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高师时的经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380
颗粒名称: 在东京高师时的经历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3
页码: 20-26
摘要: 东京高师的科系、课程,和我国大专院校大致相同,没有什么值得一提。唯校长嘉纳治五郎却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只是文学士而不是博士,然而是日本柔道(即柔术)的发掘者和全国大师傅。柔道是拳术的一门,和围棋一样也分段,最高九段,高段者有“点穴”的工夫,在日本中学以上的学校,柔道和击剑同为必修科,两者选修其一。日警和军人,特别是日警都会柔道,他们抓人碰到抵抗就施这门工夫。各街道都有柔道道场,它可说是日本大众化的一种体育活动,比我国的国术还为普及。妇女也有练到三段的,连饮食店的女职工也学会一些工夫。中国留日学生每年在东京高师举行运动会,常有体育科的日本学生参加表演。
关键词: 东京高师 经历

内容

东京高师的科系、课程,和我国大专院校大致相同,没有什么值得一提。唯校长嘉纳治五郎却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只是文学士而不是博士,然而是日本柔道(即柔术)的发掘者和全国大师傅。柔道是拳术的一门,和围棋一样也分段,最高九段,高段者有“点穴”的工夫,在日本中学以上的学校,柔道和击剑同为必修科,两者选修其一。日警和军人,特别是日警都会柔道,他们抓人碰到抵抗就施这门工夫。各街道都有柔道道场,它可说是日本大众化的一种体育活动,比我国的国术还为普及。妇女也有练到三段的,连饮食店的女职工也学会一些工夫。
  东京高师校园里有个坟墓,丰碑隆阜修整得很干净,有碑文曰“朱舜水先生之墓”。朱舜水是明朝浙江余姚人。当清兵攻陷南都时,避世前往日本讲学,传播中国文化,卒于日本,著有《舜水文集》;他精研六经,学问精粹,盖有裨于日本学术的发展。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取士的标准为“和魂汉才”四个字,日本乃大和民族,“和魂”就是日本武士道精神;“汉才”即精通中国古文学及经时济世文章。明治时代的几位国士,都是深研中国经史的。在东京上野公园里有座铜像,是一位站着的魁伟丈夫,和服革履,手牵一头小狗,他就是有名的西乡隆盛,他的汉诗是脍炙人口的,东京帝大每年还为其举行祀礼。
  中国留日学生每年在东京高师举行运动会,常有体育科的日本学生参加表演。一般说当时日本人是瞧不起咱们中国人的,这是造成我们很少和日本学生往来的原因。但也不能笼统说日本同学都是不可接近的,特别是一些思想较进步的学生,只要是志同道合,一经接触,消除误解,也是能患难与共,倾心缔交的。
  我们留日学生在“五·九”国耻纪念日,虽身处异国,仍集会纪念,在会场上讲话时,由于日警的制止,因而发生冲突的事屡有所见,其结果是动武而致被拘留。弱国无外交,天涯赤子吃亏是难免的。但留学生不屈不挠表现了中国人的昂藏气概,常赢得了日本人民的暗中钦敬。林镜秋曾告诉我说:中国学生被拘留审问时,凡表现理直气壮、坚强不屈的,常获先行释放。若惊惶失措、诿过他人者,日警反会开他们的玩笑,多给尝几天铁窗风味。
  在东京神田有所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是留学生的娱乐场所。记得有一次日本宪政会尾崎行雄来会讲演。他当过首相,曾留学美国,大家认为他是较开明的政治家,所以在他下台后邀请来会演讲。他于演讲后,留有时间让人提问,当时有几个留学生会上提问关于日本继承德国在青岛所拥有势力问题。他虽作答,但言辞模棱闪烁。原来,政友会和宪政会,一是三井、一是三菱大财阀所扶植的政客,无论这两大政党如何轮流执政,对中国的侵略本性都是一致的。
  东京高师正如日共作家德永直在其所著《没有太阳的街》一书中所描写那样:每年有一二次由皇太子或某一亲王来校对日本学生讲话,戒备极其森严,当然也不会让中国留学生参加。
  东京高师的校舍建在丘陵上,下临一道山谷叫千川沟,那里的街道真是“没有太阳的街”,又脏又臭,为工人和贫民聚居的地方。工人有歪歪斜斜的平房住就算不错了,还有住在没门没户可挡风雪的草棚里,或日间排摊卖些破烂旧货以糊口,晚上就在摊板上过夜的。至于极穷困的贫民窟,则街头巷尾有岗警监视,一般说外人是不进去的,要是出于好奇心进去遛达,贫民们为了愤世常会骂你甚至打你。每年大年夜,照例有天皇御赐年金,每人五毛钱,纸袋上印有“天心悲悯、皇恩浩荡”的敕语。
  在东高师校里,留学生有一间休息室,课后可以在室里抽烟聊天。该室桌子上有留学生国民党党部陈列的孙中山先生著作单行本,当时留学生一般是不大关心政治,很少人去翻阅它。我在这室里初次会见田汉(即田寿昌和我同班),他似是病后,个子瘦瘦的。记得闲谈中他曾说过:“在这里念完亦算不了什么”,现在想起来他是有超人见解的。他那时正在东京组织戏剧表演,我在青年会就看过他们的演出,足见有为之士早就露出头角了。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天文学家戴文赛传略、神经外科专家赵以成、画家许敦谷生平及其作品、留日杂忆、嘘风学社与《嘘风月刊》、漳州师专沿革概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漳州组织发展史略、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始末、三青团在漳州的组织和活动、漳州解放前的米谷业、漳州火柴厂的创办和经营概况、“漳浦事件”后忆两事、郑成功争夺漳州纪实等15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吴玉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