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509
颗粒名称: “民训”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4
页码: 85-88
摘要: 一九三七年署假期间,“八、一三”日寇进犯上海,全面抗战展开,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沿海时常有敌机侦察骚扰。福建各地成立抗敌后援会,开展抗敌救国宣传工作。十月间,金门沦陷,十一月间南京失守,福建形势日渐紧张。于是陈仪下令全省高中二、三年级(含中专)于元旦前停课,全体男生再度集中到福州东湖营房,经一个月动员训练后,分发到各县去做抗日的宣传和组训工作,这就是福建抗战时期的学生参加民众训练——简称“民训”。行前在东湖举行授剑典礼。七月间,全省的学生“民训”宣告收场。
关键词: 抗战初期 学生生活 “民训”

内容

一九三七年署假期间,“八、一三”日寇进犯上海,全面抗战展开,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沿海时常有敌机侦察骚扰。福建各地成立抗敌后援会,开展抗敌救国宣传工作。十月间,金门沦陷,十一月间南京失守,福建形势日渐紧张。于是陈仪下令全省高中二、三年级(含中专)于元旦前停课,全体男生再度集中到福州东湖营房,经一个月动员训练后,分发到各县去做抗日的宣传和组训工作,这就是福建抗战时期的学生参加民众训练——简称“民训”。
  参加“民训”的学生近二千人,训练内容是抗战形势和民众训练等等。陈仪、郑贞文以及福州国民党官员经常来演讲,学生情绪激昂,纷纷要求早一天出发到农村去。行前在东湖举行授剑典礼。陈仪赠送每人一把镀金的短剑,剑柄上刻有“捍卫国族”四字;郑贞文赠送每人一顶斗笠。出发时学生背背斗笠,腰悬短剑,郑贞文美其名为“笠剑学风”。二千把剑,要二千条插剑的武装带,一时福州的皮革店的武装带抢购一空。当时全省高中男学生以黑色中山装为校服,这批“民训”学生黑帽黑衫,背一条军官的武装带插上剑,既不象兵,也不象学生,那样相令人可笑。
  福建省成立了民众训练委员会。“民训”学生分发到各县都有一位中学教师带队。一个县有三四十人,每人月发生活费12元。第一期我分配到漳浦县,民训队专车抵县时,当晚漳浦县长吕思义设宴欢迎。这时期,福建省、县都有社会军事训练总队的组织,各个联保派有督导员和妇女队长在训练壮丁和妇女。民训队大部分人分配到乡村搞训练壮丁工作。这些学生都受过“集训”,这一套是完全可以胜任的。漳浦抗敌后援会有一个抗敌剧团,经常演出抗敌戏剧,和民训队协商后,决定联合组织一个巡回剧团下乡。漳浦方面参加者有蔡维汉、昊钦玉(女)、张素景(女)、曾敏英(女)等十余人,民训队抽调陈定山、陈见田、郭庆云和我等几人参加。在漳浦县城经过短期筹备和排练节目后,春节过后即到沿海各乡村去演出。两个月内走遍前亭、马坪、佛昙、赤湖、墩柄、旧镇、霞美、杜浔、屿头等十多个乡镇。每到一个地方,剧团的人则四出粉刷抗战标语,张贴抗战漫画,有圩场的地方即利用圩日进行口头宣传和教唱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打杀汉奸》、《长城谣》、《保卫大福建》、《滚、滚、打日本》等歌曲歌谣都很受欢迎。夜间则搭戏台、点汽灯照明,在广场上演戏,节目有《放下你的鞭子》、
  《抓汉好》、《最后一计》等几个独幕剧。每一场演出都吸引了不少观众,附近乡村的农民妇女也都来观看。
  一九三八年四月间,第二期“民训”开始,省里从闽东南沿海县份调大批学生到闽西北山区。我们从漳浦调到连城。到县后,县里把二十多位“民训”学生,三人一组地分配到乡村去训练壮丁。地点都在公路沿线的大乡镇,如朋口、文享、新泉、芷溪、庙前、姑田等地。我们一组到新泉,这是一个大乡村,为区署所在地,龙岩通往上杭、武平的公路即在此地和龙连永路分叉。不久前,新四军第二支队自龙岩开赴皖南前线即由此经过,一路宣传抗日。我们到达新泉时,圩场上和公路旁的墙上还可看到“国共联合一致抗日”的大幅标语和《为奔赴抗日前线告别闽西南父老兄弟姐妹书》。我们在新泉住了两个多月,工作是每天清早训练壮丁,起初还有七、八十人参加,后来溜剩十多人。工作开展不起来,很是苦闷。深入了解才懂得农民的实际困难;其时正值青黄不接季节,许多人家都缺粮,三餐揭不开锅盖。我们到一户人家“催训练”,他巳上武平当挑盐工,他父亲象是个塾师,他说:学生哥,古书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今日本倭奴侵犯我国,执干戈以卫社稷,责无旁贷。但是目下种田人十室九空,无米煮无饭吃,饿肚皮怎么去听你们喊“一二一”呢!……一席话说得我们无言以对。
  七月间,全省的学生“民训”宣告收场。全部学生回校复课。高中三年级补课一个月后就拿到毕业证书了。这半年的学生“民训”,全省动员三分之二的高中学生,花了不少经费,除了让学生接触一些农村实际外,“笠剑学风”的收效是不大的。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入了“打响闽南抗日第一炮”、“东山人民英勇抗战片断”、“日寇侵扰诏安纪实”、“诏安、东山、港尾三地之战”、“日伪侵占下的浯屿岛”、“伪军三个团在港尾反正纪要”、“日寇窜扰漳属罪行录”、“堵击日寇流窜闽南纪实”、“刺杀敌酋泽重信”、“对敌伪斗争二三事”、“盟军在缅甸痛击日寇见闻”、“漳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概况”等32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