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店经营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443
颗粒名称: 首饰店经营概况
分类号: TS934.3
页数: 3
页码: 33-35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风习的演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首饰的品种也因之不断变化,首饰店所经营的业务各个时期也有所不同。清代迄民初,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社会风习也比较简朴,民间所需的首饰,如妇女结婚时戴的凤冠、发髻、金花、耳坠、簪仔、头插等等,都是用铜制成的,这些品种统称为“乌胚”。后来因为日本政府对输入台湾的首饰商品,课以重税,对台的销售大受影响,以至中断了,但对其他各处的销售,却未受影响。花样品种也逐渐增多,如把金银加工成为戒指、项练,手镯、耳钩、簪花、钗子、以及儿童的装饰品锁牌等等,制作的工艺也要求精致、细巧。
关键词: 漳州 金银首饰 经营概况

内容

首饰,顾名思义就是妇女头上戴的装饰品,后来也泛指耳环、戒指、手镯等。随着社会的发展、风习的演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首饰的品种也因之不断变化,首饰店所经营的业务各个时期也有所不同。清代迄民初,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低,社会风习也比较简朴,民间所需的首饰,如妇女结婚时戴的凤冠、发髻、金花、耳坠、簪仔、头插等等,都是用铜制成的,这些品种统称为“乌胚”。除在本地销售外,还销到漳浦、平和、南靖、长太等邻县,甚至远销到台湾和南洋各地,销售量相当可观。后来因为日本政府对输入台湾的首饰商品,课以重税(征收百分百),对台的销售大受影响,以至中断了,但对其他各处的销售,却未受影响。随着社会风习的演变,人民对生活用品的要求逐渐讲究起来了,首饰的原料就改为银质的,以后更发展到用金质的。花样品种也逐渐增多,如把金银加工成为戒指、项练,手镯、耳钩、簪花、钗子、以及儿童的装饰品锁牌等等,制作的工艺也要求精致、细巧。后来,首饰商多数兼营玉器、珍珠、钻石、珊瑚、玛瑙等珍贵宝石装饰品,当然这就不是一般人家购买得起的。
  漳州的首饰店绝大部分是独资经营的,其规模一般是中小型的,不如厦门的大银楼。一个家庭内部、父子兄弟共同经营一个店面,个别大店才雇用一两个伙计和师傅做帮手。业务大抵可分三部分:一是采购;二是门市买卖:三是加工制造。
  首饰店经营黄金的业务,若靠回收的黄金,远远不够销售的需要,就得对外进货以补充货源。抗日战争以前,多数是从厦门采购来的。厦门比较大户的金店(俗称“银楼”),有景福、承义、玉斯等商号。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当时以黄金充通货,销售量很大,漳州一些大首饰店如天宝、源春、珍山等,就直接向香港进货来供应市场。外埠购进的黄金有金条、金盾、金叶之分,但也有购进一些成品,如戒指、项练、金镯等。金条有五钱、一两、五两、十两庄之分。金叶一叠一般为五两或十两庄的。香港永盛隆的金叶就很有信誉。金盾有英国和美国两种铸板:英国铸女皇版,美国铸鹰版。金盾有一磅庄、二磅半庄、四磅庄等种。金条与金叶的纯度将近足成,而金盾则只有九成二。所有金条、金叶、金盾买回后,经过加工制成各种各样首饰出售。
  玉器、珍珠等,少量的是向厦门、福州等地进货;大宗的是直接到广州采购,广州有玉器市,庆元、瑞兴等店家就经常派人走广州,有时也去广东合浦采购珍珠。玉器、珍珠都是按质论价,以件计算的,不是懂行的人前往采购,往往要吃亏上当。
  银首饰的货源大抵由福州购进,因为那里的工价较低廉。铜首饰原料则就近从打铜街购进。漳州的打铜街一带,在清末民初,就有一批打铜匠在这里专门加工铜箔。
  做金银首饰业的门市买卖,首先要内行,还要行情灵通,尤其是在临解放前夕,金价行情一日数变,进出频繁,若不能看准涨落时价並及时补进货源,就会亏本,甚至有破产的危险。
  首饰店业主大都有加工首饰的工艺技术。他们白天营业,夜晚关店后就在家中制造所加工的订货,如戒指,项链、手镯等。只在有大批订货时才雇外面的打银师傅来帮忙加工。漳州专业首饰加工的打银师傅约有五六十人之多,工资按件计算,在抗战前加工的工资,一只金戒指,工价银元六角,一条金项链一元二角,一对金手镯二元左右。
  做首饰行业的不仅要求工艺精巧,使顾客满意,而且还要讲信誉,买卖公道,货真价实,不能偷工减料,以假乱真,这样才有竞争力,才能得到顾客们的信用。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爱国华侨林秉祥先生事略”、“中国民主同盟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怀念郑畴同志”、“漳州解放前的金银首饰业”等13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曾天略
责任者
蔡庆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