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452
颗粒名称: 说书
分类号: J826
页数: 5
页码: 91-95
摘要: 漳州民间把听说书作为业余的一种文娱活动,尤其是一些眼花和文盲的老年人,因自己不能看书,更加喜爱听说古,把它作为消遣和增长历史知识的场所,所以说书场遍设于城内大街小巷各个角落。其中以竹排沃、王爷庙、旧桥头等处说书场最为热闹,因其地处九龙江沿溪码头,来往行人频繁,夏天在槐树下可乘溪风纳凉;其次如东市场、姜太爷庙、巷口三空桥、东岳庙内等处说书场,因周围人烟稠密,听众也较多,得以较长久地存在,而其他的地方则时讲时停。
关键词: 漳州 说书 琐谈

内容

(一)说书场
  漳州民间把听说书作为业余的一种文娱活动,尤其是一些眼花和文盲的老年人,因自己不能看书,更加喜爱听说古,把它作为消遣和增长历史知识的场所,所以说书场遍设于城内大街小巷各个角落。
  说书场先后分设于新桥头大庙口、新桥下竹排沃电船码头、南河市场、大路头码头工寮、姜太爷庙、澄观道王爷庙、旧桥头、杉巷大道庙、东桥亭、断蛙池、城隍庙、漳州府府埕、县城隍庙、南台庙、西市头、北桥亭、东市场、接官亭、巷口三空桥、凤霞庙、东岳庙内等(以上都是旧地名),抗战时期在中山公园内亦曾设过两个说书场所。其中以竹排沃、王爷庙、旧桥头等处说书场最为热闹,因其地处九龙江沿溪码头,来往行人频繁,夏天在槐树下可乘溪风纳凉;其次如东市场、姜太爷庙、巷口三空桥、东岳庙内等处说书场,因周围人烟稠密,听众也较多,得以较长久地存在,而其他的地方则时讲时停。
  说书场是居民的业余娱乐场所,一般只是利用原有庙宇的角落或在大树底下搭寮开讲的,因而较为简陋。座位只用木板铺架作为矮长凳,场所容纳一、二百人左右,不编座号,任人选择座位。说书者独坐场前一张高椅上,旁置小茶几,一手持书本观看,居高临下面对听众讲述。听众都能遵守秩序,虽开讲前大家互相闲谈,但一到开讲就各自注神聆听,全场鸦雀无声。
  开讲时间一般都在午后二点钟左右,每场约讲三、四小时,如有好节目,天气又好还增加夜场。听众听完一回交费一次,(收费因币制、币值的变换而更改,一般约为几毫钱至几分钱,也可以包场(即自开场到终场一并交费)。如果站着旁听而不占座位者可免交费。
  说书场里是很不卫生的,随地吐痰,果皮、蔗粕、花生瓜子壳、烟蒂、废纸等到处乱丢。
  (二)说书人
  说书场历来是因有主讲人而设场的。早期的说书者大都已忘记其姓名,而后期的说书者有红九舍、大净舍(绰号“大吼净”)、汉沂、陈臼(绰号“斑臼”)黄困崧(船民)、赵诰(绰号“北溪仔”)、文丹、毛仔、周北辰(绰号“石码仔”)、“厦门仔”(姓名忘记)、刘祥、李天赐、唐泗滨、陈了骚、林加禾、陈丁、林长松、林大流等,木偶艺人郑福来、陈南田亦曾一度当说书者。这些人有的出身于书香门第,文化程度一般较高,对于故事的情节领会较深,在讲述时也较透彻生动,得以吸引听者;有的虽然文化程度一般,可是由于天资聪颖、记忆力强,口才伶俐,动作手势生动活泼,亦适合操此职业。说书人不但要声音洪亮,使前后座听众都能听到,而且不能呆板地按照书本上的字句死搬硬套,必须灵活、生动,穿插一些通俗口语,或幽默或诙谐,以逗人捧腹发笑。必要时,还要通过面部、眼神、手脚动作等来塑造故事中各种类型的人物,并表达出书中人的内心情绪和外表形象,以达到其唯妙唯肖,使听者凝神入胜。说书人一般或多或少具备这些条件,而且各有特色:如林加禾、李天赐等擅长讲神奇变幻,说得神出鬼没;周北辰、汉沂等擅长讲武侠剑客,说得何等勇猛威武;赵诰、“厦门仔”等擅长讲才子佳人,说得那么缠绵悱恻;唐泗滨、刘祥等擅长讲朝代演义,说得如何兴邦灭国。他们各发挥其特长,使听众感到心往神驰。
  说书人的收入,据了解在淡季每日平均约为银元一、二元,旺季最多亦不过日收三元多而已;而其生活要经常喝好茶润喉、抽好烟提神、吃补品养身,加上日常生活费用,收支仅可维持其最低生活。有的年老失声、患病,生活就无所依靠。怪不得说书人有句俗话说:“讲古、讲古,有讲生活勉强度,无讲就会饿腹肚!”这正是当时说书人生活和处境的写照。说书人一般并不按照书本上章回作为段落,经常是在故事情节紧张的关键时刻,故意突然停止说:“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即向听众收费,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听众继续听讲,且藉以缩短章回,多些收入。又如在讲《封神榜》时,将说到最后一回“姜尚登台封神”时,就要加倍收费,说是要买些糕饼、水果、清茶等,烧香点烛敬奉众神,同时说书者还穿上长衫、手执杏黄旗装作封神形状;如在讲《三国志》,当要说到“关云长麦城遇害”,说书人一般是不敢讲述的,但听众为了故事不间断,要求接连说下去时,说书者就以应购备酒菜等祭祀关公而加倍收费。这种种作法不只为多些收入,也是因迷信鬼神而有畏忌的沿袭作法。
  (三)说书的书目
  说书人所讲的故事内容,一般是以长篇章回小说的书本作为依据的,计有《七侠五义》、《五虎平西》、《施公案》、《彭公案》、《包公案》、《大小红袍》、《西游记》、《济公传》、《粉妆楼》、《说唐》、《说岳》、《孟丽君》、《雷峰塔》、《点秋香》、《封神榜》、《东周列国》、《东西汉》、《三国志》、《水浒传》、《明季拾遗》、《平闽十八洞》等,较近出版的冯玉奇、郑正因、朱贞木等著作的《信义旗》、《鹤警昆仑》、《铁线先生》、《七条牌》、《弧形剑》、《三侠剑》等武侠小说。说书者就是从上述那些书本上选择听众较喜听的轮番开讲,而其中那些神奇、武侠、惊险的故事虽较引人动听,但其内容有的较荒唐,有的只求低级趣味,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年老者较爱听历史故事,对于涉及漳州史实的《明季拾遗》、《平闽十八洞》等,听众更加喜爱。有的说书人只选择书本中那些较曲折动听的章回,如《三国志》,一般只由“刘玄德三顾茅庐”说到“白帝城先主托孤”,因为有关“三国”的故事,听众经常在戏台上已经看过表演,较为熟悉了;而《东周列国》,一般只从“幽王宠褒姒”说到“五子胥过昭关”,因为故事情节复杂,内容常有转接,讲述起来难以一气呵成。听众对这两部书不甚欢迎,所以比较少讲。
  抗日战争期间,说书人由于听众关心国事要求及时了解抗战形势,在每次开讲故事之前,先把报上所载有关战局的情况作了扼要的报导。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爱国华侨林秉祥先生事略”、“中国民主同盟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怀念郑畴同志”、“漳州解放前的金银首饰业”等13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蔡庆麟
责任者
陈郑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