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3621 |
颗粒名称: | 面临困境和移交 |
分类号: | F832.3 |
页数: | 1 |
页码: | 124 |
摘要: | 在解放战争节节取得伟大胜利的形势下,国民党统治区内,物价暴涨,法币贬值,县行即由蓬勃发展而面临困境。当时国民党政府以法币(旧币)三百万元换取“金元券”一元的比例发行新币,虽一时物价波动稍敛,但旋又开始暴涨。当局不得巳又以“银元券”替代“金元券”,可是市上都拒不收受,而以黄金、银元、美钞、港币等作为交易媒介。当法币改为“金元券”时,县行业务遭到很大打击,为此,曾裁减人员约三分之二。而在“金元券”又改为“银元券”时,县行业务巳处于停顿状态。1949年9月19日漳州解放后,县行即办理移交手续,当时漳州军管会派陈铁为军事代表,孔祥集、李树森为联络员接管。 |
关键词: | 漳州市 龙溪县 困境 |
本书收录了外科学家陈荣殿,爱国华侨韩希琦,爱国民主人士林仲姚,诏安县三位同盟会会员传略,台湾抗日志士张国明,第三党在漳州的早期活动,中国农工民主党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四十九师张贞部被改编经过,中美合作所第四地区指挥站,“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龙溪支会概况,“义社”在漳州,邵蕙君之死,中统在漳州的组织活动,国民党《中央日报》(漳州版)“流产”经过,我所知道的漳州《南报》,第八中学和第八初级中学琐记,漳州华英小学校史,进德女子中学史略,漳州一所侨办中学,抗战期间龙溪简师内迁纪略,解放前龙溪暑期补习学校和厦大校友中学,三十年代初漳州报纸出版概况,我在《闽南新报》一年,忆漳州民歌演唱会,漳州木版年画与颜氏家族,“石溪金石书画社”小记,漳州业余京剧活动,解放前的漳州糖业,抗战期间龙溪县田赋收入和粮食管理,龙溪县银行概况,漳州驰名老牌刀剪,旧社会“花会”的祸害,浦头话沧桑,漳州市郊区钟姓畲族的族源及其习俗,解放前漳州武术门派的源流概述等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