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拳派龙武堂龙和堂的迁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647
颗粒名称: 六、龙拳派龙武堂龙和堂的迁变
分类号: G852
页数: 2
页码: 163-164
摘要: 漳州龙拳派系四十年代传来,据云拳路广杂。近于内家拳法,似属武当派系。但他们练功的基本拳法是以龙拳为主。故有龙拳派之别称。虽然他们没有他派的广传,却也是一支广为人知的拳派。老拳师李万和,系龙岩人,1943年客居漳州,初以卖杏仁茶为生,后承浦头苏粪之推荐设馆教徒,而后李万和常奔走于厦门、鼓浪屿、石码等地散收门徒。徐玉山,字秀环,为龙岩一带有名的武林人士,兼有医名。树帜龙武堂为李万和支持馆务。其门徒较有名者如吴石泉、吴石根、蔡清淼、黄景松、蒋连生等。现大坑头,小坑头均有龙拳派的武术馆。舞狮法亦与他派近似,如排八卦、舞大旗、也与他派有共同之处。现漳州龙拳派的传人黄景松、庄连生等仍设馆教徒。
关键词: 漳州市 龙拳派 龙武堂

内容

漳州龙拳派系四十年代传来,据云拳路广杂。近于内家拳法,似属武当派系。但他们练功的基本拳法是以龙拳为主。故有龙拳派之别称。虽然他们没有他派的广传,却也是一支广为人知的拳派。
  老拳师李万和,系龙岩人,1943年客居漳州,初以卖杏仁茶为生,后承浦头苏粪之推荐设馆教徒,而后李万和常奔走于厦门、鼓浪屿、石码等地散收门徒。因之引起不少武林人的敌视,乃时有登门试技,李乃回岩请其师徐玉山来漳为其撑腰。徐玉山,字秀环,为龙岩一带有名的武林人士,兼有医名。据云徐师早年嗜爱武术,四处求师,广学各派拳法,颇有心得。后拜武当派刘生元为师,尽得所学,其拳击法柔中有刚,独具风格。徐师早年尝为龙岩一带地下党人疗伤治病,救活了不少革命志士。徐师来漳时,其首徒郭躬修偕其同来。树帜龙武堂为李万和支持馆务。是时慕名前来求教者甚众,馆地也伸展到古郡、浦园、宅前、石码等处。其门徒较有名者如吴石泉、吴石根、蔡清淼、黄景松、蒋连生等。吴石泉曾到龙海东庄开馆。现大坑头,小坑头均有龙拳派的武术馆。
  李万和与其师兄郭躬修创立的武馆,为求有所识别,李万和将其堂号改为龙和堂。
  龙拳派的拳术套路有龙、虎、蛇、鹤、猴等五形拳套路,还有八卦拳、梅花拳、莲花拳、反八步拳等。器械有大刀、钢刀、长枪、刀、钩镰、双剑、单刀、棍、有花棍、子午棍、捆棍三种。其他如藤牌、扁担、板凳、软兵器除流星锤外,还有一种特异的布棒,这种布棒击法,纯系内力所为,如圈转、套缠、拂扬均须用内力贯串其中,使一条轻软长的布条,发挥出刚、猛、疾、速之力。诚是一种易带易使,而且具有实用价值的兵器。
  舞狮法亦与他派近似,如排八卦、舞大旗、也与他派有共同之处。现漳州龙拳派的传人黄景松、庄连生等仍设馆教徒。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外科学家陈荣殿,爱国华侨韩希琦,爱国民主人士林仲姚,诏安县三位同盟会会员传略,台湾抗日志士张国明,第三党在漳州的早期活动,中国农工民主党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四十九师张贞部被改编经过,中美合作所第四地区指挥站,“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龙溪支会概况,“义社”在漳州,邵蕙君之死,中统在漳州的组织活动,国民党《中央日报》(漳州版)“流产”经过,我所知道的漳州《南报》,第八中学和第八初级中学琐记,漳州华英小学校史,进德女子中学史略,漳州一所侨办中学,抗战期间龙溪简师内迁纪略,解放前龙溪暑期补习学校和厦大校友中学,三十年代初漳州报纸出版概况,我在《闽南新报》一年,忆漳州民歌演唱会,漳州木版年画与颜氏家族,“石溪金石书画社”小记,漳州业余京剧活动,解放前的漳州糖业,抗战期间龙溪县田赋收入和粮食管理,龙溪县银行概况,漳州驰名老牌刀剪,旧社会“花会”的祸害,浦头话沧桑,漳州市郊区钟姓畲族的族源及其习俗,解放前漳州武术门派的源流概述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蒋东璧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