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集资办学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806
颗粒名称: 漳州市集资办学概况
分类号: G522.74
页数: 6
页码: 252-257
摘要: 学校增加一倍多,学生增长三倍强。增加的学校小学占多数。人民政府据实核拨教育经费,并得到当地集体和群众多方面的资助和支持。呈现人民教育为人民,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新气象。教师也发挥办学的积极性,从实际出发,采取化整为零的办学方式,进行巡回教学。当时的专署文教科总结了诏安县举办这种巡回办学的山区教师先进事迹,先后受到省教育厅、龙溪专员公署的通报表扬。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市基础教育贯彻“公办民助”的实施,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但是,由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的负担能力,特别是超过农业生产水平。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和群众的资助在客观上必然受到影响。
关键词: 漳州市 集资 办学

内容

解放后,为了适应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把教育事业经费纳入国家总体预算计划的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发扬重教尊师的优良传统,多渠道筹资助学,发展基础教育。当时,全市(专区)重视中小学“面向工农开门”的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扩办学校,增设校点,便利青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学校教育在整顿和改造的进程中,逐年发展。迫至1962年,在贯彻调整八字方针后,全市全日制小学达2067校,学生207409名,比解放接收的学校和生额分别增长一倍左右;中学从1949年的25校、学生5025名,增至54校、学生23345名。学校增加一倍多,学生增长三倍强。增加的学校小学占多数。人民政府据实核拨教育经费,并得到当地集体和群众多方面的资助和支持。校舍不够用,因地制宜,群策群力献料、献工建筑简易的土木教室,或因陋就简使用古旧的庙宇、庵堂、祖厝和祠堂。呈现人民教育为人民,人民教育人民办的新气象。有的村庄大,儿童多,入学的学生突增,教室容纳不下,学校便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办学,设置午班、晚班分批上课。教师也发挥办学的积极性,从实际出发,采取化整为零的办学方式,进行巡回教学。教室就设在群众的厅堂里,学生自带课桌椅。这种做法,在分散的小山村,更受到群众的欢迎。当时的专署文教科总结了诏安县举办这种巡回办学的山区教师先进事迹,先后受到省教育厅、龙溪专员公署的通报表扬。实际上,也表扬了群众资助办学的义举。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市基础教育贯彻“公办民助”的实施,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但是,由于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的负担能力,特别是超过农业生产水平。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和群众的资助在客观上必然受到影响。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指引下,漳州市和全国人民一样,认真执行中央提出的关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实施由地方政府管理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抓紧普及小学教育工作,在此期间,通过贯彻调整方针,1978年全市中学巳有163校,在校学生达27569名;小学有2264校,在校学生达515373名。基础教育更有较大的发展。亟须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中央和省提出的“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椅”(简称“一无两有”)的基本要求,小学尤为迫切。引起各级党、政和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和支持,从而进一步开展多渠道集资办学,改善办学条件的社会活动。根据1979年至1983年的统计资料,这5年期间,我市群众集资办学的金额达1093万元。为解放以来集资办学最多的5年。集资办学的资金实行地方筹集,地方使用,不作上缴统一分配的原则。这5年群众集资主要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使用于新建、扩建校舍面积19.4万平方米,维修危房校舍14.6万平方米;添置课桌椅3.1万副以及电教、仪器1100多套(件)。使在文革中受到破坏的校舍和教学设备,得到应有修建和配备。
  集资办学活动发展较快的龙海县在这段期间,群众集资办学达315万元,名列全省前茅。该县程溪乡地处山区,原有基础教育的基础较薄弱。在开发山区经济中,群策群力集资38.8万元,人均资助教育金额居全县榜首。该乡南坑村的干群做出决议,把全村历年来积攒的集体资金17万元和腾出的5亩土地,不建村办公楼和戏台,改建村里小学新校园,建成教学楼、师生宿舍、厨房膳厅、厕所、围墙、体育场的配套设备。被评为省、市、县集资办学的先进单位。
  地处海滨的东山县后林村实施生产责任制度,群众增产增收,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科学种田是关健,而基础在于办学校育新人,才能不断创新业绩。是以全村集资18万元,选择地点适中、座向适宜、场地适当的校址,新建一座1600平方米的5层红砖教学楼及相应的学校设备。被誉为全市集资办校的先进典型。当时,地委、专署在东山召开各县(市)主要领导干部会议,特地组织到该村参观,听取介绍集资办学的经验。
  位于老区县的平和下寨乡西安村,治理劣山,靠山聚财,长志气,建小学,干群拧成一股劲,集资12万元,建成崭新的西安小学,成为全县小学公办民助的先进单位,也是全市的贫困乡村热心办学的创业典型。
  1984年初,全市(地区)在南靖县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贯彻省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乡、村群众集资办学建校的规定,修订当年集资办学计划为1600万元。市教育局长陈玉璋应邀在全省第一次集资办学表彰大会上作题为《党政重视抓教育,集资办学谱新篇》的发言,被省教育厅誉为:漳州市的集资办学工作,给全省带了个好头。这一年,全市集资办学的资金达到2572万元,主要是群众集资大大超过原订的计划。据此,《福建日报》作了专题报导,年终被评为省十大文明建设的新闻。
  在全省表彰1979年至1983年的五年集资办学先进单位,我市有龙海县步文乡、南靖县山城镇三卞村等56个单位榜上题名。
  1984年,全市再次掀起了集资办学的群众活动。龙海县长桂其明带领教育局长李亚茂和各乡(镇)的负责同志专程前往全省集资办学的先进地区参观取经,联系龙海的实际情况,在全县进一步开展以实现小学“一无两有”为主要目标的集资办学活动。至1985年全县多渠道集资677万元,其中群众集资达599万元,为全县中小学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全县200多个小学基本上达到省规定的“一无两有”的标准。成为我市第一个小学实现“一无两有”的达标县。有力地促进普及小学教育的进程。被评为全国100个基础教育先进县之一。
  长泰县经过7年的努力集资329万元,使全县99所中小学不但基本实现“一无两有”,并且有许多学校超标准地向“一无十有”发展。该县岩溪镇霞美村,全村集资15.3万元,腾出“状元”地,建起“兴文楼”(教学楼)、宿舍、厨房膳厅、图书阅览室、卫生室、体育场、围墙、校门、厕所并全部更新课桌椅等,被称为崭新、实用、美丽的文明小学。参加该县验收“一无两有”的省代表写诗称赞:“闽南宝地长泰县,改革开放新景象。集资办学育新人,四化建设走在前。”
  由于集资办学活动的广泛开展,为了组织交流工作经验,市委和市政府于1987年10月在长泰县召开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总结、表彰1984年至1986年3年全市251个集资办学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表彰会上,特别邀请1987年的先进个人,漳浦县前亭乡曾阿桶兴学献款4万元,长泰县枫洋乡连大本捐资1万元,出席参加。受到市委和市府的表彰和奖励。这3年,全市多渠道集资办学金额7582万元,其中,农村集资3650万元。用于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舍56万平方米,维修校舍32万平方米,更新课桌椅5.9万副,添置学校电教、仪器设备达1.3万套(件)。使全市基本上消除了中小学的危房校舍威胁,扩大了“一无两有”的达标面。这3年,省举行第二次表彰大会,我市有华安、南靖、东山等县和云霞县火田乡、漳浦县白竹湖华侨农场、诏安县五一村等233个先进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和奖励。
  1987年起,我市集资办学结合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持续进行,芗城区为加强实施“一无两有”,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和区人大、区政协的负责同志在检查和视察教育工作中,下基层,到学校鼓励和支持集资办学,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和落实改善办学条件的计划。从1984年至1987年多渠道集资426万元,其中群众集资338万元,使全区108所中小学进行新建、扩建、修建校舍,增添教学设备,更新课桌凳。较好地实现小学“一无两有”。被评为省集资办学先进单位的芝山乡,积极发展商品经济,重视基础教育工作,集资办学成绩为全市之首。该乡的古塘、康山等村建立的小学新校园,完善教学设备,居全乡之冠,城乡扬名。
  迨1987年,华安县集资443万元,在筹措的进程中,全县192所中小学和初中班较显著地实现“一无两有”,山区小学尤为突出。位处贫困山区的马坑乡,干群重视教育工作,认为“地偏办学不能偏,千难万难不要让师生教学为难。”全乡分布在山沟里的6个行政村,村村集资新建教学楼,更新设备。处于海拔1060米的和春山村,3年集资10万元,不修庙宇,改建小学教学综合楼,更新全部课桌椅,建设崭新校园。新校舍落成剪彩使用那天,全村男女老少参加学校开学典礼,敲锣敲鼓放鞭炮,比过春节还热闹。有人以村名撰写的对联写道:“和合集资创本业;春华结出育才果”。表达了当地干群集资办学的一片热情。
  时至1989年,东山、南靖、云霄三个县,扎扎实实地开展集资办学活动,从村庄到乡镇,涌现一批又一批“一无两有”学校,并正在进行一些扫尾工作,有待省、市组织验收。
  随着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进程,我市教育改革正在日益向纵深发展,集资办学的活动,越来越得到社会力量的广泛重视和支持。根据统计资料,建国40年来,全市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实施多渠道集资办学筹措的资金超过2亿元,其中群众集资(包括华侨捐资)达1亿多元。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10年,群众集资办学就有1.03亿元,相当于建国后前30年的3倍多。它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全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办好基础教育;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作出贡献,谱写了教育改革的一页新篇章。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团结战斗克敌制胜、保林会师、从太行山麓到九龙江畔、坚持地下斗争迎接漳州解放、记龙溪人民解放大同盟的活动、漳州战斗、回忆从龙岩到港尾的战斗生活、以胜利的火花迎接大军南下、解放漳州纪实、横扫千里战芗江、我们来自安溪游击区、平和县的解放、接管和党政建设、漳浦解放前后的日子、有关云霄县和平解放的一些情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海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