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3603 |
颗粒名称: | 漳州业余京剧活动 |
分类号: | I207.32 |
页数: | 3 |
页码: | 108-110 |
摘要: | 解放前京剧社俗称“票房”,是业余文娱活动的组织之一。在二、三十年代,漳州曾有京戏班数台,如金漳升、正吉升、胜福连、群芳班等,在漳属各县巡回演出,有些乡镇每逢迎神赛会的节日,就集资延聘京戏班在宗祠或神庙前的广场上搭台演唱。有时雇请二、三班竟演对台戏,各班以较好的剧目和特长的演技,以吸引观众,有时竟演到半夜三更。在北洋军阀张毅部统治漳属时,曾在市内东市场右旁的居安里用竹木结构建造一座“大舞台”,经常演出京戏。因而逐渐有人由喜爱而学习清唱和演技,互相结合,彼此学习,这是京剧社组织的缘起。也因组织不健全,经费不足而告终。 |
关键词: | 漳州市 京剧 业余活动 |
本书收录了外科学家陈荣殿,爱国华侨韩希琦,爱国民主人士林仲姚,诏安县三位同盟会会员传略,台湾抗日志士张国明,第三党在漳州的早期活动,中国农工民主党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四十九师张贞部被改编经过,中美合作所第四地区指挥站,“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龙溪支会概况,“义社”在漳州,邵蕙君之死,中统在漳州的组织活动,国民党《中央日报》(漳州版)“流产”经过,我所知道的漳州《南报》,第八中学和第八初级中学琐记,漳州华英小学校史,进德女子中学史略,漳州一所侨办中学,抗战期间龙溪简师内迁纪略,解放前龙溪暑期补习学校和厦大校友中学,三十年代初漳州报纸出版概况,我在《闽南新报》一年,忆漳州民歌演唱会,漳州木版年画与颜氏家族,“石溪金石书画社”小记,漳州业余京剧活动,解放前的漳州糖业,抗战期间龙溪县田赋收入和粮食管理,龙溪县银行概况,漳州驰名老牌刀剪,旧社会“花会”的祸害,浦头话沧桑,漳州市郊区钟姓畲族的族源及其习俗,解放前漳州武术门派的源流概述等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