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的”龙溪支会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572
颗粒名称: “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的”龙溪支会概况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5
页码: 48-52
摘要: 随着抗战胜利后形势转变,一些为适应战时需要而设立的各种军事机构都相继撤消了,“军统”这个令人闻名色变的特务组织,也只好对其分布在各地的公开机构和秘密组织相应地作了调整,有的撤消了,有的合并了。1946年3月17日,戴笠机坠身亡,戴笠一死,军统局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军统三巨头:郑介民、唐纵、毛人风为了争权夺财,他们之间的矛盾白热化了。但他没有戴笠的那种捞钱的手腕,经费开支越来越困难,急得他束手无策。这时的军统局已陷入一种内外交困的局面。
关键词: 漳州市 新社会 建设协会 龙溪支会

内容

随着抗战胜利后形势转变,一些为适应战时需要而设立的各种军事机构都相继撤消了,“军统”这个令人闻名色变的特务组织,也只好对其分布在各地的公开机构和秘密组织相应地作了调整,有的撤消了,有的合并了。如:福建的警备司令部的稽查处、各地区的“游击武装”、和中美合作所福建心理作战站、特种技术训练班、以及联系海岛伪军的军运直属组等等都被撤消;而在福建的军统的两个站部:闽南站与闽北站,也合并于福建省政府调查室了。1946年3月17日,戴笠机坠身亡,戴笠一死,军统局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动,军统三巨头:郑介民、唐纵、毛人风为了争权夺财,他们之间的矛盾白热化了。不久,唐纵被蒋介石任命为全国警察总署署长,退出了军统内部的权利争端,他提出“不浪费一文钱,不滥用一个人”的口号,主张淘汰一些军统人员,缩小编制;当时的郑介民经常驻北平军调部,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对付共产党方面,他也主张淘汰一些特务;只有毛人凤一心想维持住戴笠留下来的这个摊子。但他没有戴笠的那种捞钱的手腕,经费开支越来越困难,急得他束手无策。这时的军统局已陷入一种内外交困的局面。
  就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社会部长谷正纲发起了组织“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简称“新建会”)以第三姿态进行活动。军统局派大特务徐亮(即徐为彬、曾任息烽特警班副班长),于1947年年初,到上海找帮会头子杜月笙商谈筹建“新建会”),企图利用这个组织的名义公开地合并帮会,广泛收罗各地区的帮会分子,作为军统的外围组织以打开局面。由于军统在抗战期间,曾把分布在长江下游江、浙、苏、皖一带的一些帮会组织武装起来,改编为“忠义救国军”,为己所用。日本投降后,这些“忠义救国军”有的被收编为国民党军队,有的则被解散回乡。在军统策划下,被解散回乡的人员转入地方活动,成为地方的一股政治势力。军统想利用他们来扩充自己的势力,于是统统纳入“新建会”来。与此同时,国民党骨干、帮会首脑杨虎也在上海建立“兴中学会”,与“新建会”两位一体,互相呼应。兴中学会只吸收少校或同少校(挂少校军衔的军中文职人员)以上的军官和行政机构中的科秘以上的文职人员参加,所以它实际上是新建会的核心与上层组织。参加了新建会的成员,如果具备上述条件,即可转入兴中学会。
  兴中学会与新建会计划在各省设分会,各县市设支会,以各省市的军统分子为主体,首先吸收军统分子,其次是帮会分子,再次是工商各界的社会人士,努力扩大组织,深入基层。这期间各省市的军统分子都闻风相率来到上海活动,希望争取当上新建会的省分会筹备委员。原闽北站的直属通讯员陈荣(1938年从军统临遭特警班第一期毕业,曾任闽北站南永组内勤、副组长,福州市警察局高警室主任等职)被编余,准备转业到军官总队去,但他不愿去报到,闻讯后就到上海活动。由于陈荣既是军统分子又是帮会中人,同时与杨虎、徐亮的亲信朱山猿有点交情。有这样的有利条件,陈荣就在这年2月底,到上海,由朱山猿引见徐亮和杨虎,得到赏识。不几天,上海总会就指定连谋、张圣才、陈荣三人为新建会福建省分会筹备委员。3月中旬,连谋、陈荣等在福州开始筹备成立新建会福建分会,不料却惹怒了官居福建省政府调查室主任的王调勋,他认为陈荣没资格当筹委,硬把陈荣赶走,然后取而代之。结果由连谋任新建会福建分会的书记长,张圣才为副书记长。
  新建会龙溪支会是在1947年3月间开始筹备,福建分会委派黄清淮、陈毓光、陈庆元为筹备委员,黄清淮则是筹备会的主任。起初会址就设在《闽南新报》内(即现在青年路《闽南日报》印刷厂内),成立后则迁到香港路,直到同年5月份被撤消而结束,一直未再迁往他处。
  筹备期间,由筹备主任黄清淮邀请郭梅影、谢致远、朱自荣、柯国安、郑友义、曾国华、林开方、梁有林等为筹备委员。又聘请林者仁、林浴沂、汪振中、王以诚、郑位育、杨文容、林秉仁、汪锦、王杰、黄协裕、郑定卿、张胡山等为设计委员,进行筹备工作。参加者须经两个筹备委员的介绍,并填写申请书三份(当时参加者也有由组织代为填表的),分别造册呈报龙溪县政府社会科核准备案。
  新建会龙溪支会是以三青团原班人马为主要骨于的。这是由于原三青团漳州分团主任陈达元兼军统闽南站主任的缘故,闽南站与辖区内的三青团组织合作得很密切。当然其吸收的对象还是广泛的,不受限制,主要是为了拉帮结派,扩充势力而已,其意图是着重发展几方面的人物:首先是上层社会的知识界的知名人士和工商界的企事业家们。其次,对中下层人物也敞开大门,广泛收纳。如地方势力的头头,政府机关的科局处长,以及农村的氏族家长和乡村地头蛇等等,可以说是不分阶层,士农工商,三教九流,以至流氓地痞,凡能为他们所用的皆不拒绝,是为社会之大杂烩。其入会形式仍沿用党、团常规一一举行入会宣誓仪式。支会的任务据称是:发展新会员,吸收有地方力量的人参加,籍以扩充势力;配合地方士绅,发展经济建设事项,拥护竞选立、监委;调查社会情况;争取各种地方权利;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宣传国民政府的政策、法令;扶助各会员建立经济基础和提高社会地位云云。
  筹备会开始工作后,就开展组织工作。郭梅影凭藉他是三青团的老组织能手,又兼《大刀报》和《闽南新报》两家的秘书,手下有一批人马,自可驾轻就熟、一呼百应了。他首先召开了城区机关团体内的各种会议,把陈毓光和黄清淮等人的亲信,以及自己的心腹通通吸收入会,然后在农村的宗族、帮派的头目中展开拉伕式的吸收会员。其目的在于充实地方实力。经建股也相应地开展工作,加以配合。首先网罗尽漳州的商业巨子,发起组织经建委员会,准备开公司、办工厂、搞实业,为新建会的经济实力奠定基础。
  新建会龙溪支会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终于在1947年“五·四”这一天,在《闽南新报》社召开成立大会。会上选举黄清淮、陈毓光、陈庆元、郭梅影、谢致远、朱自荣、柯国安、郑友义、林开方、梁有林、林秉仁等为理事。曾国华、张胡山、王以诚、沈锦祥、杨维坚、李和成等为监事。又推选黄清淮为理事长,陈毓光、陈庆元为副理事长。
  经过第一次理事会议决定:秘书郭梅影,组训股股长郑位育,宣社股股长张胡山,总务股股长杨文容,经建股股长曾国华。
  在成立大会的当晚,就在光明戏院(即现在的大众电影院),由新建剧社(原名青年剧社)公演古装话剧《明末遗恨》三天,筹备基金作为该会的活动经费。
  然而好景不长,新建会龙溪支会刚成立一个多月,《明末遗恨》的锣鼓喧嚣方歇,就接到中央撤消新建会组织的通令。因为当时批准成立人民团体的权力,掌握在中央组织部和宣传部的手里,这两个部实权则操纵在CC派人物的掌中。军统这一花招岂能瞒过两陈的耳目,必然会遭致他们一致反对迫使谷正纲亲自下令撤消新建会。
  不过短命的新建会,毕竟给军统头目还是捞得一点好处。当时,国民党为着装璜“民主”门面,正在各省市地方紧锣密鼓地搞竞选国大代表和地方参议员活动。新建会福建分会的头目连谋,就被军统内定竞选“立法委员”,他的选区就在闽南。于是连谋、陈达元等人便靠新建会的力量为自己的竞选大拉选票。陈达元等人野心勃勃,把自己势力所及的关系网都发动起了,结果在漳属各县参议会中占据了优势,从而控制了参议会。
  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撤消新建会的通令下达后,漳州的一些军统分子如陈毓光、郭梅影等还不死心,尚寄希望于军统局有回天之力,会死灰复燃。所以他们虽然很不甘心地把新建会的招牌暂时摘下后,仍迟迟不肯办结束,一直拖延到七月间,看看大势已去,才悄悄地作猢狲散了。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外科学家陈荣殿,爱国华侨韩希琦,爱国民主人士林仲姚,诏安县三位同盟会会员传略,台湾抗日志士张国明,第三党在漳州的早期活动,中国农工民主党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四十九师张贞部被改编经过,中美合作所第四地区指挥站,“中国新社会事业建设协会”龙溪支会概况,“义社”在漳州,邵蕙君之死,中统在漳州的组织活动,国民党《中央日报》(漳州版)“流产”经过,我所知道的漳州《南报》,第八中学和第八初级中学琐记,漳州华英小学校史,进德女子中学史略,漳州一所侨办中学,抗战期间龙溪简师内迁纪略,解放前龙溪暑期补习学校和厦大校友中学,三十年代初漳州报纸出版概况,我在《闽南新报》一年,忆漳州民歌演唱会,漳州木版年画与颜氏家族,“石溪金石书画社”小记,漳州业余京剧活动,解放前的漳州糖业,抗战期间龙溪县田赋收入和粮食管理,龙溪县银行概况,漳州驰名老牌刀剪,旧社会“花会”的祸害,浦头话沧桑,漳州市郊区钟姓畲族的族源及其习俗,解放前漳州武术门派的源流概述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真
责任者
张实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