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漳州人力运输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546
颗粒名称: 抗战时期漳州人力运输概况
分类号: F512.7 57
页数: 6
页码: 147-152
摘要: 一九三七年七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止日寇入侵,将沿海公路破坏,使机动车辆、坦克、炮车无法通行;沿海水路重要港口也都布置水雷,使敌艇、敌舰无法开驶进来。这时漳州原有的漳嵩、漳浮、龙诏等汽车公司都相继停办,只有漳龙汽车公司缩回龙岩,改开水潮至龙岩路线。来,漳泉商旅货物运输都发生极大困难,人民感到极不便利。所以,这时沿海内陆输运成为亟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漳州 抗战时期 人力运输

内容

一九三七年七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止日寇入侵,将沿海公路破坏,使机动车辆、坦克、炮车无法通行;沿海水路重要港口也都布置水雷,使敌艇、敌舰无法开驶进来。这时漳州原有的漳嵩、漳浮、龙诏等汽车公司都相继停办,只有漳龙汽车公司缩回龙岩,改开水潮至龙岩路线。这样一
  来,漳泉商旅货物运输都发生极大困难,人民感到极不便利。于是民间大小货运线应运而生,起先各自经营包运,以后逐渐结合联营包运。但他们没有统一机构和赋与一定权力,运输力量仍不足承担当时繁重的民运和军运的需要。到了一九三八年五月厦门失守,石码这个九龙江货物集散地失去了凭藉,所有货物都停滞不能转运销售,进口物资也无法运入。所以,这时沿海内陆输运成为亟应解决的问题。
  漳州运输公司办事处设立后的措施
  当时福建省运输公司鉴于上述情况,决定将福州人力运输试行的经验拿来漳州推行,设立漳州运输公司办事处。第一任经理是郑式亚,省公司派缪孟刚、孙光、宋一平、颜春魁、刘锡荣等前来协助。郑式亚是漳州人,仅凭一份条陈建议书而被采纳,一跃而为经理,怎能应付当时错综复杂的地方环境呢?而且他为人不善交际,任职只几个月,就被驻军七十五师和军统的当权者逼下台。省公司只得接受驻军七十五师的推荐,委派该师参议沈可法为经理。沈接任以后,业务蒸蒸日上,路线逐渐开拓发展,计有:
  (一)漳州至泉州段:中间经过石码、海澄、浮宫、石美、角尾、鼎尾、前场、莲河、同安、马巷、安海、青阳、双沟等地。这一段又分为外、中、内三条路线:
  外线:由角尾转鼎尾直至莲河,转入马巷、安海,直通晋江,称为外海线;
  中线:由鼎尾取道前场直通莲河,转入马巷、安海、直达晋江,称为内河线;
  内线:由角尾沿破烂的公路,经同安、马巷、安海,直抵晋江。
  这三条路线比较起来,外线靠海行驶,风险大,但运费较便宜,运输便捷。内线运费贵,靠骡马、手推车运走,运输缓慢。中线比内线迅速安稳,水陆兼进而无外线的风险。所以货物从中线行走居多,其次是外线,再次是内线。
  (二)漳州至水潮、馆溪段:以漳州为起点,经过靖城、龙山至水潮;又由靖城起经山城至馆溪(三)漳州至漳平段:从漳州起运,中间经浦南、新圩、岭兜、华安,直至漳平。漳泉段段长是简及锋,漳潮段段长黄文远,漳平段段长悬缺未派。
  段以下设站长一人,路线经过的地方都设站。段、站各设办事人员若干人,站设仓库,负责储存保管进出货物。段、站由公司办事处领导,办事处设经理、副经理。经理为沈可法,副经理为缪孟刚、孙光。经理以下设业务、会计、总务三部,各部设主任一人。业务部主任颜春魁、会计部主任刘锡荣、总务部主任宋一平。各部各设若干组,经管各项事务。记得杨电钟曾任文书组长,沈雪夜曾任拓展计划组长。
  当时所有运输工具,都是利用民间原有帆船、骡马、手推车、板车以及挑工,由公司派员进行组织编组,可以随时调度指派。货运收入、托运、交运都有规章制度。交运的货物要保证安全到达,如有遗失要层层追究责任,照价赔偿。货物没有托运一律不准通行。如有一次三青团分子依恃团的势力,不经办托运手续,被龙溪站扣留,请示副经理缪孟刚,缪不准放行,结果被三青团纠众殴打。尽管这样,公司仍坚持必需办理托运手续。水运设民船队长,陆运设骡马队长、手推车队长、板车队长、肩挑队长等,都是物色当地有号召力者担任。如九龙江民船队长是陈毓光,他管有西北溪大小民船。队以下又设分队长,陈顺德是其中之一。这些人手下都拥有一定力量,因此民船编组调度非常顺利,没有阻力。
  闽南以漳州物产丰富而著称。泉州粮食平时仰给于漳州,抗战期间,台湾、安南的粮食无法运到,全靠漳州的支援。所以漳泉段的货运物资,主要的是由海澄运粮食和苏广杂货到泉州,而把泉州一部分土特产和莲河出产的食盐运回漳州、石码,转运漳平、水潮、琯溪,然后供应闽西各县为民食之用。漳潮、漳馆段的水运,上行主要运盐和部份土特产,下行主要运闽西转来的土特产(如烟叶、竹木器件等)。漳州至漳平段主要运盐和一部分苏广杂货到漳平,而后运往闽中。由漳平到漳州、石码的下行货物都是一些纸、竹木、笋等土特产。
  水运船只的装截量因区域各有不同。九龙江西、北两溪都用五帆船运载,它船大容量多,行驶外海的船只比五帆船小,但比内河船还大得多,内河船最小,如石美至角美航行的就是这种小船。漳平到华安的船只,船小而构造特殊,有“纸船铁〓公”之称,真是下行如飞,上行如龟。从漳平到华安几十里,只要两三小时就可以到达。沿河礁滩特别多,河道弯弯曲曲,没有行驶技术,无法开船。但〓公长年累月在此讨生活,很少发生覆舟事件。从华安到漳平要两天才能到达,沿途〓公要下船牵挽船索而行,非常费劲。因此,在订定运价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劳力工资、工具折旧和生活水平,才能订出公平合理的工价,再加上托运管理费,即是向托运者收取的运价,使商人和运工两方都不吃亏。每次规定或调整运价,都要经过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些货物运输对当时国计民生是起了一定促进作用的,对于战时的经济政策也尽了应尽的责任。
  自厦门失守后,厦门、鼓浪屿、金门等地都被日寇所占据,漳厦交通断绝,货物供应中断。原来厦门依靠漳州供应粮食、柴炭和土特产,而漳州也仰赖厦门供应舶来品,如上海百货等,全部无法互通有无,各地居民生活都受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厦门居民遭受的困难更大,他们在日军残酷统治下,粮食定量减少,因饥饿而死去的日有所闻,没有柴炭供燃烧而拆掉门窗户扉当作燃料的,更是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两地能够通商是很必要的。因此一些想发“国难财”的冒险商人就应运而兴起。先是偷渡偷运,后来变成半公开试运,由漳州各行业公会、县商会几个头头和地方的头面人物如杨逢年等出面,组织五帆船运载货物到鼓浪屿,输入运出都是以这个所谓“万国公地”作为中转站的,美其名日救济厦鼓居民,实际上是牟取暴利。当时载运的都是漳厦最紧俏最需要的货物,如把日常最需要柴、米、油、炭和一些土产运往厦门,把厦门和上海产的布匹、丝绸、百货等运回漳州。这种出海运输非通过当地驻军批准不可,因为沿海岗哨把守非常严密,不准任何人或货物偷渡出入境。这就是当时所谓漳鼓“交通船”。
  一九四一年,沈可法出任漳州运输公司经理以后,他和驻军沆瀣一气,把全部漳鼓“交通船”的登记发证权攫为已有。由他一人包办,指派公司出纳郑宽仙、庶务林省吾为帮手,专门对外办理漳鼓“交通船”业务,此中弊端非常多,受贿送礼无所不有,社会啧有烦言,告密揭发大有人在。不久,沈可法就因此案被省府扣押解省。沈解省以后,因有靠山,不久又获释放。
  漳州驿运分处成立后的业务情况
  一九四一年夏,全国成立驿运管理总处,与省各厅局为平行机构。省以下分别成立驿运分处。漳州于同年将运输公司办事处裁撤,改设漳州驿运分处,派刘荆荫为主任。人事局部改组,除原省公司派来的一部分人员如缪孟刚、孙光、颜春魁、刘锡荣等调回总公司外,其余全部移交给驿运分处留用,继续工作。
  漳州驿运分处成立以后,一直到一九四五年四月,全国抗日战争接近胜利,交通运输即将恢复战前状态,但直至驿运机构办理结束为止,其组织、管理、设施、路线等,大体上和漳州运输公司办事处相同,变化不大,只是运输托运交货等略有不同。过去运输公司开办时,货物托运应按照规定办理交货、进仓、取货等手续,托运、交货、取货做到货主满意。改组后的驿运分处,起先也照旧办理,但后来日久弊生,如货物托运进仓手续繁琐,个别管理员不负责任,以致货物搬运碰撞损坏,或者管仓员、仓丁从中盗取,发生索赔纠纷等。因此,货主索性要求自行押运,货物不进仓,仅办托运交费手续。这样一更改,各站省了许多事务,减少了任务繁重的保管工作,驿运站形同虚设,等于坐收托运费。难怪当时有人责骂说,这是变相“驿运捐”。当初组织人力运输,是有便民利民的作用,商民乐意交费托运。可是到了这时,驿运站只调运输工具,其他一概不管,就变为累赘,徒加人民负担。抗战期间华侨领袖嘉庚、李铁民、侯西反诸先生一行来闽考察,对闽政提出严厉的指责,驿运站即是其中之一。
  一九四二年,漳州驿运分处主任刘荆荫卸职以后,分处改称龙晋总段,总段长一职由黄锵接充。不久总段又改称驿运办事处,主任由李仲任接充。李任职没有几个月,又改由陈仁庆接充。在陈仁庆任内,省处在漳平设立漳平直属驿运总站,从华安县新圩站起划归漳平直属总站管辖。这样,漳平经雁石到龙岩,漳平至宁洋和漳平至华安、岭兜、新圩,建成一个中心交通网。漳平直属驿运总站成立后,依照省驿、省盐协议的规定,其目的是要把闽南食盐运到闽西、闽中,加强该地区的运输管理。但漳平站的盐运始终未能实现,因为当地国民党的党团暗中承包盐运,有利可图,多方破坏阻挠省运计划。
  值得一提的,一九四三年省驿运处长丘汉平标榜对运工福利的重视,他特选定永安、漳州两地建立运工福利事务所。两所直属省处领导,经费由省处直接拨给。事务所设主任一人,经管运工的一切福利事务和计划工作。漳州运工福利事务所于一九四三年三月成立。开始着手筹备时,因战时药品、药瓶及各种医用器械难以购置,延到五月才在现厦门路开设运工施诊所,聘请郑位南、蒋美秀担任医师、为漳属所有运工免费治疗疾病。该所医药器县颇齐足,规模还可以,远近运工就医者也不少。另外开设运工服务部,如替运工代笔、回答咨询,成立运工之家,以及做些宣传工作,都是无条件为运工服务,不收一分钱,颇受运工欢迎。但不到半年之久,漳州运工福利所首先被裁撤,说是节约开支,把药品和医药器具全部运往永安省处医药室应用,结果运工福利,只是昙花一现,所谓“为运工谋福利”,也只是说说好听罢了。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入了“打响闽南抗日第一炮”、“东山人民英勇抗战片断”、“日寇侵扰诏安纪实”、“诏安、东山、港尾三地之战”、“日伪侵占下的浯屿岛”、“伪军三个团在港尾反正纪要”、“日寇窜扰漳属罪行录”、“堵击日寇流窜闽南纪实”、“刺杀敌酋泽重信”、“对敌伪斗争二三事”、“盟军在缅甸痛击日寇见闻”、“漳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概况”等32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顺日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