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结合就业方针开辟广阔的就业前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828
颗粒名称: 四、三结合就业方针开辟广阔的就业前景
分类号: F241.4
页数: 3
页码: 280-282
摘要: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给劳动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春天,解决了“十年文革”等历史上陈积下来的许多就业问题。(一)改革了国家“包就业”的制度。1980年8月,中央提出“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在当年安置总数中,靠第三产业安置的人数所占比重,由79年的28.5%上升到88年的68%。目前,社会待业人员经过培训就业的已占91.7%。建国以来的劳动就业工作实践,积累了不少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三结合”就业方针的提出和贯彻,更是给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漳州市 就业方针 就业前景

内容

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拨乱反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给劳动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春天,解决了“十年文革”等历史上陈积下来的许多就业问题。
  1960年以来,我市面临三个严峻的就业形势:(一)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从城乡招用了大量劳力,职工总数由5.4万人猛增到14万人,职工过多;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在61、62两年间,精简了4.7万人(主要是来自农村的),留下不少遗留问题有待落实安置;(二)是“十年文革”,国民经济处于瘫痪状态,停止招工,有4万多城镇待业人员急需要就业;(三)1969年前后动员5万多人上山下乡,要求回城安排工作。这些历史积压下来的就业问题,靠国家统包统配巳不能解决。为此,中央提出了新的就业方针,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10年里取得巨大成就:
  (一)改革了国家“包就业”的制度。1980年8月,中央提出“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于是,在全国各地担负指导就业、组织培训、管理临时工、发展集体经济、办理待业保险等方面任务的新型劳动管理组织——劳动服务公司诞生了,从而改变了国家统包就业的单一格局,拓宽了就业渠道,解决了历年积累下来的就业难题。1979年至1988年我市共净安置了城镇待业人员17.77万人,城镇待业率从1979年的12.28%降到1988年的1.4%。
  (二)随着我市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使我市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主要依靠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工业和轻纺部门吸收就业,转变到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生产行业扩大就业。在当年安置总数中,靠第三产业安置的人数所占比重,由79年的28.5%上升到88年的68%。由过去单纯的国营企业招工向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多种渠道转变。这10年的安置总数中,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安置的占69%。
  (三)逐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原则。全市技工学校从1978年创办至1988年底,巳拥有6所分校,共培养3566名毕业生,多数巳成为生产骨干,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在校生达1485人,再加上大办职业中学,给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几年来,全市组织就业前培训约4.8万人。目前,社会待业人员经过培训就业的已占91.7%。
  (四)创建和发展了劳动服务公司。至1988年底,全市兴办各类劳服务公司147个,劳动服务公司所属的集体企业(网点)、劳务队451个,88年产值营业额巳达1.3亿元,创利润444.61万元;在其中安置就业有7555人,输送、管理临时工9000多人。
  (五)国营企业新招工人,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到1988年底,全市国营企业劳动合同制工人达9700多人,占国营企业职工总数的6.8%。
  建国以来的劳动就业工作实践,积累了不少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三结合”就业方针的提出和贯彻,更是给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随着我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给我们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以科学的态度,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我们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的繁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的劳动就业之路将会越来越宽广。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团结战斗克敌制胜、保林会师、从太行山麓到九龙江畔、坚持地下斗争迎接漳州解放、记龙溪人民解放大同盟的活动、漳州战斗、回忆从龙岩到港尾的战斗生活、以胜利的火花迎接大军南下、解放漳州纪实、横扫千里战芗江、我们来自安溪游击区、平和县的解放、接管和党政建设、漳浦解放前后的日子、有关云霄县和平解放的一些情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