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机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518
颗粒名称: 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机工
其他题名: 张章胜事略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6
页码: 100-105
摘要: 在漫长、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海外侨胞无时无刻不关怀祖国的命运。他们不但在物质、精神上竭力支援祖国,而且很多人直接回国上前线,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抗战的史册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时,活跃在滇缅公路上的三千二百余名华侨机工即是此中典型的事例。
关键词: 文史资料 漳州 华侨机工

内容

在漫长、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海外侨胞无时无刻不关怀祖国的命运。他们不但在物质、精神上竭力支援祖国,而且很多人直接回国上前线,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抗战的史册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当时,活跃在滇缅公路上的三千二百余名华侨机工即是此中典型的事例。
  在抗战爆发五十周年之际,为缅怀华侨机工的这一段光荣史,我特地走访了依然健在的诏安籍华侨机工张章胜,听其叙述抗战期间在滇缅路上的艰辛战斗的经历。
  一、家世
  张章胜又名张志强,一九一八年生,先世居住诏安县四都东峤村,后移住本县梅岭乡玄钟村。
  章胜之父张水净有五位兄弟,水净居长,二弟火烈,三弟瑞安早殇,四弟瑞通,季弟通诸,合家务农。张水净二十余岁时与其二弟一同前往南洋谋生,侨居马来西亚砂膀越美里的岭坡,起初做小生意,后来因发现该地的燕窝很多,即转为收燕窝为主,兼种植橡胶。不久,老四亦飘洋过海,旅居离美里坡不远的砂仔做橡胶生意。
  一九二四年春,张章胜随同祖母、母亲陈素莲、四婶母张瑞娇、五叔父通诸、妹妹张昭华一起远渡重洋,与岭坡的父亲住在一起。岭坡是一个靠近海港的小村落,全村仅三十多户,多数是诏安人。张氏全家因经营得法而家道小康。章胜少时进学,课余即帮家庭收燕窝。他在十四岁时到美里坡“亚细亚煤油公司”学开汽车及学习修理自来水表和机器,几年后艺成,起初每月收入六十多元马币。
  二、回国
  “七七”事变,一场空前的民族灾难降临华夏大地。其时,旅居南洋的广大侨胞虽身处异邦,但得悉祖国同胞在日铁寇蹄蹂躏下的惨悲时,无不义愤填膺。侨胞们最关心者是每天的抗战新闻,当时“国难当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出钱出力,才是救国英雄”的口号响彻南洋的华人社会。张章胜与当地侨胞一起,积极地参加了抵制日货的运动,还数次捐款“筹赈会”,支援祖国抗日,其爱国热忱可见一斑。一九三九年,我国的许多交通要道及沿海口岸相继沦陷,对外通道惟剩下西南与新疆这两条路线,其中尤以一九三八年间新开辟的位于西南的滇缅公路为主。当时,堆积在香港等地的大量军用物资亟待由仰光经滇缅干线这条仅有的途径输送到战场。因其多为险峻的山径,故非技术高超的驾驶员不可能驾驶,当时虽在云贵湘川及两广等地选拔了一千余名机工,但远远不及所需,要培训更多的机工,匆促间又不能如愿。为救这燃眉之急,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主脑宋子良电告“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请求代雇司机与修理工回国服务。在陈氏的号召下,时仅数月,就有三千二百余名华侨机工踊跃报名,嗣后分成九批从南洋返回祖国。从此,这些由华侨机工组成的运输队就来往于誉称“抗战输血管”的滇缅线上。他们冒着纷飞的炮火,运送兵员及军用物资奔赴前线,为抗日战争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史篇。
  陈嘉庚先生组织的“南侨总会”登报招募华侨机工回国服务的消息在南洋华侨社会中不胫自走,张章胜与其他热血的华侨青年一样,觉得自己不论是司机或是机工均很熟练,符合招募条件,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利益,理应回国效力,于是下定决心报名。为避免家庭的阻挠,他索性不告知父母,偷偷地跑到古晋坡姑妈的家里,打听到设在轮渡码头的“华侨救国英雄报名处”,他改名为张志胜报了名。手续办妥后,经办人员交给他一面题着
  “华侨抗日回国服务团”的黑字青边黄底的四角旗,嘱其翌晨湏携带这一面旗到码头来集中。次日拂晓,他依约来此处,包括他在内共计十七人(在古晋坡算为首批回国服务者)搭乘轮船,领队是饶生萍,系广东省饶平县人。经过五日四夜的航行,于五月末抵新加坡,住在星洲“南天酒家”第五楼,接洽者是陈嘉庚先生的秘书侯西反,他代表陈氏发给每人二副军装。为等待另几处的侨胞,在星居留了将近二十天,等候马六甲、爪哇等地的人到齐后,轮船才启航。起程时每人领到回国护照,计一百一十一人,仍由饶生萍带队,系第七批华侨回国机工队伍。五日五夜后船达安南(即今越南)西贡港口。轮船一靠码头,即受到当地政府领导人及侨胞的鸣炮欢迎,胡志明还亲自登船与机工队的成员一一握手慰问。上岸后,一百多人住宿于该地的“福建学校”中。休息三日后,即改乘火车,历时四天才到达河内。小住一日,仍乘火车回国,经罗该抵昆明。
  三、参战
  张章胜等一百多人在昆明的“军委会西南运输处”训练所受训十余日,而后悉数去唐家山(属贵州省)培训,历时五个多月方结束,继而到安南的海防领来军用卡车(新车),重返唐家山休息二日。当时,他被编在后方勤务部辎重第三团第三营第八连服务,驾驶一只二吨半的福特牌卡车。运输处发给每人一枚圆形证章(证章上是中国地图,图面是一个手执方向盘的驾驶员),每人每月薪水三十六元国币。在将近三年的期间(一九三九年九月至一九四二年五月),他驾车行驶在这条全长将近一千一百五十公里的滇缅公路上,从我国的昆明起至缅甸的腊戍止,需八日的行程,沿途要穿越澜沧江、怒江与漾濞江等汹涌的大河,还要翻过苍山、怒山、高黎贡山等险峻的高山。一路上风雪交加、烟雾弥漫,因过往之处不乏“瘴疬之地”,故各种恶疾时有发生,严重者甚至丧生(如在唐家山时,就有一名华侨机工被毒蚊叮死》。更兼日寇的飞机经常盘旋骚扰、狂轰滥炸,接近前线时,愈是炮火连天。从中可以想见张章胜在此期间的艰险辛劳之况!在这一段期间,许多重大战役如南宁之战、昆仑关之役等,张氏均在枪林弹雨中为前线抢运各种军火弹药及粮食等军用物资,从而为这场正义的战争作出了贡献。
  一九四〇年,陈嘉庚先生率领“南侨慰问团”回国慰问抗战健儿,张章胜荣幸地作为回国华侨机工的代表之一,在柳州晋见了陈先生。当时,代表们来到了慰问团下榻的楼前,先由一个随员出来,继而侯西反与诸代表谈话。最后,陈嘉庚出来同大家晤面,他代表旅居南洋的同胞向劳苦功高的机工致以亲切的问候。代表们向陈氏汇报了大家回国服务的情况以后,纷纷诉说“南侨总会”送给机工们的物资被侵吞之事:其时,每个机工本可领到该会赠予的手表、草绿色呢工作服、皮鞋、羊毛袜、蚊帐、毛毯及奎宁等九件物品,因多数被经办人员所鲸吞,故每人只拿到两三件东西,甚至每人二千元国币的奖金亦被贪污了!陈先生倾听后气愤异常,表示要向运输处质问此事。
  四、坎坷
  一九四二年五月,在抗战中起过巨大作用而名闻中外的滇缅公路终于被日寇切断了,当局竟然以财经困难为由而悉将华侨机工裁去。其时,日寇巳偷袭了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南洋沦陷,侨汇断绝。很多华侨机工在被裁后因衣食无着而颠沛流离,有的甚至沦为乞丐。张章胜所在的辎重第三团就有几位机工因贫病交加而饿死、冻死。当时,他与同营机工陈玉水(其父系星洲富翁)就流落在江西省会昌县金梅岭一带,历时数月,生活十分困苦。
  为了糊口,在一九四二年八月间,章胜与第七连一个姓陈的驾驶员(浙江人)同至驻在湖南衡阳三塘的装甲兵团开装甲车。两个月后,到广东韶关,以军用驾驶员执照换取民用执照,即到广西桂林五华山,面谒其宗亲张贞(诏安人,时任军委会战区军风纪第四巡察团上将主任委员),将回国为抗战服务的详情细表,得其嘉许。由于张贞的介绍,他在同年年末到设在桂林的“江南盐务联运处”工作,后来该处改设于江西赣州,他随之抵赣。因其技术高超,特地安排他驾驶处长宋毅华(福州人)乘坐的福特牌小轿车。因宋氏与蒋经国交厚,故轿车亦经常接送蒋氏。当举国欢庆日寇无条件投降时,“江南盐务联运处”在胜利的鞭炮声中撤销,宋处长卸职后即返美(他原旅美,抗日中回国参战),该处所有的车辆均被卖掉。从此,张氏再度失业,只好在赣州过着流浪的生活。他到处为人临时开车,后来专为一个当地的阔老袁守成开福特牌卡车,继而为张松山(湖北人,家住上饶县城的花园饭店)开道奇卡车。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到桂林接驾“资源委员会”大万国五吨卡车返回赣州。从此,在该委员会工作,才结束了流浪的生活。
  综上所叙,张章胜为报效祖国,甘愿舍弃优裕的生活条件,共赴国难,是广大侨胞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历史见证人。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入了“打响闽南抗日第一炮”、“东山人民英勇抗战片断”、“日寇侵扰诏安纪实”、“诏安、东山、港尾三地之战”、“日伪侵占下的浯屿岛”、“伪军三个团在港尾反正纪要”、“日寇窜扰漳属罪行录”、“堵击日寇流窜闽南纪实”、“刺杀敌酋泽重信”、“对敌伪斗争二三事”、“盟军在缅甸痛击日寇见闻”、“漳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概况”等32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钟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