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头的文化遗址及其文体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630
颗粒名称: 浦头的文化遗址及其文体活动
分类号: k
页数: 5
页码: 134-138
摘要: 昔日浦头市的古迹,今日仍保留下来的有文英楼、关帝庙、文昌宫等,迄今仍供游人凭吊,发思古之幽情。文英楼,也称之为“定潮楼”,在浦头街尾,临港建楼,石木结构,下通码头,楼上祀汉关羽部将周仓之神象,故俗称为“周爷楼”,民间有“渡人侯”的传说:。明末,东乡港口村有个秀才,姓陆名希韶,相传是宋末忠臣陆秀夫的后裔,父母早亡,托叔父照顾,财产由叔父代管。一夜航行数百里,终于高中“八闽第一”的解元。科举废止后,在这里设小学,浦头、新行街一带的学龄儿童均在此就学。至于陈龙的坊表,据说立在金门,不知尚存在与否。此外还有锦歌曲艺社。锦歌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往往围观如堵。
关键词: 漳州市 历史

内容

昔日浦头市的古迹,今日仍保留下来的有文英楼、关帝庙、文昌宫等,迄今仍供游人凭吊,发思古之幽情。
  文英楼,也称之为“定潮楼”,在浦头街尾,临港建楼,石木结构,下通码头,楼上祀汉关羽部将周仓之神象,故俗称为“周爷楼”,民间有“渡人侯”的传说:
  明末,东乡港口村有个秀才,姓陆名希韶,相传是宋末忠臣陆秀夫的后裔,父母早亡,托叔父照顾,财产由叔父代管。崇祯六年乡试,他的叔父迷信鬼神,传说今科解元是陆姓子弟,因此只送儿子赴试,不让侄儿去。试临前夕,陆希韶在江边徘徊,有个老渔翁,驾一叶扁舟而来,愿渡他到福州南台去赶考。一夜航行数百里,终于高中“八闽第一”的解元。陆希韶后任浙江金华正堂,明亡后回故乡,尽毁解元的旗匾于洲中,並在宗祠诏告子孙:“今后有谁再入试做清朝官吏者,即为不肖,死后不得入祠堂。”所以在清朝三百年中,港口陆姓子弟没有一个参加科举,表现出汉族人民的气节,该地即名解元洲。因为文英楼上周仓塑像,酷似当年渡陆希韶的老渔翁,所以陆希韶为官后请封为渡仁侯,这也是“一夜渡南台”传说的来历。
  文昌宫,建在后田新村入口处,内祀魁星神象,清代漳州有名的“霞东书院”即设于此。科举废止后,在这里设小学,浦头、新行街一带的学龄儿童均在此就学。至二十年代初期,因学生人数激增,学校才迁址于浦头关帝庙,改称为龙溪县第33小学,不久又改名为霞东小学,后又改为霞浦初小、霞浦国民学校。一直到解放后才改办成完全小学,迁址于文化街,改称为霞浦小学。霞浦小学自建校后,几十年来培养造就了不少英才。如厦门大学历史系名教授叶国庆,现任青岛海洋大学校长施正铿及巳故知名音乐家施正镐等皆出身于该校。
  关帝庙在浦头港边,俗称浦头大庙。庙始建于明代,内祀汉寿亭侯关羽神象,庙宇宽敞,建筑雄伟,近年更修茸一新。大堂高悬一匾,“江汉以濯”,传说是清初平台名将蓝理手书。蓝理本是江湖流浪汉,一介武夫,得志后为纪念他们把兄弟五人藏身于庙,过着“五人三条裤子”的艰难年月,着意学书法,这四个字竟练写了成百斤的纸张,后来倩人从中选出四个较佳的字休,诱成匾额,悬于大殿,以答谢关帝庇佑之恩,纪念他们金兰结义之情。他们那五位难兄难弟为:吴田、柯彩、蓝理、许风、陈龙。后来这五个结义兄弟,一同投效郑成功,由于骁勇善战,号称“五虎将”,终于因为郑经秽乱,郑成功暴卒,吴田战死,蓝理四人降清了。蓝理挂镇朔将军印,曾镇守直隶天津、浙江定海、直隶宣府等处三任总兵,康熙年间曾为之立“勇壮简易,所向无前”的坊表在东厢的岳口。许凤曾官左都督,历任浙江温州等地总镇及福建金漳总兵,康熙年间同样为立“楚滇伟绩,闽越雄声”的坊表在岳口,迄今两座牌坊依然对立如旧日。只有为总兵柯彩立的“三边节钺,八命元戒”坊表巳圮,残碑保存在蔡竹禅先生官园旧居中。至于陈龙的坊表,据说立在金门,不知尚存在与否。
  黄家铁板门,是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一座官家府第,前后共三进,旁有厢房,后有花园。园内有花圃、果树、拱桥、假山、鱼池等设置,景色秀丽清幽。当年在市集喧嚣中建筑这么幽美的府第,非同凡俗。据说是乡宦黄世俊出仕浙江青田县令后,告老返乡时所建,现巳面目全非了。
  由于浦头市的商业曾经繁荣一时,因此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相当富裕,民间娱乐活动也很活跃,如龙舟竞赛、武术馆中练武,耍龙舞狮,以及锦歌乐社、霞东钧社(南词古乐)等,都在全市闻名。
  先说龙舟竞赛:往年从农历四月初一起,每日午后浦头港中就锣鼓喧天地在划龙舟,穿著不同色彩服装的选手划着龙舟,在港中来往穿梭,直到端午节后正式举行夺标竞赛。浦头港的龙舟与外地有所不同,因为它是在内港里划的,所以船身比较短小,是附近六个区域沂制备的,用六种颜色以识别:红色是粉街、上厝;黄色是文英楼的,青色则是浦头大庙、白色是涂白、黑色是涂坪、浅蓝色是港脚。抗日战争前,每逢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的热闹日子里,这里的商家大亨就雇用九龙江花船驶入浦头港,专供请来的亲友们在花船上观看龙舟竞赛,边饮宴作乐,盛况十分热闹。解放后,浦头港虽然淤不通航了,但端午节举行龙舟竞赛的习俗,仍保留下来,延传不断。
  其次是武馆活动:清末民初,漳州民间盛行学南拳,各村社均设武术馆,延请名师授徒,浦头武馆其时设在文昌宫内。先是清朝团练营总教练何水道的得意门徒苏扬辉,因为中过武秀才,故绰号“秀才庆”,原本在右营供职,辛亥革命后团练营消失,他就应浦头武馆的聘请,传授公步器械套路及舞狮步法,堂号“双发堂”。以后还聘请过白鹤拳、太祖拳的拳师来授艺,参加练武习拳的乡众晚上应分担巡逻任务,名叫“练馆”。1931年,龙岩龙拳派的创始人徐玉山(字秀环),他的高徒李万和到漳州来传艺,浦头人蔡文英聘请李万和去浦头市开馆教拳,所以后来浦头馆就改练龙拳了,其堂号为《龙武堂》。后来因引起武术门派之间的纠纷,徐玉山师傅曾携其首徒郭修躬同来漳州,为李万和撑腰,从此慕名求教的人更多了。
  还有霞浦钧社的南词,也是国内有名的民间音乐,全国只有四个单位,其中应数霞浦的钧社比较健全。
  南词传入漳州,据说是“和尚总”跟某道台来漳州所传授的。“和尚总”姓杨,为本府班头。后来有接官亭火谷和市仔头水黎师(水黎能做诸般乐器且精于诸般音乐)均擅长此艺,到了公元1926年,杨瑞庵在霞浦组织钧社,才发展起来。
  南词的乐器,吹的有笙、箫、管、品、笛;弹的有洋琴、琵琶、三弦、金公腿、双筝、大胡、二胡、提胡、鼓仔板等。
  十全腔全奏曲,无词;南词则有曲配合,可唱可演。以前十全腔和南词的曲调是截然分开的,现在可以交叉了,十全腔的曲调,南词也可以采取,用来丰富自己。
  南词的大曲有秋江、杀惜、活捉三郎、紫燕盗令、花魁醉酒、四连环、南词天官、张仙送子、徐千过关等等。南词的小曲有送情郎,放风筝、白牡丹、红绣鞋、寄生草、卖杂货、四季相思、进兰房、告状等等。
  以前甫词是官府绅士家中内眷娱乐的。有一任前清道台李毓森听说杨瑞庵弹得好琵琶,特地请进公署聆听,结果还是李道台弹得好,他还传授《水操》给杨瑞庵。南词到杨瑞庵组织霞浦钧社后,才普及到士民中去。浦头石桥头每年都有“纸鱼赶春”,有一年,鮘鱼捕获得特多,钧社成员藉捕决的鱼卖钱来购置乐器。解放后,霞浦钧社曾参加过1957—1958年省会演,还在厦门录过秋江的唱片。
  此外还有锦歌曲艺社。锦歌乐社历史也很久远了,我少年时,每逢节日夜晚,浦头的街头巷尾皆可看到那些吹箫打拍,结队弹唱锦歌的。锦歌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往往围观如堵。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外科学家陈荣殿,爱国华侨韩希琦,爱国民主人士林仲姚,诏安县三位同盟会会员传略,台湾抗日志士张国明,第三党在漳州的早期活动,中国农工民主党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四十九师张贞部被改编经过,中美合作所第四地区指挥站,“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龙溪支会概况,“义社”在漳州,邵蕙君之死,中统在漳州的组织活动,国民党《中央日报》(漳州版)“流产”经过,我所知道的漳州《南报》,第八中学和第八初级中学琐记,漳州华英小学校史,进德女子中学史略,漳州一所侨办中学,抗战期间龙溪简师内迁纪略,解放前龙溪暑期补习学校和厦大校友中学,三十年代初漳州报纸出版概况,我在《闽南新报》一年,忆漳州民歌演唱会,漳州木版年画与颜氏家族,“石溪金石书画社”小记,漳州业余京剧活动,解放前的漳州糖业,抗战期间龙溪县田赋收入和粮食管理,龙溪县银行概况,漳州驰名老牌刀剪,旧社会“花会”的祸害,浦头话沧桑,漳州市郊区钟姓畲族的族源及其习俗,解放前漳州武术门派的源流概述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苏宗谢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