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派双枝拳的源流简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639
颗粒名称: 三、战派双枝拳的源流简述
分类号: G852
页数: 5
页码: 154-158
摘要: “战派”即是双枝拳派,相传系南少林弟子洪熙官所创。经至善禅师的点化,乃成为一种独特风格的门派。它的特点是硬矫硬马,全身发劲。广东一带多称为洪家拳。在技击上有着威力猛,根基固两个特点。所以在一般攻击场上,洪家拳以刚劲猛狠,威力雄厚见长,是少林外家拳系中一个出色的拳种。他的外家拳功夫不论头功,臁功,指功均见火候。洪家拳的另一位拳师大砍,身材高大,体魄雄伟。下碑村吴大批,有断树神力,慕其名前来试技讨教。1986年12月29日,庆祝建州一千三百周年,步文、梧店、角美、沙圾、陈墩、陈林、竹林、课堂、郭坑、院后、汐浦等村耀德堂武术队,曾再一次规模较大的在市人民体育场演排宋江八卦阵,得到漳州广大人民的盛赞。
关键词: 漳州市 战派 双枝拳

内容

“战派”即是双枝拳派,相传系南少林弟子洪熙官所创。经至善禅师的点化,乃成为一种独特风格的门派。它的特点是硬矫硬马,全身发劲。广东一带多称为洪家拳。在技击上有着威力猛,根基固两个特点。所以在一般攻击场上,洪家拳以刚劲猛狠,威力雄厚见长,是少林外家拳系中一个出色的拳种。
  (一)“战派”朝元堂与朝鹤堂:
  清末民初年间,传有永春人许枫和大欣(忘其姓)两人均是洪家拳的高手,又是师兄弟。许枫来漳州业补鞋匠。大欣则在一染坊当杂役。许枫闲余教了四个门徒,名王敬,范乌,其余两人均忘其姓名。王敬传下的门人柯应莱等,以开山祖师朝元祖师为堂号,即是朝元堂。他们设馆教艺的地方都是漳州的郊区,如下洲、下蔡、园顶。范乌用朝鹤堂号开馆教徒。其门人如张宝山、潘林水、蔡如龙、李钻等。其传教的村社,如我市的田下、下沙、南太武、浦头、草寮尾等。
  柯应莱拳师嫡传弟子卢太南,是四十年代漳州武术界的成名人物。他的外家拳功夫不论头功,臁功,指功均见火候。现侨居香港,仍以朝元堂为号,颇有声名。
  (二)“战派”威德堂:
  洪家拳的另一位拳师大砍,身材高大,体魄雄伟。有大力士之称。初在锦舍(忘其姓氏)染坊当杂役,颇得锦舍之看重,时加青睐。锦舍生平嗜爱武术,尝自啄磨,但苦无良师教导。后发现大欣师不但力大,而且对拳击一门造诣颇精,乃拜其为师。由于他的勤学苦练,尽得其技。锦舍有盟弟名耀宗(忘其姓),得锦舍之力荐,亦拜大欣师门下。师兄弟艺成之后,各立门设馆。锦舍则师承“威德堂”为号,而耀宗则改威为耀,别树旗帜,另立门槛,他在石角东一带设馆教徒,远近甚有声名。
  锦舍为人广达,不以富家子弟骄矜自居。而秉性豪爽,好侠任义,教徒不分贵贱,而专取诚信之人。其门人有当时漳州府的正副捕头:金总(忘其名)和蔡总名苞,均武艺高强,威镇一方,为那时公门中的风云人物。另一门人,系市郊小坑头一农民许杏雨。传说许杏雨年轻时,常入城挑尿,得锦舍之赏识,收其为徒。杏雨师虽然个子小,但辛勤练功日夜不缀,他早出晚归,不计时日,颇得真传。市郊小坑头威德堂武馆的创建,就是杏雨师精心开拓起来的。
  小坑头武馆,创在民国初年。起初本乡人均不知许杏雨有武功。只知他在外地游医,两夫妇学到一些医术和一招半武而巳。可是设馆以后,杏雨师的武功透露了,因是西北各乡皆知其名。下碑村吴大批,有断树神力,慕其名前来试技讨教。结果败于许师,乃拜许为师。后来吴大批传给天宝后巷人陈协成和本村陈铁球。吴大批死后,协成师与铁球师继续传教下碑武馆。协成师又扶持小坑头武馆,並在乌石亭、香亭坂、浦南渡东,及市内田园底等村社设馆教徒。因是威德堂在协成师的辛勤传教下,一度声名远播,求教甚众。下碑村武馆,现是老拳师陈铁球所主持。
  双枝拳威德堂的基本套路,也是以三战为练功基础。其他套路有新角战,旧角战,四扛,飞凤展翼,开底拳,单枝穿字,和双枝穿字,百岁莲拳。此拳共一百〇八步,为该门代表性拳种,枝法新奇,有形美实用两佳。舞狮步法与他派不同,他们不尚造形,而重功力。使狮如活,纵高跃下,回旋腾越,令人如见活狮一般。
  器械套路不多,如大刀、钢叉、钉耙、金枪棒棍、双合刀、铁尺、藤牌等。过去都是专人单练,接替无人,死亡一人,就如失去一项器械套路,因之威德堂的器械套路就无形中逐渐地失传,现在还能运用者巳是无几了。
  (三)“战派”耀德堂:
  耀德堂在石美一带首先树起这堂号的可能是石美沙坂村,然后再传到步文、梧店、陈墩、陈林、孚美、角美、竹林、课堂、郭坑、院后、汐浦等地。据云他们有堂规,以陈姓为主,不传外姓。它的旗号是龙虎旗。
  据传在石美沙坂村创立耀德堂武馆的是本村人,现在巳难查考其名。传至第三代门人陈林鲜,颇得真传,能演练一百〇八人的宋江阵,这个阵容变化奇奥,规模宏大。在四十年代闽西南各地武术界人士颇加推赞,盛称是闽南一枝独秀的好拳系。
  耀德堂宋江阵,俗称“相公”,它的特点是威力强劲,紧密不松,在习练上难度大,练功苦,非有坚强意志的人不能练成。故历代传人能学成演练一百〇八人阵法者几是凤毛麟角。如今梧店老拳师陈野,陈大江,陈自南等只能排四十八人的阵容。他们有的巳古稀之年,若不及早继承这一独特的拳系,将随岁月流逝而消失。
  宋江阵排练法分为三段,第一段从雨伞对单刀起,共十二对对打。第二段连环打,也分作四节。第一节两个“敢仔”与两棍对练,增至四“敢”四棍,再增至八“敢”八棍,然后转身对打,或侧身对打,变化灵活,整齐有序,连环对打以后则是第三段的八卦。小八卦二十四人,中八卦四十八人,大八卦一百〇八人。宋江阵,以龙虎旗和五支五色旗按方位站立,它是指挥的标志,也是阵容变化的导引。宋江阵中所用的器械不多,如雨伞、单刀、钩镶、“敢仔”、棍、刀、双剑、大刀、撑仔等。他们器械均有对练套路,故对练起来步法不乱,变化有序,确是一套既有威力,又多变化的好阵法。
  耀德堂第三代传人陈林鲜巳于1958年病故,现其传人陈野,陈大江等巳传教郭坑,山边等村。如今沙坂陈奇、孚美陈通海、对宋江阵也能排练。据云1947年龙溪国术馆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武术表演赛,宋江阵在当时曾得到很高的评价。
  耀德堂的拳术套路,多是老传统下来的。套路名称庸俗,步法技法虽不怪异,而劲力却是十分凌历强劲。在散打中颇有实用价值,他们把拳法分为三部份,则是战技,骏技,摇技。其拳击技法则是属战技中的下技法。三步颠,偷龙眼,小鬼持旗,木兰担灯,双雷花,草夹鹌鹑,桂林刈,托手,扛手等。骏技有四蹚,软永春,拔弓鞋,三娘手,九步,牵牛绳等。摇技则是上下摇技,弄锤摇技,出手双手大,出手双手撞等。
  1986年12月29日,庆祝建州一千三百周年,步文、梧店、角美、沙圾、陈墩、陈林、竹林、课堂、郭坑、院后、汐浦等村耀德堂武术队,曾再一次规模较大的在市人民体育场演排宋江八卦阵,得到漳州广大人民的盛赞。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外科学家陈荣殿,爱国华侨韩希琦,爱国民主人士林仲姚,诏安县三位同盟会会员传略,台湾抗日志士张国明,第三党在漳州的早期活动,中国农工民主党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四十九师张贞部被改编经过,中美合作所第四地区指挥站,“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龙溪支会概况,“义社”在漳州,邵蕙君之死,中统在漳州的组织活动,国民党《中央日报》(漳州版)“流产”经过,我所知道的漳州《南报》,第八中学和第八初级中学琐记,漳州华英小学校史,进德女子中学史略,漳州一所侨办中学,抗战期间龙溪简师内迁纪略,解放前龙溪暑期补习学校和厦大校友中学,三十年代初漳州报纸出版概况,我在《闽南新报》一年,忆漳州民歌演唱会,漳州木版年画与颜氏家族,“石溪金石书画社”小记,漳州业余京剧活动,解放前的漳州糖业,抗战期间龙溪县田赋收入和粮食管理,龙溪县银行概况,漳州驰名老牌刀剪,旧社会“花会”的祸害,浦头话沧桑,漳州市郊区钟姓畲族的族源及其习俗,解放前漳州武术门派的源流概述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蒋东璧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