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侵扰诏安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480
颗粒名称: 日寇侵扰诏安纪实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5
页码: 11-15
摘要: 八年抗战,日寇侵骚我县前后有两次。第一次为占踞、末一次系流窜过境。这里是其第一次侵扰的罪行纪实。在抗日战争的第三年——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五、十七日两天,日寇飞机先后两次侵入诏安县领空,在城乡各处散发传单,扬言要攻占我县城。国民党政府事前既无部署抗敌准备,又不发动群众参加抗御,任凭日寇举兵来犯,陷入民于水火之中而不救。敌人不费一枪一弹,即于当天下午,占踞了诏安县城。
关键词: 漳州 文史资料 诏安纪实

内容

(一)
  八年抗战,日寇侵骚我县前后有两次。第一次为占踞、末一次系流窜过境。这里是其第一次侵扰的罪行纪实。
  在抗日战争的第三年——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五、十七日两天,日寇飞机先后两次侵入诏安县领空,在城乡各处散发传单,扬言要攻占我县城。国民党政府事前既无部署抗敌准备,又不发动群众参加抗御,任凭日寇举兵来犯,陷入民于水火之中而不救。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农历十月廿日),侵华日伪军以汉奸林知渊(福州人,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原任福建省政府委员)、黄大伟(字子荫,湖北省黄陂县人,北洋军阀出身)、提乾元(江苏省东台县人,在北洋军阀统治福建时期,曾两度任本县县长)为首,带领日伪军约千余人,日本顾问数人,由广东省饶平县黄岗镇出发,在日机轮番低空掩护之下,向诏安县城进犯。县长陈荫祖(四川省宜宾县人,国民党中央军校毕业,原任福建省连江县国民兵团副团长,沦陷前调升本县县长)带领县抗敌自卫团官兵及县警察局员警计数百人仓皇出走,不战而退。敌人不费一枪一弹,即于当天下午,占踞了诏安县城。
  (二)
  日伪军占领诏安县城后,企图长期据守,以诏安作为据点,向闽南各县侵犯。设司令部于县前街天然楼,在西门外良峰山制高点构筑枪炮工事及挖散兵坑,驻扎重兵。大抓群众扛运沙包,强迫群众修筑防御工事。在沿东溪溪边从北关渡头至南关仙公庙一带挖战壕、筑堡垒,以防我反攻。又计划在西校场建造飞机场。
  由汉奸提乾元出面拉拢一些地方渣滓、流氓、地痞充当其鹰犬,组织“维持会”,成立伪政权,以提乾元伪维持会会长,下设科、局。组织宣传队,在中山路一带,大作反动无耻的宣传,自称为“和平救国军”。
  日伪军自从侵占县城后,敌机天天飞入县城领空低飞盘旋侦察。至十二月六日日伪军被我反攻部队击溃后,即进行疯狂的报复:从十二月七日,至十三日止,发动飞机41架次向县城及郊区进行轰炸扫射,计投弹73枚,西路的上营、西坑、深青桥、港头等村,溪东的美营、岑头、青山、新安、东沈等村,县城南郊的仕江、岸上、溪南、平寨等村,被敌机投弹扫射,炸死平民14名、炸伤31名,炸毁房屋74间,炸死耕牛5头及生猪等。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我县造下的滔天罪行。
  县城沦陷后,中共地下组织发动诏中进步师生30多人,组织战地宣传队,在溪东美营、沈厝寨等村进行救亡宣传,指责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县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三)
  诏安县城沦陷后,国民党当局命令其第三战区所辖福建第25集团军限期克复。随后,该集团军即调驻漳州第75师(师长韩文英)和驻平和新编第20师(师长钱东亮),各派一旅的兵力,驰赴诏安部署反攻。第75师入诏反攻的旅长史克勒,其旅部设在梅洲乡,新编第20师入诏旅长李逾群,其旅部设在江亩坑乡,并联合原本县一些零散军警,组织反攻。当时县长陈荫祖,因“遇敌来犯,不战而退,使县城沦陷,守土有责,难辞其咎”也被责令带罪参加反攻。
  反攻的兵力部署,分三路进击:中路由县长陈荫祖及县抗敌自卫团副司令沈澄清(即沈东海,本县湖内龙冲乡人)统率抗敌自卫团官兵及警察局员警负责进攻良峰山;左、右两路由国民党军史、李两旅负责。
  十二月六日拂晓,反攻开始:75师史克勤部队由凤山,新编第20师李逾群部队由西姑山,配合县长陈荫祖率领的地方部队,分三路反攻。战斗开始,反攻部队首先受敌司令部(驻天然楼上)制高点密集机关枪火力所阻。后经75师从凤山以迫击炮轰毁天然楼上东畔窗门,日寇才畏惧退缩。
  整个战役以良峰山阵地争夺战最为激烈,日伪军居高临下,地形有利,且时在白昼,无可掩护。我方冲锋数阵,均无法攻上。双方激战至夜,星月无光,我反攻部队分三路同时出击,所有枪炮对准城关射击。是夜从晚八时起至下半夜,炮声、机枪声连续不断,炮火连天,敌伪军终于不敌,且战且退。次日凌晨,大部份日伪军巳向南畔撤退,扎守在良峰山的日伪军,从浮山仔沿北门外撤退至北关盐行,纷纷以左右民房作为隐蔽。正在此时我一支反攻部队只顾前冲,被日伪军从屋内冲出,由背后反击,致当场牺牲连长一人、伤亡士兵数人,旋经我反攻部队回击,最后把敌军歼灭,县城遂告克复。
  翌日上午,日机6架,分两批侵入县城领空,向我投弹轰炸,东关林姓敦伦祠堂中弹6枚,全座祠堂倒塌,炸死群众6人、重伤1人、轻伤数人。
  (四)
  日伪军被反攻部队击溃后,即从南畔败退,经南山、仙塘、含英一带流窜到闽粤交界的东界区辖的大埕、柘林,准备渡海到南澳县(沦陷区)、南澳县与柘林乡仅一水之隔,日伪军不见日舰前来接运,匆惶中有的抢夺渔船逃窜,有的强抢店铺的布匹和杉木柱等扎成木筏做为渡海工具,有的抢夺百姓的门板、大水缸、打谷桶、棺材等当作渡海工具。但因经不起汹涌海浪的冲击,几乎全部溺毙。
  汉奸林知渊在柘林乡被当地群众捕俘,解送广东省韶关蒋军所部,后奉蒋介石命令将林解往四川省重庆市(战时首都)便无下文。据说林系“有线汉奸”。
  还有100多名伪军,由县城败逃官口,逃至霞河村时抓到后厝保保长何少俊带路,经四都,窜到油甘岭下的云霄县,何少俊乘机逃脱后,这些伪军继续窜至云霄白狗洞,最后只得反正归降。
  (五)
  县城克复后,国民党政府搜得县伪维持会会议记录,并在人民群众检举揭发下,逮捕了20多名原来跟着林知渊等大汉奸干坏事的家伙。其中12名被判处死刑,在中山路林厝市铁门和东关溪墘斩首示众,还押了10多名罪犯伴斩,民心大快。另有少数坏家伙闻风外逃,当局也不再追究而了事。
  这次战斗结束后,国民党军计伤营长1名,阵亡连、排长各2名、班长和士兵20多人,合葬于良峰山下,(今城关油厂附近)并竖 “抗战阵亡战士纪念碑”,以示表彰。
  (诏安县政协供稿)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入了“打响闽南抗日第一炮”、“东山人民英勇抗战片断”、“日寇侵扰诏安纪实”、“诏安、东山、港尾三地之战”、“日伪侵占下的浯屿岛”、“伪军三个团在港尾反正纪要”、“日寇窜扰漳属罪行录”、“堵击日寇流窜闽南纪实”、“刺杀敌酋泽重信”、“对敌伪斗争二三事”、“盟军在缅甸痛击日寇见闻”、“漳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概况”等32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沈顺宝
责任者
谢琪
责任者
沈顺添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