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社”在漳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574
颗粒名称: “义社”在漳州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4
页码: 53-56
摘要: “义社”在闽南是以漳、泉、厦为据点,而以厦门为核心发展组织的。从这个组织的外部看,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地方组织,但事实上,却是地方恶势力的帮会组织,它是仿照上海青帮的组织形式而结成帮派的。其主旨是控制一个地方的社会势力,并攫取一些经济部门作为获利的来源。据说它的上级是由上海的徐亮主持的。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军统分子张廷标、李素夫、林广义等,乘接收厦门期间各派势力互相争夺的时机,在厦门拉帮结派发展其势力。厦门“义社”总部设于土崎18号,由张廷标、李素夫主持。参加者先填写申请书三份,由上级成员两人介绍。小组虽规定为每两周集会一次,但多未能按时举行。
关键词: 漳州市 义社

内容

(一)
  “义社”在闽南是以漳、泉、厦为据点,而以厦门为核心发展组织的。从这个组织的外部看,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地方组织,但事实上,却是地方恶势力的帮会组织,它是仿照上海青帮的组织形式而结成帮派的。其主旨是控制一个地方的社会势力,并攫取一些经济部门作为获利的来源。据说它的上级是由上海的徐亮(即徐为彬,曾任息烽特警班副主任等职,与杜月笙结为一伙)主持的。
  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后,军统分子张廷标、李素夫、林广义等,乘接收厦门期间各派势力互相争夺的时机,在厦门拉帮结派发展其势力。翌年就在这基础上,在厦门倡组所谓“义社”,以盟誓结拜为兄弟的形式,拉拢厦门各角头的大哥(即握有地方势力的头目),通过他们控制了厦门的码头、舞厅、影剧院、菜馆、酒楼等,作为活动和攫取金钱的场所。同时由于与某些接收厦门时的华安班人员互相勾结,不但掌握有武器,而且有一定的政治背景,所以曾经肆意活动一个时期,当地一班流氓对这组织都有所畏惧。
  厦门“义社”总部设于土崎18号,由张廷标、李素夫主持。泉州方面发展的情况如何,因不了解,从略。漳州的发展情况,就我们所了解的记述于下:
  漳州“义社”可说是“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简称“新建会”)的延续,由于“新建会”被国民党中央社会部明令撤销后,军统分子不甘心它的天折,遂有另建组织的动机,同时由公开的组织改变为秘密的结社。“义社”在漳州的组织由张廷标李素夫亲自前来发展组织,第一批共有十一个人,以军统成员为主,并吸收一些具有地方势力者(不论是军统或中统成员,以及社会人士等)参加。这一批成员是经过再三商讨的,其中包括有军、政、特、新闻、交通、工商业、乡镇等各方面的权力者。他们是林浴沂、陈庆元、汪振中,黄清淮、郭梅影、曾国华、陆金池、郑华、王杰、周作民、郑友义等。
  参加者先填写申请书三份,由上级成员两人介绍。入会者于1947年8月间一个傍晚,在漳打铜街汪振中家里举行宣誓仪式。由张廷标、李素夫两人为监誓人,宣誓者排列在关公像面前,以年龄为序,年事最高者以小刀斩断鸡头把血滴入酒中,同时歃血为盟(每人用小针刺入中指指头,使血混入酒中),每人分饮一杯血酒,然后焚香参拜天地,举手宣读誓词。誓词大意是:“我等愿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患难相济,见义勇为,匡扶社稷,如有违背,天诛地灭..谨誓。”宣誓人×××(自称姓名)。宣誓后,再将各人姓名写在“金兰结盟”的黄金纸帖上,连同冥纸烧掉,并将杀死的白鸡埋入地下。
  参加宣誓入社的十一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组长黄清淮、副组长陈庆元、秘书郭梅影。小组化名为“黄起时”。办公地点设于本市下井街(现民主路中段)陈庆元家中。小组虽规定为每两周集会一次,但多未能按时举行。经费由参加者每人捐资“金圆券”五十万元,作为基金,该款交由陈庆元负责经营生息。
  漳州“义社”,原拟于翌年初由陈光亮、刘海华、唐启昌等为发起人,向石码镇发展而建为第二组,后因人选难以确定,社会日见复杂而未建立。
  (二)
  漳州“义社”建立后,记得其活动有下列几件事:
  (一)当时漳州鱼行巳由浦头改设于竹排沃(在草寮尾),“过秤费”的收取,为当地地头蛇张仔保所掌握。“义社”成员认为张仔保仅为地方小霸,打算将其吃掉,以夺取鱼行“过秤费”的权益,作为该社经费来源之一。为此,曾先派人与其联系,要他将权移交过来,但张拒不同意。该社只好派了一批人带了短枪去痛打他一顿,在武力的威胁下,他终于把权移交出来。
  “义社”即派蔡天法去主持。记得该社部分成员曾分得一些黄金,一两或几钱不等。
  (二)抗日战争胜利后,本市市面日益繁盛起来,茶楼、酒馆逐渐增多,“义社”认为这是生财的门路,就在市仔头(现北京路中段)大观圆附设一家丽园,作为酒家兼娱乐场所,由本市京剧票友陈少华、王少华、颜泗滨、吴维嵩、林歪等去筹办,有时也由票友们登台表演,生意一时亦很兴旺。
  (三)当时角尾乡的王小条在该地区进行活动,鱼肉人民,地方政府要加以剿办,而林浴沂、陈庆元等从中加以袒护,助长其有恃而无恐的嚣张气焰。又如南乡朱金水,曾枪杀龙溪县警察局便衣组长卢子明,当地政府将予剿办时,“义社”成员为其斡旋,结果把大事化为小事,最后还任他为长福村荔阳保保长。这些都是助长地方恶势力的发展。
  此外,该社还有一些人曾意图利用当时的权势,进而控制漳码厦的水上运输业务,以扩大经济收益。但因与地方上另一部分人在权益上有矛盾而被阻挠,终未能得手。
  1948年间,由林浴沂负责的漳州军警稽查处撤销,建立了漳州城防司令部,由刘建常兼任司令,并设有漳州军警督察处,委派赖刚为处长。赖刚虽也是军统成员,但因义社在经济分益上他未沾光,存有成见。所以当他上任后,巳掌了权,也必争利。在这情况下,义社即把掌权的鱼行让给经营该行业的商人去接管,而后丽园经营的茶座、茶馆等亦逐渐收盘。

附注

本篇系根据两篇资料综合整理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外科学家陈荣殿,爱国华侨韩希琦,爱国民主人士林仲姚,诏安县三位同盟会会员传略,台湾抗日志士张国明,第三党在漳州的早期活动,中国农工民主党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四十九师张贞部被改编经过,中美合作所第四地区指挥站,“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龙溪支会概况,“义社”在漳州,邵蕙君之死,中统在漳州的组织活动,国民党《中央日报》(漳州版)“流产”经过,我所知道的漳州《南报》,第八中学和第八初级中学琐记,漳州华英小学校史,进德女子中学史略,漳州一所侨办中学,抗战期间龙溪简师内迁纪略,解放前龙溪暑期补习学校和厦大校友中学,三十年代初漳州报纸出版概况,我在《闽南新报》一年,忆漳州民歌演唱会,漳州木版年画与颜氏家族,“石溪金石书画社”小记,漳州业余京剧活动,解放前的漳州糖业,抗战期间龙溪县田赋收入和粮食管理,龙溪县银行概况,漳州驰名老牌刀剪,旧社会“花会”的祸害,浦头话沧桑,漳州市郊区钟姓畲族的族源及其习俗,解放前漳州武术门派的源流概述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真
责任者
蒲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