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漳州电讯》的创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738
颗粒名称: 关于《漳州电讯》的创办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115-116
摘要: 百万雄师渡长江以后,我们闽南地委就接到党中央迎接大军南下解放福建的通知。王汉杰同志从闽粤赣纵队来到地委,传达了区党委的指示,我们立即召开地委会议,一面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一面通知地下党开展隐蔽斗争,积蓄力量,迎接解放。并决定把厦大、侨师等学校中稍为暴露的党员和先进分子,全部撤回根据地,并调卢炎、庄清华两人随王汉杰到闽北迎接大军和向以张鼎丞同志为首的福建省委汇报工作。根据省委指示我们放弃了出版日报的计划,只出《漳州电讯》。后来,福建省召开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后来因省委再次下令停办,兼之纸张奇缺于1950年5月1日宣布停刊。报社人员除保留少数同志组成地委宣传部的通讯科外,其他人员则分别到各行业工作。
关键词: 漳州 电讯 创办

内容

百万雄师渡长江以后,我们闽南地委就接到党中央迎接大军南下解放福建的通知。王汉杰同志从闽粤赣纵队来到地委,传达了区党委的指示,我们立即召开地委会议,一面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一面通知地下党开展隐蔽斗争,积蓄力量,迎接解放。并决定把厦大、侨师等学校中稍为暴露的党员和先进分子,全部撤回根据地,并调卢炎、庄清华两人随王汉杰到闽北迎接大军和向以张鼎丞同志为首的福建省委汇报工作。
  当时我是负责宣传工作的,除布置学习迎接大军和作会师的思想准备外,积极准备入城后接管报馆并办报。原来漳州城区报社有9家,即:公办5家——《闽南新报》、《神州日报》、《正报》、《南报》、《明龙报》;私办4家——《侨报》、《济世报》、《芗波报》、《儿童新报》。通讯社1家——《华声通讯社》。石码报社1家——《九龙报》。其办报的性质是依据发行人的政治色彩而定的,他们都有政治背景,是党派斗争的舆论工具。根据9月27日军管会发布一号命令的规定,在军管时期,报社、通讯社均归军管会文教部接收管理。
  在这10家报社中,《儿童新报》和《济世报》在解放前数月已停办,其余8家,除《闽南新报》、《神州日报》、《侨报》、《九龙报》等4家外,大多数报社因经济困难,时出时停,处于半停刊的状态。接管报社是以闽南地委主办的《前哨报》人员为骨干,还从进入乌山、安溪两游击区的厦大、侨师的学生中遴选吴一苇、朱汝安、徐茵、杨涛、庄剑华等10多人为编辑和采访人员。经文教部研究,决定公办报社全部接管合并于原《闽南新报》社旧址(即现青年路《闽南日报》社印刷厂),报纸命名为《漳州电讯》,并组成领导班子:社长高明轩、编辑主任朱汝安、经理许良枫、副经理周墨西。1949年9月27日出版第一张报纸。当时我们还写了七、八篇社论,准备以连续刊载的方式在报纸上宣传党的政策,安定人心。至于私办报纸,解放后均自行停办。
  漳州解放,闽南地委与南下地委会师后,省委指示:除福建日报外,各地只出电讯,不出日报。根据省委指示我们放弃了出版日报的计划,只出《漳州电讯》。但《漳州电讯》与其他地方电讯也有不同,我们不仅刊登新华社的电讯外,还登载了一些地方消息,如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报导,配合各个时期中心任务,开展宣传工作。《漳州电讯》颇得地、县委的支持关心,也得到31军电台的大力帮助。后来,福建省召开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提出要各地停办电讯,出席宣传会议的罗晶部长力争,才得延续办下来。並于1950年元旦改“漳州电讯”为“漳州日报”继续出版发行。后来因省委再次下令停办,兼之纸张奇缺于1950年5月1日宣布停刊。报社人员除保留少数同志组成地委宣传部的通讯科外,其他人员则分别到各行业工作。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团结战斗克敌制胜、保林会师、从太行山麓到九龙江畔、坚持地下斗争迎接漳州解放、记龙溪人民解放大同盟的活动、漳州战斗、回忆从龙岩到港尾的战斗生活、以胜利的火花迎接大军南下、解放漳州纪实、横扫千里战芗江、我们来自安溪游击区、平和县的解放、接管和党政建设、漳浦解放前后的日子、有关云霄县和平解放的一些情况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明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