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许坦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545
颗粒名称: 忆许坦克
分类号: K825.2
页数: 6
页码: 141-146
摘要: 许坦克,原名王雪恭,又名王恭娘,福建漳州市人,中共党员。一九三八年二月参加新四军,改名许坦克。她出生于马来亚,七岁母亲逝世,九岁随父亲回漳州,家贫失学,曾在纱厂当过女工。一九三五年就读龙溪师范,积极参加党领导的“芗潮剧社”的抗日宣传活动,是龙师剧团、龙师抗日宣传骨干,也是龙溪民众救国服务团团员。。
关键词: 文史资料 漳州 许坦克

内容

许坦克(一九二〇年——九四〇年),原名王雪恭,又名王恭娘,福建漳州市人,中共党员。一九三八年二月参加新四军,改名许坦克。她说:改姓许,是因为她母亲姓许,是为了纪念母亲。她出生于马来亚,七岁母亲逝世,九岁随父亲回漳州,家贫失学,曾在纱厂当过女工。一九三五年就读龙溪师范,积极参加党领导的“芗潮剧社”的抗日宣传活动,是龙师剧团、龙师抗日宣传骨干,也是龙溪民众救国服务团团员。后与龙溪民众救国服务团团长张孤梅,一起参加新四军的。
  一九三八年三月一日,新四军二支队自龙岩白土出发,我是二支队队员,队长王直同志,副队长彭冲同志。部队途经长汀、于都、赣州、乘船至樟树,坐大车至玉山,经开化,越马金岭至皖南屯溪岩寺会师。后军部移泾县云岭,张孤梅、许坦克,没有跟部队走,他们是坐汽车到南昌新四军军部,然后随军部到岩寺的。张孤梅在新四军政治部宣教部工作,许坦克在战地服务团,后调教导总队女生队学习。
  新四军成立后,大批知识青年来皖南参加新四军,原来军部是要创办“抗大”的,因怕国民党反对,改为教导总队,但办学方针、教学内容与“抗大”一样,学习政治和军事两门功课。教导总队长是副参谋长周子昆兼,教员有:薛幕桥、罗琼、夏征农、蔡园、王羲亭等。兼职教员:朱镜我、冯定、彭柏山等,叶挺、项英、袁国平也常去讲课。女生队队长于晶,排长:乐群、何子友、李桂英。同在女生队学习的有:骆平、周雯、刘峰、郑铁鹰等人。学员保证:一、是服从组织决定,到敌后工作;二、是到了敌后,要发扬爬雪山过草地的精神,不怕苦、不怕死;三、是要用传统的好作风影响群众,传给大家;四、是要做好群众工作。许坦克作为共产党员更加处处注意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做到学习、训练不掉队,劳动、公差抢着干,行军作战打冲
  锋,遵守纪律当模范。
  许坦克在教导队毕业后,分配在新四军政治部农村经济调查委员会做社会调查工作。委员会主任是经济学家薛暮桥,副主任石西民、汪英。调查组是:许坦克、周沂、陶白、郑铁鹰、周雯、孙晓梅、陈西桥等人。委员会设在泾县中村的一座大瓦房里,和教导总队在一起,后来搬到新村,合并到军部战地服务团。农村经济调查委员会的任务:(1)调查社会各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倾向,便于更好地进行统一战线工作。(2)调查社会上的反动封建迷信会道门活动,以利我们掌握准确的打击对象。(3)调查皖南地区地主、富农、高利贷者对农民残酷的剥削和敲榨。调查工作三人组成一个小组,许坦克和郑铁鹰、孙晓梅三人常在一个小组。她们在泾县住在一位有爱国热情的中学教师家里,通过他接近了一些开明人士。每次出去大约二十多天至一个月就返回来相互交流材料。曾在三里店住了较长一段时间,这一带是军部通往江北无为游击纵队、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要道,因此需要掌握这一带的政治动态和阶级关系。
  我到皖南后,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第一大队,住茂林,后在水东工作组。一九三八年九月,随邓子恢主任和吴仲超副团长到江南敌后,先在宣城水阳工作组,当时彭冲同志是二支队政治部民运科长,我在他领导下工作,以后又在政治部宣传科。一九三九年一月,因病组织护送我回军部小河口住院。这时许坦克也住院,说是肺结核病,病情不严重。我就是这时候认识她的。她头发剪得很短,穿一身军装,圆圆的脸孔,胖敦敦的身材,长得俊秀,一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说话笑呵呵,热情大方,待人诚恳,意志坚强,关心体贴同志,善于联系群众,人缘极佳,喜欢读文学书,手里常拿着大部头文学书,也看过她写新诗。
  小河口是个秀丽的山村,青山环抱,溪水长流,春天,火红的杜鹃花开得满山遍野。新四军后方医院建在这个山村里,大部份病房是搭竹架,用稻草盖屋顶,竹床、竹椅子,也有一部份伤病员住在祠堂里,女病房在儿间平房里。医院院长崔义田,是位名大夫。有一批上海请来的医生、护士。药品设备是从各地捐献支援来的,主要任务是抢救伤员,其次是治疗病号。
  这时郑畴老师来,在医院住了三天,彭燕郊、许坦克三人欢聚畅谈。一九三九年二月二十三日下午,周恩来同志来皖南,叶挺和崔义田院长陪他到医院慰问伤病员。伤病员站在病房里欢迎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逐个病房巡视。周恩来同志在许坦克纪念册上题了字,我曾经看过题词,记不起内容了。周恩来同志给一位护士题字:“打回宜兴去。”这位护士是宜兴人。
  这时她巳经和张孤梅结婚了,军部离小河口八十华里,都是崎岖山路,交通极不便,没有看见张孤梅来看望她,写信由部队通讯员送来时间也很久。她曾对我说:张孤梅三兄弟,三个党派。大哥张文,保定军校毕业,是李济琛的参谋长,是国民党。二哥张光前,黄埔军校毕业,一五七师参谋长,是第三党。张孤梅是共产党。
  我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出院时去后方政治处转移组织关系,姬鹏飞同志问我:留在医院工作好不好?我不愿意,仍回军部服务团,赶上听周恩来传达七中全会的政治报告。
  周恩来同志在皖南重申了党中央的战略方针,指示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不久,叶挺亲自率领张云逸、邓子恢、罗炳辉、赖传珠等越过长江封锁线,成立江北指挥部。不久,张孤梅也过长江去江北,郑铁鹰、周雯等一批人也过长江。许坦克以后和张孤梅没有再见面。
  这次,许坦克在医院住了一个短时间,便回到军部。农村经济调查组住在新村,我们时常见面。这时新四军经费很困难,全军每月八万元,干部每月三元零用费,生活清苦,穿的是粗布军服,吃的是糙米饭和缺少油水的青菜,除了逢年过节,难得见到肉食。不久,她就因为怀孕至使病情发展,每天下午有潮热,健康情况不好,又去后方医院住院。医生动员她做人工流产,减轻母体负担,说小孩子巳经有八个多月了。人工流产后,住院治疗。这些事情他都写信告诉在漳州的好友连秀琴。许坦克对父亲很孝顺的,她每个星期都给她父亲写一封信,告诉她的情况,免得她父亲担优。
  自从“平江惨案”后,皖南形势紧张,军部为应付可能发生事变,动员年老病弱、妇女、儿童疏散。一九四一年一月,我被批准离开云岭军部,经过小河口去看望她。这时她不住在医院,在村子里租一间房子休养,自己做饭,有些营养东西吃,在医院看病拿药,健康情况有好转。她请我吃面条。我们讨论了形势,她告诉我要回漳州。第二天,我就到太平兵站,夜间她还和我挂电话,介绍胡明说话,问我党籍带走了没有?
  当时,新四军的汽车和来往人员,在衡阳、韶关等地,经常遇到国民党宪兵的检查和扣留,人员来往安全巳经有问题了,但军部领导思想右倾,没有考虑到严重的程度,对疏散出来的人员安全是不够重视和负责任的。
  我离开军部时,拿着新四军的差假证,穿着军装,经金华坐上火车到江山,转乘汽车到浦城。夜间住旅馆时,宪兵来检查,还没有说什么。在永安汽车上,宪兵检查时却很麻烦,小皮箱里什么东西都被翻出来,把我一枚“新编第四军战地服务团”的证章拿去,说:“你巳离队,证章应没收。”胡弄了半个钟头,总算安然回到诏安家里。
  四月间,郑畴、彭燕郊、许坦克也被动员疏散出来。彭燕郊在金华住了三个月,郑畴安全抵达永安。许坦克离开皖南前,曾给她父亲和连秀琴写了信,告诉离开皖南回家。许坦克途经金华、浦城抵南平。在南平旅馆时,还给郑畴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书的堂弟,即郑坦的大儿子写信。一九三七年暑假郑畴堂弟自上海来漳州,经郑畴介绍他们认识,以后互相通讯。这是她途中发出的最后一封信,自此许坦克即失踪了。当时沿途车站旅馆,宪兵检查得很严,宪兵四团团部设在南平,估计是被宪兵四团秘密杀害了。她父亲接到来信后,天天翘首等待女儿归来、望断云山,也不见女儿回来。连秀琴说:“我接到她的信说离开皖南回来,天天等她,没有回来。”这时,张孤梅远在江北,更不知道爱人被害。她牺牲时只有二十岁,一位爱国青年,一位新四军的女战士,一位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不是战死在抗日战场上,却是被暗藏在抗日阵营里的反共分子所杀害,真是“同室操戈,千古奇冤”。郑畴老师在香港时告诉我:“可怜一对年老父母,因女儿失踪,没有消息,优心如焚,痛苦不已。更不知道他们晚年是怎样过的?”又说许坦克还有一位哥哥在马来西亚,也在思念她。
  全国解放后,张孤梅参加志愿军,回国后任福州大学党委书记,“文革”开始即受到冲击,被迫害致死。想不到一对恋人,当年携手一起满腔热血投奔新四军,到抗日前线,一心想着救亡,想着革命,想着寻求真理,都死于非命。
  一九八二年清明节,我应邀去崇安参加赤石暴动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在赤石烈士陵墓献了花,途经南平时,想起许坦克当年就是被杀害在这深山峻岭里,不禁悄然泪下。烈士牺牲的壮烈,敌我双方血肉与灵魂的格斗,那一个个休目惊心的人兽拚搏场面,那是我少年时所遭遇的永不会忘怀的最悲伤的往事。我曾经亲眼看到过了她们的尸体和鲜血淋漓的脸孔,至今仍烙印在我的脑际。我站在江边,望着高山上盛开的杜鹃花,遥遥默哀悼念。我哭故人成永诀,普天泪涕失英雄。
  我肃立无言,我顿觉烈士的伟大,自己的渺小。亲爱的同志,愿你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入了“打响闽南抗日第一炮”、“东山人民英勇抗战片断”、“日寇侵扰诏安纪实”、“诏安、东山、港尾三地之战”、“日伪侵占下的浯屿岛”、“伪军三个团在港尾反正纪要”、“日寇窜扰漳属罪行录”、“堵击日寇流窜闽南纪实”、“刺杀敌酋泽重信”、“对敌伪斗争二三事”、“盟军在缅甸痛击日寇见闻”、“漳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概况”等32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松茂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