍。1894年(光绪二十年)巡抚唐景崧聘他为台湾通志局协修。同年,中日开战时,省府改台南采访局为团结局,他出任统领,领兵两营,分兵屯防台南。1895(光绪二十一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及澎湖群岛刈归日本,台湾绅民反对无效,因而筹建民主国,他任筹防局统领,仍屯兵番社附近诸隘。当基隆告急时,他率台南防兵北行至阿里关,因闻台北已失,即赶回台南防守。8月嘉义失守,刘永福不愿死战,致书日军求和,且令台南解严,他只得听命。后安平炮台被占,大局已去,民主国已实际消灭,城中绅商都不以死守为然,力劝他解甲。因兵饷官帑数十万已被刘永福挟逃中国,他遂将私蓄现金尽数散给部下,自己在弁目护送下,离台南,出安平,乘竹筏转登轮船内渡厦门往汕头。从此,其子孙居住闽粤,其余都留在台湾。
当中日甲午之战开始时,他就表示了强烈的关注,并预感到巨难的来临。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和投降卖国的反动本质。他在《己亥春日感兴》中,痛快淋漓地加以揭露:
雄心尽付水东流,莽莽河山抱杞忧。
宰相经纶挥尘尾,将军事业换羊头。
屏藩谁复维危局,带砺何堪失上游!
依旧文章官样派,尚云圣主是怀柔。
此外,在《寄台南诸友》、《无题》等诗中,对台湾人民抗敌斗争都作了有力的描绘。对于抗敌民族英雄,如吴季篯率兵与敌人在八卦山展开激战,为国捐躯。他在《吊吴季篯参某》中,热情讴歌,深致痛悼,且寄托了其爱国的情怀。
回国后,曾漫游新加坡、曼谷等地,他隔海眺望沦陷中的台湾,沉痛悲愤。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农历九月初三日台南沦陷一周年之际,写了《丙申九月初三日有感》:
凉秋又是月初三,往事回思只自惭。
汉代衣冠遗族恨,顺昌旗帜老生谈。
血枯魂化伤春鸟,茧破丝缠未死蚕。
今日飘零游绝国,海天东望哭台南。
在诗中突出地反映了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1897年(光绪二十四年),他因囊金荡尽,不得已走上宦途,投供吏部,自请开去兵部职务,降换广东即用知县加同知衔。其愿至广东,一因是祖籍,二因友朋多。又因漳州与潮州毗邻,语言风俗多半相同,于是寄籍为龙溪县(现漳州市芗城区)人。
他在广东历任徐闻、阳春、三水等县知事,在其任内力除秕政,自引为不负国家者有两件事:一是除民害,一是不爱钱。《寿施耐心六十初度》,便是他的自白之一。1911年(宣统三年)授电白县将赴任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由于他对清朝的黑暗统治和腐败早有所认识,所以对革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他歌颂革命志士的英勇奋斗和为国献身的精神:“黄花岗畔足千秋,志士相逢地下游。”(《和杜鹃旅南杂感》)。也认识到封建帝制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他由衷地期待着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国运初更始,相期体共和。”认为只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国才可能繁荣富强。因此,当闽粤响应革命时,他得友人电召,即返回漳州,被举为革命政府民事局长。1913年(民国二年)旧友福建民政长张元奇拟委其出任西路观察使,他辞不胜任,请任龙溪县知事。他对民国前途抱有很大希望,本想长做下去。无奈官范民风越来越坏,豪绅劣民多藉共和名义,牵制地方行政。就任不久,因禁私斗和勒拔烟苗而为当地豪劣所忌,捏词上控其侵吞公款。他因请卸职查办,虽经省府查核不确,诸豪劣畏罪而求其免予追究,他于谈笑中表示其大度,但自此决不再从政。卸职后,两袖清风,退居漳州东门城外管厝巷(现芗城区新华东路管厝巷门牌11号)他在辛亥革命以后,每当政治风云变幻,革命出现反复时,对于革命的成败和国家的前途,仍表现出其极大的忧虑和关注:“问我新中华,河山仍莽莽,”“棉兰共话中原事,蒿目时艰议论生。”
在这时期中,他虽身在国外,仍注视国内局势的变化,对着北洋军阀的统治,特别是袁世凯的祸国殃民行径,在许多诗篇中愤怒地加以揭露和谴责。在袁世凯死后,他立即写了以《感事》为题的诗歌,有力地加以鞭挞,表现出其对这个横行一时的窃国大盗的极端憎恶和蔑视!
盖世枭雄一讣来,愚而自用及身灾。
重罹红劫颠连志,又为苍生涕泪哀。
竖子有权倾内阁,替人无恙出潭台。
当涂议之成谶语,公路粗疏是蠢才。
这位爱国志士一生的理想是:振兴中华,改变祖国积贫极弱的面貌,使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不受列强势力的蹂躏和凌辱。他在《留别阳春绅民》中,表露了这一信念。也认为祖国具有繁荣富强的条件,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美好未来充满了信心:
“后起青年勤淬厉,前途黄种卜灵长。”“合为诸生开望眼、相期祖国烁辉光。”(《留别阳春绅民》)。当台湾在辛亥革命影响下反日爱国斗争又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时,他热血沸腾、思绪万千,表示要象王尊、祖逖不顾个人安危,为国效力而写道:
“叱驭思王子,闻鸡念祖生。”(《和菽庄主人灯夕原韵二首》)。在《和杜鹃旅南杂感》中,他为解救国难,视死如归壮怀豪情表现得更为突出。
晚年以诗词自娱。1916年(民国五年)前往苏门答腊、棉兰等地。1917年(民国六年)末因痢疾殁于棉兰,终年六十三岁。
1933年6月《民国二十二年)其子许地山辑其遗作《窥园诗草》,自费由北平(今北京)和济印书店承印500册,分赠亲友和有关部门,因印数不多,流传不广。
志士有子六人,其中赞书于辛亥革命时曾任厦门同盟会会长;赞元初肄业于黄埔陆军小学,是参加辛亥广州黄花岗武装起义之后的幸存者;赞祥(1892~1983),即现代留学日本的著名画家许敦谷(本刊第七辑曾载其学生郎森同志所写的《画家许敦谷生平及其作品》一文)赞坤(1893~1941)即近代著名文学家许地山。
附记:
本文是为纪念和较广泛地介绍台湾爱国志士许南英的事迹而编写的。编写时主要根据《窥园诗草》中的《年谱》、《窥园先生诗传》,并参考《许地山研究集》中的《许地山的父亲及窥园诗草》、(俞润生作)、《清末台湾爱国诗人——许南英》(赵沛霖作)等以及地方史料。
闽南民谚一
看土面,赢过看人面。
上山看山势,入门看人意。
入港随弯,入乡随俗。
有样看样,无样看世上。
山不会遮人,人会遮人。
人情比竹纸薄。
树头竖正,不怕树尾摇风。
人比人,气死人。
(老龙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