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在缅甸痛击日寇见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495
颗粒名称: 盟军在缅甸痛击日寇见闻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4
页码: 55-58
摘要: 我于一九四一年底,在广西怀远中央军校第十七期通讯兵科毕业以后,分配在通讯兵二团教导大队任少尉排副。后来随大队奉命开赴印度。我们从广西经昆明到印度兰姆伽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配属陆军三十八师通讯营,先后任中尉班长、中尉排长。在缅甸参加盟军对日军作战,消灭日军驻缅主力。一九四五年六月间,我们反攻到缅甸腊戍,乃由盟军接防,我军奉命回国。
关键词: 缅甸 文史资料 见闻

内容

我于一九四一年底,在广西怀远中央军校第十七期通讯兵科毕业以后,分配在通讯兵二团教导大队任少尉排副。后来随大队奉命开赴印度。我们从广西经昆明到印度兰姆伽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配属陆军三十八师通讯营,先后任中尉班长、中尉排长。在缅甸参加盟军对日军作战,消灭日军驻缅主力。一九四五年六月间,我们反攻到缅甸腊戍,乃由盟军接防,我军奉命回国。由缅甸空运至云南昆明,再空运到广西南宁,准备沿西江,反攻广州。我们在南宁整训才一个多月。(即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日),日本巳宣布无条件投降。现将我在印缅参加对日作战的见闻略述于下。
  一九四二年秋,我们由广西出发至昆明,从昆明乘飞机到喜马拉雅山南麓丁斯加机场。下飞机后,我们部队就全部换上英军服装。由机场步行到附近的火车站,乘火车到恒河边改乘轮船。船行一段,又上火车,共行六、七天才到兰姆伽。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当时总指挥是史迪威(美国人),中国驻印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第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合编为新一军,郑洞国任军长。中国军队还有辎汽六团、工兵十团、炮兵团。中国驻印军在兰姆伽,由美军装备武器并训练使用,服装、给养则由英军供给。
  一九四三年春,我们由兰姆伽开赴靠近缅甸的印度阿萨密邦的利度。在利度训练森林作战和渡河,学习识别森林里可食的野菜野果。而我军先头部队巳沿着当时所谓东京路(Toky。)(有的说就是中印公路的印缅段)。进入野人山最高峰的塔家铺(Tap)。旱季开始,我们部队就全部进入野人山,经新背洋(译音),进驻孟拱河谷。这一地带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到处是几个人合抱不过的大树,几十米高,黑压压的林海,几乎见不到太阳,地面积下的树叶有四、五十公分厚。这里蚊子极多,一被叮咬,马上发作恶性疟疾。所以,我们每人都有蚊帐,每人日服两粒亚特平,每人都发有防蚊油,用来对付蚊子。山蚂蝗也极多,虽然绑腿扎得紧紧,它也能钻进去。每感到腿部发痒,解开绑腿一看,巳经满腿是血。这里荒无人烟。我们每人都有一把缅刀,每晚宿营,都是自砍自搭的临时草棚和床铺。给养则是空投的。在这原始森林中作战,战线是不分前后的,我们不仅要对付在正面出现的敌人,而且要提防从侧后袭来的敌人。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床前都挖一个散兵坑,一遭突袭,翻下床就可以战斗。在这里作战虽然艰苦,但是我们官兵的士气很旺盛,一谈到打日本鬼子就个个精神焕发。我们每前进一段,后面的开山机就隆隆作响地跟上来。我们反攻侵缅的日军,同时也掩护工兵开通通往缅甸的公路。开公路的主力是美国的黑人工兵团,我们中国的工兵第十团给予配合。他们选好路线,开山机过来,把大树推倒,向两侧推开,将路面压平,公路的雏形就出来了,车子就可以通行了,然后再逐渐筑成正规的公路。
  在这一地带,不可能展开大战役,双方都派营连小部队在作战,但是战斗是十分激烈的。在森林中作战确实难分前后,我军与日军突然遭遇是极频繁极平常的。我军士气旺盛,毫无顾虑,不断推进。每攻下日军一个据点,就凭藉指北针确定前进的方向,用缅刀披荆斩棘,向前推进。第一个人砍开一条小道,只容一个人通过,第二个人再砍宽一点,第三个人再加宽,这条路就可以通行了。加上后续部队的践踏,大路就畅通无阻了。我们常常这样迁回到敌人背后,一举歼灭之。我们占领了敌人的据点,日寇有时也利用夜间来摸哨,来包围我们。但是我们的补给线是空运空投的,制空权在盟军手中,我们不怕被围困。只要砍出一片空地,烧起火堆,做出我军驻地的标志,就可以从空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给养、武器和弹药,加上旺盛的士气,稳如泰山。而日寇的补给是靠大象运输,一旦被我们包围,就无法得到补给。这时我们就可以全歼敌人。总之,在缅甸战场上的敌我态势和国内战场迥然不同。在这里,甚至我军的勤杂人员也时常击毙或俘虏一些日寇的散兵。尽管当时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英)认为该地区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根本不可能作战,不大相信我军的战绩,但是我军缴获敌人第十八师团第五十五、五十六联队的军旗武器数量极多,我军击毙日寇的数目也很大,这些铁的证据终于使他相信了,中国军队在该地区作战确确实实消灭了日军的第十八师团。在野人山及孟拱河谷这一地区,我们和日军周旋了一年之久。当打出孟拱河谷,进入缅甸北部时,巳是一九四四年底。
  我们进入缅北,有一天,突然机声隆隆,几乎满天都是飞机,有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在战斗机掩护下,一架架运输机拖着滑翔机,载运空降部队,正在密支那日军机场强行降落,有名的密支那战役就这样开始了。和空降部队密切配合的是中美混合旅,这个混合旅是沿大山边秘密潜行到密支那机场附近的,行动极为神秘。他们一到机场附近,就迅速电告总指挥部:“我们巳看到机场了。”总部就立刻派来空降部队。我虽然是搞通讯工作的,但是也亲眼看到了盟军空降部队强行着陆的英勇情景。空降部队一下飞机就投入战斗,在中美混合旅的密切配合下,很快占领了机场。在强行占领机场以后,立即进攻密支那火车站,这更是一场恶战。经过激烈的阵地战、白刃战,我军终于攻占了火车站。这一战役双方伤亡惨重,我军一个团十二个连长就牺性了九个,其中不乏军校同学。战斗之剧烈,于此可知。在火车站以北地区,我们加紧追击,日寇巳溃不成军。我们几乎是跑步赶到密支那,配合友军,完成对密支那的包围圈。密支那是缅北最大城市,在伊洛瓦底江西岸,我们把它包围得水泄不通。在江的东岸,也有我们的重兵,严阵以待。在我军包围中,盟军飞机每日轮番轰炸密支那日军阵地,大炮也频频向城中轰击,终于消灭了日军,攻克了密支那。密支那城内,几乎成为平地,一间房屋也没有,只见到一座座孤另另的房屋框架,连一堵砖墙也没有,街道弹痕累累,瓦砾遍地。我们也俘虏了一些日本兵,带回国内,到抗战胜利后才由广州遣送回日本。
  我们在密支那稍事整休。这时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升为新一军军长。我们继续向南推进,经那龙,势如破竹地直抵八莫。八莫是缅北第二重镇,传说是三国时诸葛亮平蛮时的“不毛之地”。八莫距我国境线巳经很近了,日寇在这里驻有重兵。因为日军曾由缅甸,沿滇缅路进入我国境,攻打我云南瑞丽、畹町一带,其时尚在战斗中。我军一旦占领八莫,就可以随时切断滇缅路,包围侵入我国内的日寇,所以日寇在八莫驻重兵死守。我军迅速包围了八莫后,步炮即联合作战,空军对敌猛烈轰炸,逐步缩小包围圈。只经过二十几天的猛烈攻击,我军终于攻克了八莫。当时听说在国内,日寇打了四十八天才攻下衡阳,而我们攻克日寇死守的八莫却只用二十几天。双方士气谁盛谁衰,于此可见。我军攻克八莫,战果辉煌,部队没有休息,即迅速向滇缅路推进,很快又攻克南坎。此处在瑞丽江南侧,距滇缅路上的瑞丽桥只有几里路。瑞丽桥正在我国与缅甸交界的国境线上。此时,侵入我云南西南之敌,感受到有全军覆没的威胁,必须全部经瑞丽桥南撒,否则将成瓮中之鳌。所以,敌人派了一支部队在南坎以北死守顽抗,堵住我北进的部队,掩护其大部队南撤。我军只有消灭眼前堵击的敌军,才能切断滇缅路,阻击、包围、消灭企图南逃的敌军大部队。双方随即展开剧烈的战斗,因为当时当地敌人兵力超过我军,我们的堵击没有成功,敌人也只得仓皇南逃,丢盔弃甲,路旁到处是敌人遗弃的武器、辎重。我军迅猛追击,敌人且战且退。这一仗虽没有全歼敌人,也打得非常痛快。
  我军攻至腊戍以后,就把全部防务交给盟军,我军奉命回国。时为一九四五年六月,距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仅两个月左右。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入了“打响闽南抗日第一炮”、“东山人民英勇抗战片断”、“日寇侵扰诏安纪实”、“诏安、东山、港尾三地之战”、“日伪侵占下的浯屿岛”、“伪军三个团在港尾反正纪要”、“日寇窜扰漳属罪行录”、“堵击日寇流窜闽南纪实”、“刺杀敌酋泽重信”、“对敌伪斗争二三事”、“盟军在缅甸痛击日寇见闻”、“漳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概况”等32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苏施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