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念闽南公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753
颗粒名称: 忆念闽南公学
分类号: G512.72
页数: 8
页码: 130-137
摘要: 闽南公学是一所“以培养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干部参加新民主主义建设为目的”的抗大式革命学校。当时,我们在这所学校参加学习,在这座革命熔炉中受冶炼和锻铸,虽然时过四十年,但往事历历在目,令人回想和忆念。1949年9月17日至25日,漳州地区除诏安、东山、华安三县外,平和、南靖、海澄、长太、龙溪、漳浦、云肖等七个县相继解放了。随即由陈虹和许云等同志负责筹备办校,校址设在炮仔街龙溪师范学校内。23日,闽南公学干部30多名调派就绪,便成立招生工作委员会,干部分工投入一个考试工作组和两个报名处的准备工作。所以报考十分踊跃,闽南公学参加考试的达992人,其中绝大多数属漳籍,少数是汀泉或外省籍人。
关键词: 闽南 怀念 公学

内容

闽南公学是一所“以培养政治、经济、文化各种干部参加新民主主义建设为目的”的抗大式革命学校。当时,我们在这所学校参加学习,在这座革命熔炉中受冶炼和锻铸,虽然时过四十年,但往事历历在目,令人回想和忆念。
  为建设新闽南而办校
  1949年9月17日至25日,漳州地区除诏安、东山、华安三县外,平和、南靖、海澄、长太、龙溪、漳浦、云肖等七个县相继解放了。中共福建省第六地委鉴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从开辟新解放区工作、建设新闽南的需要出发,决定举办地委书记卢叨为校长、地委青年部长陈虹为副校长的“闽南公学”,招收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入学,以培养政治、经济、文化各类干部,参加新民主主义建设。随即由陈虹和许云等同志负责筹备办校,校址设在炮仔街龙溪师范学校内。9月27日至10月3日,原游击区工作队的青年和由地下党介绍的漳、云、东青年学生几十人,先期投奔闽南公学,并由许俊科(后为公学第一中队政治指导员)组织成立学员新队,除进行政治学习外,帮助打扫校部环境卫生,整理床铺桌椅,拉运粮草等等。校部领导也紧张地进行筹备办学工作,10月21日在《漳州电讯》上刊登“闽南公学招生通告”,规定凡是年满18——28岁具有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思想纯洁立志为人民服务”的青年皆可报考。23日,闽南公学干部30多名调派就绪,便成立招生工作委员会,干部分工投入一个考试工作组和两个报名处的准备工作。那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巳经诞生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大陆即将全部解放,知识青年热烈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从四面八方投奔革命,立志要为建设新中国服务。所以报考十分踊跃,闽南公学参加考试的达992人,其中绝大多数属漳籍,少数是汀泉或外省籍人。11月3日考、试后,录取考生505名(女性18名)。其中:青年学生占391名,年龄18—25岁的456名,高中或中专程度的有278名,漳属籍贯者455人。这样,基本符合招收以本籍人为主的知识青年入校的要求。
  在招生录取阶段,给我们最为感动的是,校部干部那种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作风。他们只有30多人,要在12天内完成近千名报考生的报考、口笔试、评卷、政审和录取公布的巨大工作量,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可他们情绪高、干劲大,不叫苦不叫累,日夜连续工作,审慎又负责的完成任务。可以说,在我们尚未正式学习之前,巳经先上了如何为人民服务的生动一课,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党的革命传统的闪光。
  一所抗大式的革命学校
  11月7日,庆祝苏联十月革命32周年纪念日,闽南公学举行开学典礼,全校干部、学员500多人参加,地委副书记兼军管会副主任李伟、副专员陈文平、地委文教部副部长高明轩、军分区副政委卢炎和副参谋长鲁风出席了开学典礼,副校长陈虹报告闽南公学在十月革命节这一天开学的重要意义,宣布闽南公学是“以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和现阶段我党的基本政策为教育基本内容”;通过学习要求以“达到培养一批为人民服务建设新闽南的工作人员,打下创造地方工作干部基础”为目的,必须弘扬延安抗大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风。号召学员们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虚心学习,改造旧思想,提高新认识,面向新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着,李伟等领导同志给我们讲话,鼓励大家认真学习,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为建设新闽南服务,同时概述了全区形势,号召我们在学习中提高政治觉悟,争做人民的好“长工”。大家听得非常激动,顿时台下群呼口号,“学习、学习、再学习!”“跟共产党走!”“为人民服务!”当晚,全校举行同乐晚会,扭秧歌、耍魔术、合唱歌曲、演奏潮乐和口琴,过了喜气洋洋的开学第一夜。
  闽南公学在校务委员会(由卢叨校长、陈虹副校长和许云、李光、李钧五人组成)领导,下设立组织处,处长许云;教务处,处长李光;办公室,主任周墨西;总务处,处长李钧(后他调,岳立朝接任)。学员分五个中队,每个中队分三个分队、九个小队(习称“小组”),许俊科、苏石民、张东星、袁玉西、巩鸣鹏等五位同志分任中队政治指导员,张耕子、张扬、吴映平、庄云潮、傅必放分任中队长或副中队长职务。分队长由南下服务团、游击区干部担任,分队副和小队长则由学员民主选举经中队部核定产生。当时,闽南公学的革命化组织结构,在保证短短两个月内完成四单元学习计划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闽南公学是体现抗大模式的一所革命学校。我们学习没有教室、课桌,小组讨论围在草地上,上大课就借龙师礼堂,坐在地板上屈起双膝记笔记,住的是龙师一溜小平屋,吃的由校部供应集体膳食,八个人围一桌,干饭加盆菜,干部和学员一个样。月领津贴3000元(折新币3角),没有见到生活特殊化的,“官兵一体”,干群关系非常融洽,同志团结,学习紧张,行为严肃,生活活泼。每天清晨五点起床,集队跑步到九龙江盥洗,返校路上高唱革命歌曲,升旗后,便分组席地讨论,漫谈体会或校对笔记,午休后又分开小组,在草地上、大树下、蕉林边,这一堆那一堆地热烈讨论问题,陈虹副校长和各级干部常下小组启发讨论或解答问题,晚饭后在俱乐部的指导下,秧歌队、歌咏队、球队和壁报组开展两个小时的文体活动,音乐水平较高的干部、学员还组成校部歌咏队,练唱《淮海战役组歌》,由陈副校长亲任指挥。入晚,大家按小组围坐在床边开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亮思想、谈心事,赤诚相见,互相帮助,解疙瘩,作鼓励,扬长弃短,共同进步,闽南公学真是个温暖可亲的革命大家庭,我们生活在这个革命大家庭中,深受同志情谊、合作友爱、团结互助、共同向上的革命情操的沐浴。当时,我们的学习生活虽然艰苦些、紧张些,但我们却在滋长集体主义思想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革命的熔炉中锻炼
  地委十分重视闽南公学工作,在四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地委领导同志亲自到校授课,地委副书记李伟、宣传部长罗晶,组织部长马兴元等先后讲授《论人民民主专政》、《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和《新人生观》,还报告减租土改,肃匪反特政策。大家通过学习讨论,联系实际,结合社会实践,在漳州参加反银元黑市交易和搜捕匪特斗争,锻炼自己,考验自己,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打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
  闽南公学学员多数是刚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学生,比较幼稚单纯,但也存在程度不同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例如有的人入公学“赶革命时髦”,有的“想当官出人头地”,有的“谋职业找饭碗”..总之,各有各的心思和打算,尚停留在个人主义的旧人生观圈子内,与新的革命人生观差距很大。通过《新人生观》学习后,在理论上明确了三个观点:一、人生观具有阶级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人生观截然不同,只有无产阶级人生观才是正确的革命的人生观;二、要肩负改造社会的重任,只有先改造好自己,而自己的改造又必须在人民大众斗争中去进行;三、建立新人生观的目的,在于为工农群众服务,为人民利益服务,而且在服务中要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我们提高理论认识,联系思想实际,清除“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通过自我暴露、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方式,好多学员检查了入学动机不纯、生活作风散漫、做事患得患失、追求个人名利、鄙视工农群众等等不健康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並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逐步克服,为工农大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随着增长起来,后来在开展“虚心学习好、联系实际好、团结互助好、生活紧张好”的“四好”评比运动中,涌现出个人模范203人,又有204人分三批加入新青团。我们自此牢牢地树立了新的人生观,並在四十年风风雨雨的革命生涯中得到检验和升华。
  我们在学习期间,初解放的漳州治安纷乱,潜伏的匪特捣乱金融,破坏生产,制造谣言,暗杀行凶,弄得人心惶惶,有的市民连夜间也不敢上厕;全区除东山外的九个县都巳解放,但土匪猖獗活动,杀干部、抢粮食,破坏民主政权。际此形势,地委发出“为彻底肃清匪特而斗争”的号召,发动党、政、军人员和各界人民投入肃匪反特的斗争行列。那时候我们正在学习肃匪反特政策,于是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走出校门,参加斗争。12月17日凌晨一点,闽南公学抽于部和学员56人,配合地直干部、工会会员、农协积极分子以及驻军指战员共3000多名,以左臂扎带白毛巾为标记,在漳州城内进行全面性大规模的搜捕匪特行动,经过连续10小时的抄查搜捕,抓获暗藏在漳城的日伪时期厦门市长李思贤、国民党漳州保安大队长级龙展鹏、“东南反共救国军”闽南军区独立行动纵队大队长江天赐、绥安纵队大队长韩国器等50多人,缴获短枪、枪弹、军用物资一批。给敌人的嚣张气焰予以沉重打击。
  同月20、21日两天,闽南公学全校500多人手持红旗、标语和漫画、木板报上街宣传,两支宣传队化装游行,打锣鼓,奏军乐,表演活报剧,扭跳秧歌。散发宣传单,张贴大型标语,进行口头演讲,用各种文艺形式向市民群众宣传肃匪反特,发动市民起来检举揭发土匪特务和其他坏人。22日,漳州举行肃清匪特动员大会和游行示威,闽南公学全体学员也以大秧歌队的庄重阵容参加,当晚出动宣传队深入居民家庭讲解政策,化装表演队又在街头演出,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肃清匪特的斗争是一场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当时我们得幸在阶级斗争的风口浪尖上磨炼和锻铸,今天想来,它对往后增强革命的坚定性大有帮助。
  走上革命岗位,风雨战斗四十年
  1949年12月28日,闽南公学结业分配,全体于部、学员作为17个工作队分配工作,除了党政、财经、政法、文化、青年团等七个工作队留在漳州外,其余10个工作队分配漳属10个县。12月31日,公学举行结业典礼並欢送工作队出发,大家带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徒步走上不同的战斗岗位,去为建设新的闽南而勇敢战斗。
  当时,各县工作任务很重,环境和条件又差,分配到各县做基层工作的同志,要扛大枪、背被包,跋涉乡乡村村去组织群众,建立民主政权和农协组织,发动征粮,组织支前,剿匪反霸,许多同志把革命学校中的学习收获升华为革命的实际行动,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冲上火热的斗争前线,有几位好同志还献出了自己的宝贵性命。许任平、周破荆、杨信、卢龙、林宣、洪水根等同志都在剿匪斗争中先后洒下了最后一滴青春热血。林宣同志借别新婚燕尔的妻子,从白区东山县逃出而投奔闽南公学,学习时事事带头,品学兼优,被第一批吸收入团,评为“四好”模范,分配工作即到环境复杂的南靖县去。1950年3月18日他不幸地在金山乡被顽匪李开瑞杀害了,周破荆是平和政工团团员,也是闽南公学学习模范、优秀小组长,他在漳浦石榴乡剿匪牺牲,时仅十九岁。烈士们虽然倒下去,但是闽南公学几百同志坚强地踏着烈士血迹继续前进。当殉难烈士追悼会在漳州举行前后,不少同志在《漳州日报》发表诗文,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彻底剿灭土匪!为牺牲战友复仇。绝大多数同志在行将覆灭的敌人的张牙舞爪面前,不畏怯不后退,坚持在各条战线上和不同岗位上继续进行战斗,只有极少数的意志薄弱者和不坚定分子开小差,有的因种种原因回家。
  1953年,由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实际斗争经验的几十位闽南公学同志,被抽调到华东团校或其他大学进修,受过专业训练后,除分配青年团工作外,大部分到辽宁、甘肃、四川、江苏以及京沪宁等省市从事冶金、机械、水电、地质勘探工作,支援国家工业化建设;同年“七一六”东山保卫战,坚持在东山岛工作的20多名同志,在13000多名国民党海陆空军的窜犯面前,与解放军公安八〇团指战员和英雄的东山人民一起,勇敢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生死搏斗,在结束战斗胜利庆功时,有三位同志被评上二、三等功。
  40年来,闽南公学学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茁壮成长,巳经成为“建设新闽南”的骨干力量,有的是厅、处级领导干部,有的是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社会、自然科学工作者,有的长期默默无闻地当人民教师、护士,会计、出纳,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奉献。
  闽南公学办得有特色,她所培养的数百学员,在漳州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曾经发挥过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曾经在各个领域中传播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可谓实现了闽南公学原定的为“打下创造地方工作干部基础”的要求和目的。闽南公学于1950年元旦起停办了,但中共漳州地委干校、中共龙溪地委党校接连兴办,直至今日的中共漳州市委党校。闽南公学巳经历史地成为地市委党校的前身,(孙瑾、肖林执笔)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团结战斗克敌制胜、保林会师、从太行山麓到九龙江畔、坚持地下斗争迎接漳州解放、记龙溪人民解放大同盟的活动、漳州战斗、回忆从龙岩到港尾的战斗生活、以胜利的火花迎接大军南下、解放漳州纪实、横扫千里战芗江、我们来自安溪游击区、平和县的解放、接管和党政建设、漳浦解放前后的日子、有关云霄县和平解放的一些情况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