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的由来与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420
颗粒名称: 开元寺的由来与变迁
分类号: G852
页数: 2
页码: 100-101
摘要: 泉州开元寺金碧辉煌,闻名中外。漳州从前也有开元寺,唯历经沧桑,寺毁址亡,现在少人知道。制极宏敞,为诸州禅林之冠。元、明、清均为朝正祝厘之所。咸通塔据《漳州府志》载,建于唐懿宗咸通四年,漳州押衙兼南界游奕将王剬所建。漳州开元寺历经宋、元、明、清均有所增修扩建,后增一旃檀室。漳州开元寺焚毁后,寺中僧众大半散居在开元寺的分支寺庙。相传自唐代建寺以来,传衍至今已四十七世。宋、元最兴盛时,僧众多达千百人。明代嘉靖年间,第三十三世樵云祖师到今漳州市东郊三峰石窟面壁修真。但年代久远,分支寺庙,迄今大都名存实毁,其尚一脉相承者仅通元庙而已。
关键词: 漳州 开元寺 变迁

内容

泉州开元寺金碧辉煌,闻名中外。漳州从前也有开元寺,唯历经沧桑,寺毁址亡,现在少人知道。
  唐朝睿宗垂拱二年(686年),漳州郡治始建于云霄西林村,开元寺就建在那里,迄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郡治迁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寺亦迁建漳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室重视佛教,乃赐封为开元寺。延至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剌史陈谟奏准将州治迁至龙溪(今漳州),开元寺也由漳浦迁建于城隅西北紫芝山麓。据《龙溪县志》记载,开元寺于贞元二年重建,将西湖净慧寺并入,赐额“开元净慧万岁禅寺”,寺中有正殿、藏殿、法堂、戒坛、方丈、碧玉堂、大园觉海堂、应真阁、千佛阁、鲸音楼、御经楼、咸通塔,……制极宏敞,为诸州禅林之冠。元、明、清均为朝正祝厘之所。咸通塔据《漳州府志》载,建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漳州押衙兼南界游奕将王剬所建。
  漳州开元寺历经宋、元、明、清均有所增修扩建,后增一旃檀室。清朝末年,山门匾额“甘露润芝”,尤为壮观。可是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天京失陷,九月间侍王李世贤率兵从江西进入福建,自闽西攻抵漳州,开元寺即毁于这场兵燹中,所有楼阁堂坛均化为灰烬,劫后仅存咸通塔而已。解放前此塔移置漳州市中山公园,“文革”中被破坏,今存漳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内。
  漳州开元寺焚毁后,寺中僧众大半散居在开元寺的分支寺庙。相传自唐代建寺以来,传衍至今已四十七世。宋、元最兴盛时,僧众多达千百人。明代嘉靖年间,第三十三世樵云祖师到今漳州市东郊三峰石窟(后称石室)面壁修真。万历年间,神宗皇帝赐封为龙衣正觉国师(俗称龙裤祖师),延至第四十一世悟登祖师主持开元寺时,广施善德,声誉传播四方,其分支寺庙亦随之增多:如龙眼营的通元庙、东郊石室岩、朴山岩、南郊白云岩、园山云溪岩、西坪寺、石码青山岩、海澄常春岩等。但年代久远,分支寺庙,迄今大都名存实毁,其尚一脉相承者仅通元庙而已。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天文学家戴文赛传略、神经外科专家赵以成、画家许敦谷生平及其作品、留日杂忆、嘘风学社与《嘘风月刊》、漳州师专沿革概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漳州组织发展史略、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始末、三青团在漳州的组织和活动、漳州解放前的米谷业、漳州火柴厂的创办和经营概况、“漳浦事件”后忆两事、郑成功争夺漳州纪实等15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胡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