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心缕缕桑梓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838
颗粒名称: 侨心缕缕桑梓情
分类号: D634.2
页数: 7
页码: 293-299
摘要: 归国华侨联合会是代表归侨、侨眷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归侨、侨眷和华侨的纽带和桥梁。它的根本宗旨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和海外侨胞的正当权益;加强海内外联谊工作;大力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发展侨乡经济;保护和发扬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大家为建设四化、振兴中华、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贡献;鼓励海外侨胞同侨居国人民和睦相处,为侨居国的繁荣和发展、为促进我国与各国的友好而努力。分布在27个国家和地区,以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居多。“文化大革命”期间,侨联和归侨、侨眷在政治上惨遭林彪、“四人帮”的严重摧残与破坏。
关键词: 芗城区 侨心 华侨

内容

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侨联会)是代表归侨、侨眷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归侨、侨眷和华侨的纽带和桥梁。它的根本宗旨是: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和海外侨胞的正当权益;加强海内外联谊工作;大力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发展侨乡经济;保护和发扬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大家为建设四化、振兴中华、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贡献;鼓励海外侨胞同侨居国人民和睦相处,为侨居国的繁荣和发展、为促进我国与各国的友好而努力。
  芗城区是我省重点侨乡之一,华侨出国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居住国遍及世界五大洲。据1980年不完全的统计,全区拥有华侨(包括外籍华人)8万多人。分布在27个国家和地区,以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居多。归侨、侨眷有7500多户、37000人。其中:知识分子176人、共产党员36人、被提拔为各级领导的有31人、有职称的123人、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有51人、各级先进工作(生产)者有226人次。他们是我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漳州市侨联从1949年11月成立后,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对祖国的进步事业,都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侨联历年主要工作概况:1、组织归侨、侨眷学习:宣传贯彻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历次政治运动,如土改、镇反、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等。“文化大革命”期间,侨联和归侨、侨眷在政治上惨遭林彪、“四人帮”的严重摧残与破坏。机构被砸烂、会所被占用、于部被下放、有的因“海外关系”被打成“特务”、房屋被冲占,存款被冻结、成员被审查、家属被遣送,在十年内乱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严重的挫伤了侨胞及归侨、侨眷爱国爱乡的积极性,这一历史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路线的严重束缚,端正了指导思想,拨乱反正,落实各项侨务政策,给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带来了新的希望,极大的激励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征途上迈开新的步伐。
  2、热情接待、加强联谊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侨胞看到祖国的国际地位日高,社会秩序安定、生产建设蒸蒸日上,激发了他们爱国爱乡的热情,回乡探亲、旅游观光、寻根认祖、洽谈贸易的与日俱增。从解放初每年接待一百多人,近年来剧增至二千多,增长十多倍。市侨联本着“热情接待,多做工作”的方针,积极配合侨务办公室,根据不同对象,采取登门拜访、组织参观、开座谈会、节日联欢等形式,向他们介绍祖国及家乡建设成就,宣传党的侨务政策,帮助他们解疑释虑,使其对祖国和家乡进一步了解,并感到祖国的温暖,家乡的可爱。有的携眷回国定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有的携带第二代、第三代儿孙回来认祖;有的直接来投资办厂或洽谈生意;有的慷慨解囊兴办公益事业,为祖国和家乡的繁荣昌盛,倾注心血,发出了自己的光和热。
  3、华侨投资及兴办公益事业:华侨有着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祖国和家乡作出积极的贡献。1958年在我市投资创办“漳州罐头厂”,现巳成为全国的十大罐头厂之一。蘑菇罐头年产万吨以上,畅销美、日、加及东南亚等国。接着又兴办“大华蜜果厂”、
  “漳州旅社”、“侨芗剧场”等工厂企业。
  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在家乡捐资赠物、兴办许许多多公益事业,如创办华侨小学、华侨中学、华侨医院、侨联大楼等,有的赠送教学仪器、医疗器械;有的捐赠给少年宫、托儿所、幼儿园各项电子仪器,合计总值人民币500多万元。
  1958年大跃进时期,侨联动员华侨支援漳州工业上马,用二百万元侨汇购进57台先进机床来武装地方工业,这批设备先进,奠定了我市机械工业的基础。1960年国家困难时期,漳州华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进口化肥2000多吨,支援家乡发展农业生产,促使农业增产增收,受到人民政府的表彰。
  4、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作贡献:根据中央确定的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侨联积极做好穿针引线、搭桥铺路,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还吸收海外及港台资金,发展“三资企业”,几年来芗城区共创办“三资企业”19家、资金687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出口总额巳达1722.6万元(人民币),“三来一补”10家,已收工缴费37.6万美元,占全市一半以上。今年1—6月份,在22个项目中,收工缴费25美万元。
  5、创办华侨小学、华侨中学:
  早在1928年新加坡华侨就捐款创办漳州华侨小学,(校址在新华南路)1958年新加坡华侨黄先生的母亲吴彩云女士捐资兴建“侨光楼”一座教学楼,扩办漳州华侨中学。1978年华侨小学分别并入市区各小学,将全部校舍划归给市第七中学使用,华侨中学“文革”中一度被改称为“红旗”中学,1979年始恢复为华侨中学。
  1984年10月,侨中第二届校董会改选康良材、黄长秋为名誉董事长,林开德为董事长,林永木、王陆惠、陈玉璋、陈力水及梁逸群为副董事长。
  1986年初,海外华侨黄先生以其母亲为名字捐建“彩云楼”教学楼一座。还有黄长秋先生捐2.5万元、杨维廉先生捐1.5万元,侨胞林金声先生在海外集资10万元,不足部份由市府拨款13万元为装修费用。目前巳建主楼三层,有教室6间、实验室3间(原计划建五层16间,待今后筹款续建)。该校现有学生650多人,教职员工77人,侨属子女约占30%。在招生方面,对“三胞”子女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照顾优先录取,有关部门计划把它办成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华侨特色的中学。
  6、建设华侨新村:
  根据1954年7月中央侨务扩大会议精神,经市人委会批准,确定在市区西姑池划为华侨新村地址,面积8万平方米,由政府拨给长期使用。1956年正式成立“漳州市华侨新村筹建委员会”,推选林开德先生为主任,委员12人。建筑工程由侨联筹建会统一安排,配合市城建局和房管局进行工程规划,由建筑部门承包基建。自1956—1967年共建别墅式楼房51座、侨联办公大楼一幢(嗣后又续建别墅式楼房二座,公寓式一幢八套)。
  1982年,市华侨住宅经营公司又在东湖开辟第二华侨新村,兴建别墅式二幢、公寓式五层楼房八幢180套,出售给归侨、侨眷及国内有关单位居住,深受欢迎。通过华侨新村的建设,进一步团结了更多的华侨和归侨、侨眷,使他们安居乐业,心向祖国,关心故乡,促使海外侨胞加强与国内亲人的密切关系。
  7、侨联义务代书站:
  漳州市侨联从1952年开始组织侨信义务代书站,几十年如一日,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代书人员承先启后,从无间断,坚持不懈为侨户、台属义务代书三万多封,使失散甚至中断书信三、四十年的亲人重逢团聚和恢复通讯,取得较好的成绩。曾多次被中外报刊杂志登载表扬。被誉为“当代柳毅”、“沟通音讯的架线人”等光荣称号,又四次被省、市、区评为先进集体及文明单位,深受“三胞”的好评。
  代书人员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十分可贵。比较突出的有魏静霞、蔡梧材、王振荣、杨维廉、郭宽逊等人,受到海内外交口称赞。特别是在“文革”动乱中,代书站并没有因动乱而停止,主要是他们对侨台属有深厚的感情,把代书站搬迁到新华西路173号,有时就在自己家中坚持代书。代书站负责人魏静霞老大姐与归侨蔡梧材、杨维廉老先生戴上老花眼镜,一字一字地写着一封一封望眼欲穿、思亲心切的家信,为海内外亲人架起感情交流的桥梁。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代书站负责人郭宽逊及郑温乐等人,不断改进工作,修订制度,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由原来以代书、代寻久年阔别的亲人为主,又增加代译外文、代写进口证件、科技材料、申请书信等。十年来共为“三胞”代书9814封,送达23个国家和地区,代译外文169件;还收到全国25个省市的来信252封,多数是要求代寻失散的亲人,经该站发出代寻书信415封,现巳有44户接上联系并恢复通讯,有58户接到侨汇,有的在北京、广州等地会晤,有的回家骨肉团聚。不少人淌下了喜悦的泪花,从肺腑里发出千感万谢,来信赞扬代书站是:“鸿雁传佳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的赠送锦旗“重逢话离恨,热泪酬侨联”。通过代书站辛勤的工作,增进了海内外联谊,激发了“三胞”身在异邦,心怀故乡的感情,起了“家书抵万金”的巨大作用。
  8、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正当合法的权益:侨联会自1978年恢复组织活动以来,就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各项侨务政策。
  ①落实漳州华侨中学、华侨医院和侨芗剧场的牌子,文革中被红卫兵砸掉,经向市委反映,相继得到恢复正名。②平反冤假错案,全市有归侨、侨眷116人被立案审查为“特嫌”,经复查全部获得平反昭雪,不实之词统统推倒,材料退还或烧毁。③落实10位归侨、侨眷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恢复名誉并重新安排工作,或办理退休手续。④改变华侨地主、富农成份13户,分别更改为华侨工商业或自由职业者等。⑤退还七户归侨、侨眷在“文革”中被查抄的财物,並解冻银行存款约二万元。⑥落实以闲散劳力或“四类分子”为名,而被遣送农村的归侨、侨眷115人回城落户,并适当安置工作。⑦落实归侨、侨眷知识分子政策,在政治上得到一视同仁,在工作上得到重用,在生活上受到关心照顾,改善了居住条件,其子女在升学、就业等方面也得到适当照顾。⑧落实六十年代初精简下放的归侨职工及其配偶、子女16人,收回原单位工作或办理退休手续。⑨纠正被错判或轻罪重判的归侨、侨眷19人,经区人民法院重新复查,获得改判的有10人,免于起诉,撤销原判,恢复名誉等。⑩落实“文革”期间华侨房屋被挤占业主52户、房屋53座、租户91户,面积3154.88平方米,全部退还清楚。⑪落实历史遗留的华侨私人房屋:A、退还土改错没收的一户、房屋一座、面积141平方米;B、落实被改造的房屋业权89户,面积22913平方米。其中:退还使用权的业主有60户,面积6472平方米;C、落实华侨代管房屋,退还产权的16户、面积11594平方米。其中:已退还使用权的7户,面积3419平方米。其余部份争取在今年底以前,将根据政策规定,对应该退还使用权的,给予退还清楚。
  广大的归侨、侨眷在漳州故乡大地默默耕耘,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把芗城装扮更加绚丽,促进侨乡经济繁荣,是海内外乡亲共同心愿,也是侨联工作的根本宗旨。这正是“侨心缕缕桑梓情”的写照。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团结战斗克敌制胜、保林会师、从太行山麓到九龙江畔、坚持地下斗争迎接漳州解放、记龙溪人民解放大同盟的活动、漳州战斗、回忆从龙岩到港尾的战斗生活、以胜利的火花迎接大军南下、解放漳州纪实、横扫千里战芗江、我们来自安溪游击区、平和县的解放、接管和党政建设、漳浦解放前后的日子、有关云霄县和平解放的一些情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柳永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芗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