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行店的帮别和经营的组织形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438
颗粒名称: 二、行店的帮别和经营的组织形式
分类号: F424
页数: 2
页码: 23-24
摘要: 本地商人经营者,俗称“本地帮”,以谦益、成泰为首经营大宗批发,谦益且在香港、汕头设栈,并在本市分设谦成参行,又投资于南阳银硃行。长成、长源、丰源等是批另兼营。这些行店集中于元魁庙、回望桥附近一带。这些行栈集中于顶田下街。药材行业最兴盛时,行店不超过四十家,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外地商人进入本市设店经营,而本市商人也有趁时合资经营药材业务者,一时又骤增了十多家。经营药材行业者有两种形式:独资和合股,抗日战争前,独资经营者较多,抗日战争胜利后,合股集资经营者较多。合股经营者延续期间较短暂,常因种种原因而折股。
关键词: 漳州 药材 经营 组织形式

内容

清末民初(约公元1900——1930年)是本市药材业最发达时期,因经营者籍贯的不同而分为两个帮别:
  (一)由本地商人经营者,俗称“本地帮”,以谦益、成泰为首经营大宗批发,谦益且在香港、汕头设栈,并在本市分设谦成参行,又投资于南阳银硃行。长成、长源、丰源等是批另兼营。这些行店集中于元魁庙、回望桥附近一带。
  (二)由潮汕商人经营者,俗称“潮汕帮”,以宏记栈、进记栈为首经营药材批发,而德茂、德丰、永兴、顺兴、仁和等则是由行商转为坐商,兼营汕头传统加工创制的当归片等。这些行栈集中于顶田下街。
  药材行业最兴盛时,行店不超过四十家,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外地商人进入本市设店经营,而本市商人也有趁时合资经营药材业务者,一时又骤增了十多家。
  经营药材行业者有两种形式:独资和合股,抗日战争前,独资经营者较多,抗日战争胜利后,合股集资经营者较多。合股经营者延续期间较短暂,常因种种原因而折股。独资经营者,由于重视信誉,遵守商业道德,有良好的经营业务基础,其延续期间一般较为长久;同时培养了一些精业务的经营管理人员,使该行业发展后继有人:如由茂德(唐笋长)而有同美(谢鸿年)、洽美(谢鸿发)、益美(谢鸣章);由兴发(林天来)而有成美(唐古盘),由成美而有天昌(陈德选)、成昌(包通绪)、永昌(张惠耕),合称为三昌公司,且在厦门设栈;由天昌又分出大裕(施宗杰)、太昌(许裕样);林顺的进美,分出林长美所开的光美;方榕长开设丰源,后来其子玉初另开丰昌;王献斋开谦益,其侄填修另开谦吉;以上都是由独资经营商号培养出来的人员所经营。
  在这行业中,也有一个人经营几家商号的,如郭枫先集股合营元昌,后改厚昌,继又合营谦吉和永大等,四次改换商号;也有一个商号,由几个人承接经营的,如翁蝙蝠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创设长成号,先后由许宏记、蔡蕊、林蔡奢相继承盘,接连经营百余年,成为该行业寿命延续最长的商号。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爱国华侨林秉祥先生事略”、“中国民主同盟漳州市组织活动概况”、“怀念郑畴同志”、“漳州解放前的金银首饰业”等13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水狮
责任者
林蔡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