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闽南抗战第一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475
颗粒名称: 打响闽南抗战第一炮
其他题名: 屿仔尾炮台海战记
分类号: K250.657
页数: 4
页码: 1-4
摘要: 屿仔尾炮台位于龙海县港尾乡石坑村海岸突出部的镜台山上,濒临东海,居高临下,雄视万里海疆。它与厦门岛上的胡里山大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严密扼守着厦门军港的海口,拱卫着祖国东南大门,素有“天南锁钥”之称,当地人称之为“南炮台”。“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东南沿海战云密布,日舰队麇集游弋,觊觎我金厦宝岛。
关键词: 漳州 文史资料 闽南战役

内容

屿仔尾炮台位于龙海县港尾乡石坑村海岸突出部的镜台山上,濒临东海,居高临下,雄视万里海疆。它与厦门岛上的胡里山大炮台南北对峙,互为犄角,严密扼守着厦门军港的海口,拱卫着祖国东南大门,素有“天南锁钥”之称,当地人称之为“南炮台”。
  “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东南沿海战云密布,日舰队麇集游弋,觊觎我金厦宝岛。一九三七年九月三日凌晨4时3分,敌驱逐舰“羽风”、“若竹”等三艘,突然以最高速度驶到大担山灯塔前,列成阵势,首先向白石头炮台及曾厝垵海军飞机场发炮轰击,同时也猛攻胡里山总台。屿仔尾炮台的嘹望长观察到敌情,立刻向主台官何荣冠报告,主台官当机立断,立刻命令发炮迎击,支援总台。
  “轰”的一声响,打响了闽南抗战第一炮!
  这一声惊天动地的炮响,爆发出中华民族子孙不愿做亡国奴的怒吼!
  这一炮犹如晴天霹雳猛击敌舰,竟一炮奏奇功,敌“若竹”舰猝不及防右舷中弹,一股黑烟冲天而起。义愤填膺的老炮手发炮奇准,三发两中,使“若竹”号敌舰船头、船尾皆受创伤,立即丧失了战斗力。
  屿仔尾炮台在这次海战中,竟然能一炮中的,並非偶然。早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五日,厦门海军要塞在要港司令林国赓及郑参谋长的亲临监试下,组织胡里山、屿仔尾、白石头三炮台演习试炮,用帆船一艘,停泊于大担以作目标,令三处炮台各试炮四响,结果,屿仔尾炮台成绩最佳。
  “若竹”舰中创后,敌舰队方才醒悟,急转舵以密集的排炮向屿仔尾炮台反击,刹时间镜台山上爆破弹弹片横飞,硫磺与火药气味弥漫,但屿仔尾炮台的勇士们仍然奋不顾身地勇敢还击。这时胡里山、白石炮台也发炮夹击敌舰,双方激战半个小时,敌“若竹”号舰右舷倾侧冒烟,似有下沉之势,这时“羽风”等二舰见势头不佳,才仓皇夹着受伤的“若竹”号,掉头驶离厦港海域。白石头炮台急发炮追击,惜乎炮型陈旧,射程不远,均未命中。其时,青屿山鱼雷台山后敌重巡洋舰一艘,载有水上飞机四架,立即起飞三架,向胡里山台及飞机场分头俯冲掷弹,以掩护敌舰撤退,至十时许,厦门港海域内的敌舰才全部遁逃。
  在这一次海战中,胡里山总台阵亡炮长朱锡卿、炮手李玉生、林海旺等五人,负伤一人;白石头炮台伤炮手二人;屿仔尾台仅班长彭碧龙伤及踝骨。事后,据当时正在海上作业的渔人亲眼看见:那一艘中创的舰只在海面上巳不能继续航行,其他两舰从伤舰上卸除多少人员与物资,也无法制止它慢慢沉没海中。这也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东南海域中被击沉的第一艘敌舰。从这次海战后,敌舰对厦港各炮台甚为顾忌。此后虽频来频去,均游弋在大担山之外海域,仅以远距离盲目发炮轰击各台,如“九·一二”,“九·一四”……等次均耍此伎俩。敌我双方相持了八个月,敌舰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
  屿仔尾的南炮台有其光荣的战斗历史。早在清道光二〇年(即公元1840年)春,闽浙总督邓廷桢为配合军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虎门禁烟运动,御侮备战而建筑的。当年六月间,爆发了鸦片战争,侵华英军总司令义律率领兵舰40余艘进犯广东不逞,乃转而率舰侵扰厦门军港。七月二日和八月二十二日,英舰先后窜入青屿口和厦门八内港,遭到厦门海域内四炮台的官兵英勇抗击,使之无隙可乘。月二十四日下午,英国舰只放出三只舢板追逐一艘中国商船,屿仔尾台官兵见情,个个义愤填膺,当即把炮口瞄准英舰及其舢板猛烈轰击,英舰被迫仓皇撤退。
  到了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南炮台进行扩建,改装了德国一八八五年制造的克虏伯大炮,配有主炮一门,辅助炮三门。主炮配有发电机和动力机械操作台,每颗炮弹约重80—100斤,得使用机械吊送装运和转动;辅助炮则手工可以操作,比较灵便,但射程较短。南炮台的主炮与胡里山的同型号,并称“姐妹炮”,在当年可算为较先进的重武器,但是,一直沿用到抗战时期,不无陈旧之感,而与日本的海空军相抗衡,则不免相形见拙了。然而,“两军相遇勇者胜”,“九·三”炮战中,仍然显示其威风来。
  但自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六日,金门沦陷敌手后,厦门失却屏障,东南时局开始逆转。一九三八年五月九日傍晚,突然敌主力舰一艘、配合轻、重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潜水艇、登陆艇等大大小小、八九十艘麇集于大小担与小嶝之间的海面上,我南炮台官兵立即判断敌情,认为敌人蠢蠢欲动,必有图谋,于是高度警戒,严阵以待。果然于翌日凌晨3时40分,敌海陆並进,猛攻厦门,激战两昼夜,厦门失陷。这时只剩下屿仔尾南炮台巍然屹立在镜台山上,独自肩负正面海防的守卫任务,敌舰未敢由正面冲来。至五月十三日,厦门已沦陷两日后,敌人乃以大批巨型轰炸机更番轮炸,一面由主力各舰以密集炮火向炮台猛攻。屿仔尾台官兵在主台官何荣冠的英勇指挥下,奋力抵抗,死守不退。他们愈战愈勇,猛烈反击,使敌数舰受伤。坚持战斗到十四日凌晨零时四十五分,奉命弃守,始作有计划的破坏,官兵们忍痛炸毁了心爱的大炮,挥泪撤离南炮台。是役班长詹益茂、李水清、戴文敬、龙相泉等六人以身殉职,光荣牺牲。这连部分步、炮兵,后由主台官何荣冠率领转移到马尾要塞,在一九四〇年四月二十日,为保卫闽江口要塞战役中,再次与日寇作浴血战。这时何荣冠巳擢升为副台长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鸦片战争与抗日烽火的硝烟早巳消散,然而这座海滨残垒却依旧巍然屹立在祖国东南海疆。现在这座在近百年来反帝反侵略的战争中屡建奇功的古炮台,巳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供诸后世游览凭吊。整座炮城系采用江东砂姜、壳灰、糯米浆及红糖水搅拌夯实而成的,城墙周长约240米,高4.5米(不包括地下层部分),厚1.5米。城墙上建有女墙、垛口、枪眼。炮台里建有城堡、战壕、兵舍、练兵场、弹药库等等设施。虽历经百年风雨的剥蚀及战火的轰击,建筑的遗址依然坚实完好,足以说明我国古代的建筑工程质量不亚于当今的钢筋水泥结构,犹如铜墙铁壁一般。今天仍然可以在城墙上觅到昔日留下的累累弹洞,使人想象到当年鏖战情景,敌舰发射的炮弹在城墙上爆炸,也只是伤及表面,留下弹痕而巳,决不能摧毁整座城墙。如此留下古炮台,装点此江山,更显得雄伟壮观。抚今追昔,令人神驰向往,感慨万千。
  (本文参阅一九四五年五月十三日《江声报》刊载的郑寄云撰写的《厦门要塞战前后》及陈亚芳、黄昆发部分资料线索综合整理的,特此申明)。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入了“打响闽南抗日第一炮”、“东山人民英勇抗战片断”、“日寇侵扰诏安纪实”、“诏安、东山、港尾三地之战”、“日伪侵占下的浯屿岛”、“伪军三个团在港尾反正纪要”、“日寇窜扰漳属罪行录”、“堵击日寇流窜闽南纪实”、“刺杀敌酋泽重信”、“对敌伪斗争二三事”、“盟军在缅甸痛击日寇见闻”、“漳州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概况”等32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文政
责任者
郭士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