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经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388
颗粒名称: 合并经过
分类号: G638
页数: 3
页码: 46-48
摘要: 一九二四年,北洋军阀余孽陆军第一师师长张毅盘据漳州以后,为巩固其统治,对教育事业并不放弃,因而有意将上述“五校”加以合并。先命当时任龙溪县县长李德盛召集这五个学校的负责人和东、南、中三个派系的头面人物协商,名为整顿教育,实则要直接控制教育,乃借名减少学校分散及节省经费,倡议五校合并。名为一个学校,实际上仍为三个派系的势力所支配——如有个教职员不来校,或校方有意更换,其名额仍由各派系提名补缺,校长无权选任其他人员接替。这是当时漳州教育界在封建割据下腐朽官场的怪现象。
关键词: 龙溪县 学校 合并经过

内容

一九二四年,北洋军阀余孽陆军第一师师长张毅盘据漳州以后,为巩固其统治,对教育事业并不放弃,因而有意将上述“五校”加以合并。先命当时任龙溪县县长李德盛召集这五个学校的负责人和东、南、中三个派系的头面人物协商,名为整顿教育,实则要直接控制教育,乃借名减少学校分散及节省经费,倡议五校合并。几经磋商后,拟合并为龙溪县立高初级中学校,由县府呈请张毅直接委派东社首领陈辛盘(民国初年曾任龙溪县劝学所所长)为合并后第一任校长、中社的人任教务主任、南社的人任总务主任,学监三人、舍监二人,以至教务员、会计员、事务员等等均由三社平均分配,提名聘任。名为一个学校,实际上仍为三个派系的势力所支配——如有个教职员不来校,或校方有意更换,其名额仍由各派系提名补缺,校长无权选任其他人员接替。属于东社的校长为了要掌握实权,不受其他两派势力所牵制,乃暗中勾结上级,托词要缩减人员,减少行政经费开支,而实际是为铲除异己人员,作为日后“清一色”的准备;但是又不敢一下子就大刀阔斧地削除出去,就巧妙地呈请伪师长派员到校“视察”,张毅乃派其幕僚楼卜雄来校,名为“视察”,原不过是个烟幕,实际上早已由校长陈辛盘拟定一张削除异己人员的名单,交给楼带回面请张毅批示,而暗中送与楼卜雄一笔“私礼”。这笔“私礼”既不是由学校经费项下拨出,也不是全部由校长的私囊拿出来,而是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凑集起来的。因为楼卜雄擅长指书(用手指代笔写字),楼一到校,校长就向全体教职员介绍楼的指书如何了不起,很多教职员托由校长转向楼某索求指书,楼在“视察”时就是以全部时间在校长室内濡墨指书;后由校长代收了一批润笔费(每幅指书笔资银元五元),先由学校会计处垫付,而后在发薪时在教职员名下扣回,再凑上校长一部分“私囊”,作为礼金送与楼卜雄。这是当时漳州教育界在封建割据下腐朽官场的怪现象。
  合并后的龙溪县立高初级中学校,由江浙聘来英语教师夏斗南、体育教师王光国等,将上述各校原有旧生(县师除外)编为高中部学生,另招一部分初中新生。全校有初中五班、高中四班、师范一班,合计十个班级。学生总数约三百余名,大部分为走读生,住宿生仅四、五十名。
  合并后的校舍即原龙溪县甲种商业学校旧址。校舍正面朝东,通过护城河桥,一条两旁树木葱茏的夹道前,有一座一字形的楼房,楼上中间为校长室,楼下是通路,楼的上下左右各为教室两间,共为八间。楼后中庭为花圃,南北两向各有平层一排两间教室,共为四间。校具、校产就是由五个学校合拢而来的,尽是些破旧椅桌,其他如仪器、标本等为数不多,可是“陪嫁”的人员却不少。该校舍于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毁一部分,余下土木材料后又被拆散。解放后改建为人民市场。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天文学家戴文赛传略、神经外科专家赵以成、画家许敦谷生平及其作品、留日杂忆、嘘风学社与《嘘风月刊》、漳州师专沿革概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漳州组织发展史略、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始末、三青团在漳州的组织和活动、漳州解放前的米谷业、漳州火柴厂的创办和经营概况、“漳浦事件”后忆两事、郑成功争夺漳州纪实等15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朱雨事
责任者
钟金堦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