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做好复退安置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835
颗粒名称: 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做好复退安置工作
分类号: D632
页数: 4
页码: 283-286
摘要: 为了组织和动员广大优抚对象,表彰他们在各条战线作出贡献,解放后共召开了14次复员退伍军人烈军属和优抚工作先进集体(个人)代表大会。历次会议,表彰了一批战斗英雄、支前模范、人民功臣、劳动模范、工作积极分子,树立了许多“退伍不退色”、“身残志更坚”的模范人物和在拥军优属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优抚先进单位。1985年11月芗城区召开首届复退军人、烈军属代表大会,动员全区优抚对象进一步发扬革命传统,致力改革,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争取更大的光荣。
关键词: 漳州市 民政工作 拥军优属

内容

芗城区现有优抚对象1.8万多人,占全区人口6%其中烈属99户、牺牲病故军人17户、军属1300多户计6252人、残,废军人217人、复员军人1195人(其中抗日老战士51人、解放战争老战士205人)退伍军人9831人、红军失散人员37人、复员在乡红军战士1人、老游击队等“五老”人员133人、军队退休干部15人,这些都是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过贡献的人。为了组织和动员广大优抚对象,表彰他们在各条战线作出贡献,解放后共召开了14次复员退伍军人烈军属和优抚工作先进集体(个人)代表大会。历次会议,表彰了一批战斗英雄、支前模范、人民功臣、劳动模范、工作积极分子,树立了许多“退伍不退色”、“身残志更坚”的模范人物和在拥军优属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优抚先进单位。恃别是1982年召开全市第13次优抚对象代表大会,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篡党夺权、反军乱军、破坏拥军优属的罪行,进一步肃清其在我市的极左流毒,激励大家遵循党的十二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1985年11月芗城区召开首届复退军人、烈军属代表大会,动员全区优抚对象进一步发扬革命传统,致力改革,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争取更大的光荣。
  为了褒扬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1954年在南山建立“漳州市革命烈士陵园”,1956年在中山公园兴建“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1957年在市区东北郊洋筠村附近建立“烈士墓地”,以此供人民群众长期悼念瞻仰。陵园和纪念碑,各界人士、机关团体数万人前往悼念。
  我区拥军优属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群众化,每逢重大节日,都普遍开展活动,民政、商业、粮食、劳动、教育等部门对优抚对象都实行长期优先照顾,各部门各单位还遵照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对优抚对象实行多方面的生活照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1961年把对烈军属优待代耕改为集体优待工分制度以来,全区农村巳有烈军属19000多户次,平均每年6百多户享受到优待,计发给优待金197.5万多元,其中1961—1983年计优待1400多万工分,折优待金121万元,优待粮14万斤;1984年以后,改为直接发给现金,五年来计发优待金76.5万多元。目前,农村烈军属平均每年每户可得优待金360元,自1989年起,将增至420元。在残废军人抚恤优待方面,实行乘车乘船半票,增加糖、肉、油等食品供应量,定期发给抚恤金。40年来,我区使用国家优抚款计766.7万多元,目前,每年还有146户、220人享受定期补助;发放干部遗属困难补助金67.6万多元,发放军队与地方干部、职工退休金55.96万多元,目前还有470人领取退休金,并保障他们治病公费医疗,发给房屋修缮费,使他们幸福安度晚年。
  解放后,社会主义崭新的征兵制度,彻底地扭转了旧中国那种“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的观念,树立了“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拥军优属,人人有责”的高尚风气。我区成千上万优秀儿女参加人民军队,光荣走上战斗岗位,许多同志在建设国防、保卫边疆的斗争中英勇立功,流血牺牲,涌现了象石亭乡高坑村在自卫反击战斗中荣立特等功的战斗英雄马国民同志,以及千百个人民功臣和五好战士。他们大部份服完兵役后都复退回乡。我们遵循中央关于“从那里来回那里去”的安置原则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的办法,共妥善安置了复员干部400多名,复退军人9357人,其中复干复职者1091人、城镇安排工作者5184人,回农业战线者3075人。许多同志成为我市我区各级党政的领导和各条战线的骨干。1974年以来,我市我区每年负责组建新老兵接待转运站,共接待过境军队1.6万人、新兵11.44万人、老兵11.35万人。1981年以来,连续7年荣获“无事故先进新老兵接待转运站”称号。
  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宪法、新兵役法和中央有关文件,对照军属、残废军人的优待照顾和对复退军人的妥善安置等都作了新的明确规定。10年来,我市我区在优抚、复退安置工作上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方面,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优抚对象进一步发扬命革传统,发动群众搞好拥军优属工作,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文明活动,1984—1988年军民共建文明单位由12个发展到72个。编写出版3期《清明节》专刊,广泛宣扬了我区革命斗争史和革命先烈的事迹;一方面,抓紧基础建设,努力开创拥军优属新局面:首先,在城市退伍军人安置上,由以往统一分配安排,改为由各系统归口包干安置的做法;在农村,我们实行新兵入伍时发给入伍通知书、军属光荣证、优待金证书,克服了年初入伍年底才评定优待的做法,完善了优待制度。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对优抚对象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平反工作,按规定予以追认,补助和慰问,做到不留尾巴;同时,对全区的转业、复员、退伍军人进行了全面的登记和换证工作,对革命残废军人进行了评定和颁发新证书;对革命烈士烈属进行了澄清和换发新烈士证明书;为了改善优抚对象的生产和生活条件,3次提高残废军人抚恤金的发放标准;拨出专款扶持老区五老人员发展生产和维修房屋;对丧失劳力的伤、病、残、孤、老和参战立功人员的优抚对象困难户,大幅度增加了定期定额补助,其中大部份烈属得到照顾;民政、银行等部门筹集专用资金扶植有劳力的优抚对象困难户发展生产勤劳致富。为迎接军队离退休干部下地方,建成42套2594平方米住房。此外,1980年以来,我市我区的民政、人武、科协、劳动、教育、支前等部门配合组建芗城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心和乡镇4个退伍军人两用人才培训基地,共举办汽车维修、家电修理、拖拉机修理和种、养殖业、加工服务业160多期,接受培训者千余人,巳开发者819人,其中担任县级1人、乡镇领导2人、村委领导255人、国营单位134人、乡镇企业131人、个体经商142人、各种专业户118户、兴办经济实体12个,协助4个部队举办21期培训班,包括10个专业,受训者264人。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团结战斗克敌制胜、保林会师、从太行山麓到九龙江畔、坚持地下斗争迎接漳州解放、记龙溪人民解放大同盟的活动、漳州战斗、回忆从龙岩到港尾的战斗生活、以胜利的火花迎接大军南下、解放漳州纪实、横扫千里战芗江、我们来自安溪游击区、平和县的解放、接管和党政建设、漳浦解放前后的日子、有关云霄县和平解放的一些情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