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专家赵以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374
颗粒名称: 神经外科专家赵以成
分类号: K826.2
页数: 6
页码: 8-13
摘要: 赵以成漳州人,清光绪三十四年出生在漳州接官亭一个劳动人民家庭。父亲赵联芳,矿工,精明强干。童年读过私塾,稍通文理,酷爱读书,省吃俭用购置书籍。母亲是家庭妇女、持家勤俭,艰苦朴实,和蔼可亲。赵以成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幼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他有六个姐妹,一个兄弟夭折后,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母极为疼爱,可家教甚严。父亲后因炸山不幸受伤,耳聋失业,改编织斗笠出售,维持家计,培养儿女成才。赵以成孝顺父母,友爱姐妹。母亲晚年患脑栓塞病,卧床十年,他每天至少到床前问安三次。在“文革”初期,敬爱的周总理指示保护赵以成。当时已发现他有癌病症状,但未得及时治疗。
关键词: 漳州 外科专家 赵以成

内容

赵以成漳州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在漳州接官亭(今新华东路)一个劳动人民家庭。父亲赵联芳,矿工,精明强干。童年读过私塾,稍通文理,酷爱读书,省吃俭用购置书籍。母亲是家庭妇女、持家勤俭,艰苦朴实,和蔼可亲。赵以成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幼养成好学深思的习惯。他有六个姐妹,一个兄弟夭折后,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母极为疼爱,可家教甚严。父亲后因炸山不幸受伤,耳聋失业,改编织斗笠出售,维持家计,培养儿女成才。赵以成孝顺父母,友爱姐妹。母亲晚年患脑栓塞病,卧床十年,他每天至少到床前问安三次。
  赵家信仰基督教,以成自小学至大学均在基督教会办的学校学习。小时念漳州华英小学,后升入寻源中学(该校初在鼓浪屿,一九二五年迁漳州)。成绩优良,在中小学均是优等生。一九二六年秋天,他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一九二九年获燕京大学医学士学位。一九三四年获北平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毕业后和同学妇产科医生汪培娲结婚。当时他的双亲及家乡亲友均劝其回到漳州开业行医,但他为事业计,愿意留在北平协和医院当小大夫。先是当普通外科住院医生两年,表现突出;继被选为神经外科研究员。他虽在普通外科工作,但为了打下广泛深厚的医学基础,也很注意研习其他的医科,比如他对神经内科、精神病科、病理科、骨科、泌尿科、耳鼻喉科都有扎实的研究。后来,他当神经外科住院医生。在协和医院的四年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的医术大为增进,成果突出。一九三四年获外科学荣誉奖。一九三七年获孙氏(Sun)耳鼻喉论文著作奖,同年发明了应用于胃肠无菌吻合手术的电外科技术(ElectroswrgicalTechnicForaseptieanasTomosisofGastrointestinolTract)。一九三八年获洛克菲勒奖学金。冬天,远渡重洋到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科研究所任住院医生兼研究员。
  在加拿大期间,赵以成深受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蒙特利尔神经外科研究所首任所长潘菲尔教授(WilderPenfield)器重,他亲任赵以成的导师,耐心教导,热诚帮助,将赵以成——一个中国医生当为研究所大家庭成员,也当为潘氏小家庭的一个成员。潘老教授不仅为世界神经外科泰斗,而且独具行政管理才能,处事冷静,待人诚恳。赵以成耳濡目染受了极大的教育和影响。在那里他从实践中研制成功用“特制胎膜”(Amnioplastin)防止粘连,后又用此品做修补手术。一九四〇年离开加拿大归国。途中,顺道赴美国各大城市医院神经外科参观,而后返回北平。
  太平洋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者接管北平协和医院。赵以成不甘心在日寇统治下的医院工作。为了生活,他只好借钱借屋开业行医,他以“起死济贫”为座右铭,贫民就医,经常得到他免费照顾。一九四三年全家迁居天津,仍开业行医,直至天津解放。
  一九四八年天津解放后,赵以成目睹身受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新旧对比,由衷拥护共产党,愿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他继天津名医朱宪之后,第二人不计较职务和报酬,放弃私人开业,专任公职,勤勤恳恳听党的话为人民服务。一九五〇年天津抗美援朝救护队成立,他报名参加救护队奔赴朝鲜战场,日夜冒着枪林弹雨抢救志愿军伤病员。一九五二年为天津总医院设立了脑系科,一九五五年形成了一个治疗脑脓肿的制度方案。同年苏联脑系外科专家阿鲁秋洛夫访问中国,参观了天津总医院脑系科,苏联专家和赵以成都做了示范手术,交流了经验。苏联专家认为赵以成完全有把握自己发展,不需要他们协助。苏联专家建议在北京建立脑系外科,赵以成接受创建的任务,在北京同仁医院设了脑系外科,他兼该科主任。从此每月仆仆风尘往返于京津之间。一九五五年间,他虽曾患输尿管结石和十二指肠溃疡病两次,但仍坚持工作,未曾休息。一九五八年将同仁医院脑外科发展为以神经外科为重点的综合性医院——宣武医院,赵以成任院长兼脑系外科主任。不久又建成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赵以成兼任所长。解放后,到脑系外科就医的患者日益增多,医生却很少。他深感培养人才的必要,建议尽快培训这方面的专业医生。在上级的支持下,于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间,先后在天津、北京,办成神经外科进修班。据不完全统计,至一九八一年已培养四百人左右,为全国各大医院输送了一批神经外科医生。他病危时还一再说要重视人才培训,让神经外科在祖国遍地开花。
  赵以成对事业严肃认真,对病人富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经常接受各地送来会诊的病者,他对待病者不论贫富贵贱、职位高低,一律平等对待。他不怕担风险,病人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无不竭尽全力抢救。一九七〇年他在北京日坛医院进行直肠癌大手术后,身体衰弱,还亲自给一位农村姑娘成功地做了脑转移瘤手术。
  赵以成为发展祖国神经外科学呕心沥血勤奋著述,已出版及“文革”期间丢失的论文约卅篇。在“文革”前他即开始编写全国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神经外科学》一书,提纲拟好后已按地区、特殊病种及个人所长约请有关医师分担各章节的编写,有的已交稿,后来因为“文革”开始,即中止集稿。一九七三年他曾三次上书中央卫生部建议继续编写,卫生部长刘湘屏竟置之不理。一九七三年底,赵以成病情已相当严重,步履困难,他仍亲赴卫生部找出版科负责人联系出版,直至赵以成逝世,这部《神经外科学》仍未能出版,真令人痛心。他在“文革”前还研究和证明了周围神经的两个断端可以通过间隙再生。他还经常到处讲学,不拘泥于大型的讲授,着重于随时随地的个人讲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直至听讲者真能领会为止。由于他待人真诚,平易可亲,人们以为他不但是良医,也是良师益友。
  一九六二年,毛泽东主席邀请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的老战友潘菲尔教授夫妇访问中国,知道赵以成是潘菲尔教授的学生、同事,情谊深厚;潘教授夫妇到北京后,毛主席即请赵以成夫妇陪他们游览北京,並参加了国庆观礼和国宴。潘教授在华期间,和赵以成两人做了神经外科示范手术,开演讲讨论会,并参观了京、津、沪等地区医院神经外科。老教授对赵以成的工作成就和技术给予极高的评价,称赞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九六三年,潘教授邀请赵以成夫妇赴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科研究所将授赵以成以荣誉学位,因当时中、加尚未建交,故未成行。一九七九年世界卫生组织访华团访问了京、津、沪等地神经外科,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科研究所现任所长费因德尔博士(Dr.Feindel)称赞赵以成生前是该研究所成员,在中国做出这样出色的成绩,他感到非常骄傲。一九八〇年,蒙特利尔神经科研究所特地设立“白求恩·赵友谊金”,以示纪念。並邀请赵以成长子——天津神经外科医生赵克明作为接受该友谊金第一人,至今该所称赵以成为中国神经外科始祖。
  在“文革”初期,敬爱的周总理指示保护赵以成。但至一九六八年底,他仍受到迫害,被关进“牛棚”四个月。当时已发现他有癌病症状,但未得及时治疗。一九七〇年确诊为直肠癌,几经波折,才由周总理安排住进北京日坛医院治疗,手术后发现肿瘤已有转移。他是医生,自知生命有限,在治病的四年中仍不断讲学、会诊、读书、编书,甚至亲自参加大手术,人们无不为他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鞠躬尽瘁的精神所感动。一九七四年赵以成逝世,终年六十七岁,噩讯传出,中外识者都以为这是中华医学界的巨大损失,他遗有一女二男,均学有所成。
  赵以成生前历任全国二、三届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会员,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北京宣武医院院长兼神经外科主任,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天津医学院脑系科一级教授,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主任,世界外科学会会员。
  (本文作者是赵以成夫人,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年老巳退休,现任天津市文史馆馆员。标题系编者加上的。)

附注

(本文作者是赵以成夫人,原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年老巳退休,现任天津市文史馆馆员。标题系编者加上的。)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天文学家戴文赛传略、神经外科专家赵以成、画家许敦谷生平及其作品、留日杂忆、嘘风学社与《嘘风月刊》、漳州师专沿革概述、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漳州组织发展史略、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始末、三青团在漳州的组织和活动、漳州解放前的米谷业、漳州火柴厂的创办和经营概况、“漳浦事件”后忆两事、郑成功争夺漳州纪实等15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汪培娲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赵以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