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县妇女军训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503
颗粒名称: 长泰县妇女军训活动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7
页码: 68-74
摘要: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点燃了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烽火;“八·一三”上海炮声,逼使徘徊于和战岐路的国民党政权,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首次向全世界公开申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的侵略所逼迫,兹巳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侵略”。
关键词: 长泰县 妇女 军训活动

内容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点燃了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烽火;“八·一三”上海炮声,逼使徘徊于和战岐路的国民党政权,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首次向全世界公开申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的侵略所逼迫,兹巳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侵略”。并阐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的严正立场。接着,在中国共产党倡仪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中共领导的西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分别开赴抗日前线。九月二十三日,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西安事变以来,几经波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至此正式建立。
  随着战火的日益蔓延,平、津、京、沪大城市相继沦陷。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备受国人责难的国民党当局,在“临全大会”上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纲领》要求“发动全国民众……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为争取民族生存之抗战而动员”。《纲领》列举了外交、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和民众运动各方面的基本国策,并确定了“训练青年,俾能服务于战区及农村”,“训练妇女,俾能服务于社会事业,以增加抗战力量”等全面动员要领。尽管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不可能在所有国统区得到全面贯彻,但是它的制定和公布,毕竟是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戮力抗战大业,是应该受到肯定的。
  抗战初期,曾经蓬勃一时的长泰妇女军事训练活动,就是在一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点燃了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烽火;“八·一三”上海炮声,逼使徘徊于和战岐路的国民党政权,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首次向全世界公开申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的侵略所逼迫,兹巳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侵略”。并阐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的严正立场。接着,在中国共产党倡仪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中共领导的西北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分别开赴抗日前线。九月二十三日,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西安事变以来,几经波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至此正式建立。
  随着战火的日益蔓延,平、津、京、沪大城市相继沦陷。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备受国人责难的国民党当局,在“临全大会”上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纲领》要求“发动全国民众……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为争取民族生存之抗战而动员”。《纲领》列举了外交、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和民众运动各方面的基本国策,并确定了“训练青年,俾能服务于战区及农村”,“训练妇女,俾能服务于社会事业,以增加抗战力量”等全面动员要领。尽管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不可能在所有国统区得到全面贯彻,但是它的制定和公布,毕竟是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戮力抗战大业,是应该受到肯定的。
  抗战初期,曾经蓬勃一时的长泰妇女军事训练活动,就是在教人员,编队开展军事训练。规定每天上午六时,在体育场集队点名出操一小时,不论职别高低,一律不许无故缺席。半年训练期满,发给参加社会军训结业证书;一面举办干训班,培养壮丁和妇女的军训骨干。
  长泰社训总队妇女干部训练班,是在一九三八年初夏开办的。班址设在罗山小学后面的刘氏祠堂(今巳改建为长泰人民会场)。学员的来源,系由三个区署辖属的各联保办事处,负责推荐年龄在十六至二十五岁之间,身体健康,具有小学毕业文化水平,自愿从事妇女军训工作的青年妇女,报经社训总队部进行体格检查(委托县卫生院办理)文化考核和个别谈话后,认为合格者,录取入班受训四个月。学习期间,服装、课本、膳食等费用,全部由班供给。受训期满,学科(课堂教育)术科(操场军训)全面考核及格的,发给结业证书,并委以准尉妇女分队长职衔,分配各区署各联保服务,每人月给生活费十二元(当时公教人员每人每月伙食费约五元左右)。次年调整为十五元。
  在当年社会风气比较闭塞的长泰,一个青年妇女要说服家人到县里参加军事训练,是需要具有一定的勇气和毅力的。何况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流言蜚语,也够令人寒心。
  这次妇女干训班录取的十八名学员,大多是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具有进取心的农村女青年。她们是城关地区的郑秀金、王银花、庄秀珍、曹淑莲,京元的张探花,官山的张金苑,大枋的张雪秋,石室的杨淑英,雪美的杨美英,古农的王素春、岩溪的叶玉华、柯丽华、叶文华,坂里的汤丽芬,赤岭的黄秀英,尚吉的徐兰英,江都的林彩珍,林墩的吴翠娥(原籍同安县马巷镇,抗战初其父内迁林墩圩行医)。上述这些朴实无华的山区姑娘,在个半世纪之前的漫天烽火中,响应祖国的呼唤,加入民众总动员的行列。
  妇干班开设的课程,有政治、军事、救护、防空等科。政治常识课,讲授日本侵华史略,国内各战场形势,和《抗战建国纲领》,由县长王儒林,民政科长刘正明等人担任。救护常识课由县卫生院院长黄崇德,开业医师张祖黄等人任教,着重讲授并实习战场救护技术,如伤口紧急处理,绷带包扎法等。防空常识学习有关敌机机种识别,空袭紧急疏散与防空掩蔽等知识。作为干训班核心课程的军训课,除课堂教学外,着重操场训练。每天出操两小时以上,学习内容按《步兵操典》的要领实施,班本部制定军训进度,从徒手基本动作,步法,队形变换到散兵行,散兵群,地形地物利用,班排教练。每一学员保管七九步枪一杆,要求学会步枪射击原理,武器装拆和保养技术。结合夜间演习,野外作业和实弹射击。学习时间短,内容多,进度快,课程安排得相当紧张。
  防空和军训两科,除由社训总队部的干部担任外,还聘请驻军警备团的大队副黄仲麒,中央军校庐山特训班出身的在乡军官叶祖勋等人来班兼课。
  紧张、严肃的军训生活,固然令人情绪亢奋,但有时也难免让姑娘们感到沮丧。练兵场上,时而跑步前进,时而匍匐卧倒。不论是烈日当空,还是满天星斗,每一个动作都得严格按照教官的口令准确执行。等到收操归来,学员们无不汗流浃背,疲惫不堪。有些人甚至蒙在被里暗白饮泣。但当她们想起不久就要结训下乡,肩负普及妇女军训的重担时,也就咬紧牙关,擦干泪水,对自己的懦弱失态,感到羞愧。她们就是这样不断地自我鞭策,振作精神,顽强地学完规定的课程,在民族抗战的暴风雨中渐次成长。
  妇干班为了调剂学员生活情趣,加强爱国思想教育,每周还安排两晚的文化娱乐活动。约请县立罗山中心小学的黄老师,来班指导学员学唱抗战歌曲,排练一些揭露日寇、汉好暴行,歌颂抗日英雄的独幕剧和街头活报剧。学员们学习情绪都很高,无论是歌曲或台词,往往反复吟味几遍,也就琅琅上口,这显然是跟姑娘们的爱国热情和艺术禀赋分不开的。当她们引吭高歌《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黄河大合唱》的时候,不禁心潮澎湃,思绪飞扬,仿佛置身于饱受煎煞的白山黑水,驰骋于金戈铁马的抗日战场。文艺活动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抗日救国的豪情壮志。这些“开长泰一
  代风气之先”(县长王儒林的赞语)的女青年,在抗战熔炉里经受锻炼,加速成长。
  最使她们久久难于忘怀的,是结业前夕奔赴邻县浦南,开展抗日宣传演出活动的情景。
  那是一个凉风习习,月光如水的秋夜,妇干班应龙溪县浦南镇的遨请,并经县里的领导同意,于部、学员和艺术指导黄老师等一行二十多人,各自背负轻便的演出道具和化妆用品,行进在巳因备战而破坏得坑坑洼洼的泰浦公路上。穿越荒村野岭,渡过北溪激流,在浦南圩临时搭起的舞台上演出。一支支激动人心的战歌,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短剧,都在观众的心坎里激起万丈波澜。学员们被数千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感动得热泪盈眶,演员和观众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了。是什么力量产生如此强烈的宣传效果?是学员们的演技吗?不,是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最深沉的热爱,也是对万恶的侵略者及其走狗们的同仇敌忾。
  皓月盈辉,秋露沾裳,这一支抗战军兴以来,头一次出征邻县的文艺新兵,一路上欢歌笑语地回到了静谧的山城。如今,历史虽然巳悄悄跨越了将近五十个春秋,但浦南的演出之行,却仍然给人们留下至为美好的回忆。
  三
  甫南演出归来翌日,妇干班第一期结业式,在布置一新的社训总队部礼堂隆重举行。结业式结束后,全体摄影留念,并举行聚餐。欢聚四月,一旦分手,彼此难免依依惜别。
  从妇干班结业的十八名学员,按照县以下行政区划,编为三个小组,分配到三个区署辖属各联保担任妇女分队长,着手对占全县适龄的广大妇女,实施普遍军训。
  这些朝气蓬勃,满腔热情的“女兵”,分别下到各个联保以后,立即配合联保主任,拟定妇女军训实施计划,召开青年妇女动员大会,宣传抗战形势和普及妇女军训的重要意义。风风火火,忙乱了一阵子。但是群众反映颇为冷淡,实际参加军训的人数,仍然寥寥无几。她们心情焦急地回到区里汇报情况,反复研究以后,发现症结所在:一。自然村分散,距离联保办事处较远。加上多数青年妇女忙于家务或农事,集中训练,确有不少困难。二、封建思想意识和传统习惯势力还相当浓厚,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山村,听说要训练“女兵”,更视为旷古未有的奇谈,思想障碍很大。三、妇女分队长分散个别下村,力量单薄,遇事无从磋商。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报经县社训总队部同意,决定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每区先选定两三个人口比较密集,基层政权(保甲组织)较为健全、社会风气比较开化的大村庄,作为实施妇女军训的突破口。一个村子进驻两三名分队长,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发动。对一些阻力较大的重点户、重点人,耐心做好开导工作,并重新修订切实可行的施训规划。努力突破难点,推动全面。
  长泰广大群众是爱国的,也是通情达理的。在开展妇女军训道路上,尽管荆棘载途,阻力不小,但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以后,局面终于逐渐打开了。
  一九三八年秋后,每逢朝暾初上或晚霞映天,近处人烟稠密的圩镇,远处峰峦环抱的山村,人们都可以听到清脆的出操口令和整齐的步伐声;也可以看到“女兵”们在练兵场上,精神抖擞,身姿矫健的风采。年底,龙溪团管区司令部的检阅官来县检查社会军训的实施情况,盛赞长泰妇女军训的成绩,超过一般壮丁的训练水平。这些朝夕勤奋工作的妇女分队长,深受鼓舞,也感到很光荣。春华秋实,初结嘉果,自是倍觉喜悦。
  一九三九年,县社训总队部两次利用农事大忙季节,暂停军训的时机,召回全县妇女分队长,举办培训班:一次在县后山文明书院(今第二招待所旧址),为期两月;一次在石埕池总队部,为期一月。通过工作检讨和业务培训,学员的思想认识和军训技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九四〇年,正当全县妇女军训活动,巳经开始走上轨道,准备全面深入开展的时候,情况忽然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一是县以下行政区划变更,裁撤联保,改设七个乡镇;二是社训总队部撤消,改设国民兵团部。体制变迁,人事更动,全县妇女分队长奉令裁汰回家。曾几何时,一度蓬勃发展的妇女军训活动,有如小小的浪花,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
  当年活跃在长泰城乡的妇干班十八名学员,经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至今幸尚健存,躬逢治平盛世者,只剩下少数的几个人了。岁月悠悠,青丝如雪,她们巳多是年届七旬的老妪。缅怀那些曾经甘苦与共的姊妹们,有的婚后飘零异乡,存殁杳然;而更多的是际遇坎坷,过早辞世。人事沧桑,能不感触万端!在她们安度晚年的时候,唯一可以引为慰藉的,就是在那漫天烽火的抗日战争初期,曾经响应祖国母亲的召唤,排除阻力,挺身而出,把自己的金色年华,献给妇女军训活动,为民族圣战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长泰县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入了“打响闽南抗日第一炮”、“东山人民英勇抗战片断”、“日寇侵扰诏安纪实”、“诏安、东山、港尾三地之战”、“日伪侵占下的浯屿岛”、“伪军三个团在港尾反正纪要”、“日寇窜扰漳属罪行录”、“堵击日寇流窜闽南纪实”、“刺杀敌酋泽重信”、“对敌伪斗争二三事”、“盟军在缅甸痛击日寇见闻”、“漳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概况”等32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文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