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蔗地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605
颗粒名称: 一、产蔗地区
分类号: F426.82
页数: 2
页码: 111-112
摘要: 我市四乡以往都有种蔗的习惯,历史悠久,其中较多的是东、北乡,西乡次之;南乡土壤较适宜种植果树,且水果经济价值较高,所以蔗园多数改种果树。如果我们实地观察一下,就能看到南乡不少村庄还遗有榨坊旧址和榨蔗制糖工具等。解放后,南乡各村农民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在不影响种果的前提下,巳逐步开拓土地种蔗,普遍有蔗园了。
关键词: 漳州市 糖业 产蔗地区

内容

我市四乡以往都有种蔗的习惯,历史悠久,其中较多的是东、北乡,西乡次之;南乡土壤较适宜种植果树,且水果经济价值较高,所以蔗园多数改种果树。如果我们实地观察一下,就能看到南乡不少村庄还遗有榨坊旧址和榨蔗制糖工具等。解放后,南乡各村农民响应人民政府的号召,在不影响种果的前提下,巳逐步开拓土地种蔗,普遍有蔗园了。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外科学家陈荣殿,爱国华侨韩希琦,爱国民主人士林仲姚,诏安县三位同盟会会员传略,台湾抗日志士张国明,第三党在漳州的早期活动,中国农工民主党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四十九师张贞部被改编经过,中美合作所第四地区指挥站,“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龙溪支会概况,“义社”在漳州,邵蕙君之死,中统在漳州的组织活动,国民党《中央日报》(漳州版)“流产”经过,我所知道的漳州《南报》,第八中学和第八初级中学琐记,漳州华英小学校史,进德女子中学史略,漳州一所侨办中学,抗战期间龙溪简师内迁纪略,解放前龙溪暑期补习学校和厦大校友中学,三十年代初漳州报纸出版概况,我在《闽南新报》一年,忆漳州民歌演唱会,漳州木版年画与颜氏家族,“石溪金石书画社”小记,漳州业余京剧活动,解放前的漳州糖业,抗战期间龙溪县田赋收入和粮食管理,龙溪县银行概况,漳州驰名老牌刀剪,旧社会“花会”的祸害,浦头话沧桑,漳州市郊区钟姓畲族的族源及其习俗,解放前漳州武术门派的源流概述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蔡琼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