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近百年来织布业发展史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358
颗粒名称: 漳州近百年来织布业发展史略
分类号: F426.81
页数: 8
页码: 77-86
摘要: 我家自先祖父起都是经营织布业的,而我五十年间奔逐于工商业中,前后大部份年月也从事织布业。为提供地方工商业史料,仅就个人经历和先父生前经常谈到的资料,综合整理成篇,惟限于文化水平和时久遗忘,记述难免有错误和遗漏,尚望知情者不吝指正、补充。漳州织布业由于纺织工具和技术的改进、原料来源的不同、时局的影响,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等,本文的其划分为9个时期叙述:。约在近百年前,人们的衣着大都是自纺自织裁制的。同时在这条街道上。或经印染作坊加上而后出售。抗日战争前,同业组织了漳州纺织公会,由郑彬主其事。抗战发生后,各种捐税繁多,更无人愿任此职,郑彬当时只是个体织制毛巾户,因该职自有其好处,他乐于继续担任。
关键词: 漳州 织布业 发展史略

内容

我家自先祖父起都是经营织布业的,而我五十年间奔逐于工商业中,前后大部份年月也从事织布业。为提供地方工商业史料,仅就个人经历和先父生前经常谈到的资料,综合整理成篇,惟限于文化水平和时久遗忘,记述难免有错误和遗漏,尚望知情者不吝指正、补充。
  漳州织布业由于纺织工具和技术的改进、原料来源的不同、时局的影响,以及社会制度的变革等,本文的其划分为9个时期叙述:
  一、沿用古式木制纺织机纺纱织布时期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智慧而勤劳勇敢的民族,善于创造生活条件。古谚说:“男耕女织”,这正是当时人民生活的写照。
  约在近百年前,人们的衣着大都是自纺自织裁制的。她们用古式粗糙的手摇木纺车纺纱,以木织机织成布尺,在漳州的农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具备这种纺与织的工具,而城内亦有少数户备有这样工具应用。纺织的工序是先把棉花纺成纱。而后把纱织成布尺。当时在东、南各乡有很多纺纱、织布的能手。而经营土布销售的商店集中于东门的接官亭(即现新华东路中段)。据说约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公元1862—1908年)就先后有怡芳、协顺、长顺、源成昌、振德、正源等商号。它们是棉花经人挑送到农村。向纺织户换取棉纱或棉布(交换时有一定的比值。其中包括纺纱或织布的一些工价。)
  同时在这条街道上。还有几家印染作坊。专门为本地生产的白土布加工印染为各种花色的花印巾、花围巾,以及专供妇女、儿童制衣服用的布块。当时印染是采用冷染法。印染成蓝底白花的布块。花纹有龙、凤、牡丹、竹等;或染为“雪绿布”(这是俗称。是深紫色的布尺)。这种产品,大部分销售于闽西南以至台湾等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即二十年代初。我国上海机器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因而纺纱织布也多改用机器生产。这种棉纱的纱支粗细均匀,而且用以织布,操作简便,当时虽称为“洋纱”,其实大部分是上海纺成的。这种棉纱每包20支纱四十小把,售价约为银元二百四十元左右,价钱较手纺纱便宜,因而各销售土布的商店都乐于购用申(上海)产棉纱,大量地放给农村织布户加工成土布。于是土布行业得以逐渐兴盛起来。
  二、改用“洋纱”织布时期
  从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漳州由于生产棉纱的输八,“放机店”就逐渐发展起来。仍然集中于接官亭一带。所谓“放机店”是土布行业的俗称,这时经营土布的商店已改变方式。专人挑送棉沙到农村各织布户加工土布。专人即是“放机店”与织布户的中间者,负责放纱和收布的任务而取得一定的报酬。当时大商店放纱和收布者多至五、七人。一般是按圩期收、放的。商店收回布尺后加以分类整理。或经印染作坊加上而后出售。各种染料也随之进口。因而织布的花色和品种也就增多了。经营此行业的后起者有:镇东、经文、协顺拱记、芳顺、斐成、源裕、光裕、成美、振裕、金瑞丰、协顺永记等,不下二、二十家,而且成为漳州的主要行业。由正源号陈子国任此行业的途董。
  这时期本地所织成的土布。其幅度一般仪现在市尺一尺左石。用古式木织机织布。操作时用左脚踏、右手抛梭、右脚踩。左手抛梭。这样操作是难以加宽幅度的。每尺布一般剪成鲁班尺三文二尺(即现市尺2.56尺)。这种长度可供制成汉装衣裤一套而有余。
  当时漳州的“半林本仔”(南乡有上半林、下半林两村,其所织成的土布,因工手好而闻名)是闻名的土布。当时地方的风习,一般男婚女嫁时必须购制这种蓝、白色土布的“维身服”(新婚和身亡丧葬时必穿的衣衫裤)各一套。
  这些“放机店”,因有生产棉纱和各种颜色的粉状染料的供应,除仍放纱给各织布户加工白土布,又织一种较次的白布专供办理丧事之用;同时把棉纱染成各种颜色而织成多种配色条纹的方格色布。因品种增多不少,需用的棉纱数量也就相应地加多,当时厦门经营棉纱的批发商有同英、同裕、建成等号,而本城经销二盘商有南市街(即现香港路)开春,裕益等号。如此,各“放机店”在购用棉纱时,就受到批发商、二盘商的双重剥削。
  为排除上述剥削和有利于织布业务的发展的需要,经土绅林者仁的倡议,由各放机商号集资组成“以织公司”,直接到上海采办棉纱,专供本途购用。这种联合采办的方法是很好的,可是由于主其事者未能秉公办理,结果创办不久就散伙了。
  三、使用铁木织布机织布时期
  三十年代初,经营土布的黄亮水、苏仕章因感到古式木织布机使用的缺点,先后由外地引进了一种小型铁木织布机,不用两手抛梭,可以增加布面的宽幅,操作时用两脚踩踏。由于布面的加宽、品种的增多,销路也就越广阔,织布户便如雨后春笋遍布于城乡。
  这时各织布为扩展业务,纷纷向上海购买更新式的铁木织布机,各自扩建工场办工厂,陆继增加织布机台数,并招收工人参与生产。以前由中间者挑纱下乡、由各织布户加工土布(幅度狭窄)的业务就逐渐自行消失了。原来“放机店”的如成章、连昌、原裕、芳顺、光裕、织新、振裕、鼎兴、鼎盛、劳兴、余丰等商号,也先后购备铁木织布机,各有二、三十台。东乡东屿村海记号则有五十多台;其他各村庄每户备有十台者不少。至于独自生产备有二、三台者则更多。估计当时城乡铁木织布机约在千台左右。
  漳州已有这么多织布机,其产品也逐渐多样化,如生产单面斜纹和双面斜纹布(这些是旧式织布机所不能纺织的),尤其是双纺(双纱)布的销路更大。因当时在北洋政府统治下,军阀混战,地方驻军经常更迭,福州有些专制军服的商户不断到漳州订织灰色或草绿色等布料。其他产品仍销售于闽西、南各地。漳州土布得以畅销,是由于个体户多、工人工资低、品种多样、质量也不错,因而在市场竞销上具有其取胜的条件。
  当时织布商户还不会利用电力生产,仅以人力操作,因而工人颇为劳累。为此,抗日战争前,黄亮火曾为发展生产、减轻劳动强度而招集股东筹备懋实织布厂,改用电力织布,厂址设于东门教子桥(即现新华东路中段),先安装了二十台织布机,其他各种设备也已齐全。试机时,对于机台上的梭子不懂得如何控制,弄得梭子满天飞。有的股东看到这样害怕生产时发生事故,这时筹集的股金已耗空,各股东也不愿再增股添资,主持者因缺乏操作技术和用电常识不能再持续办,结果终致流产。
  用铁木织布机所织成的布尺,有的需经轧光较为美观。漳州古老的轧光工具,原是由两个人用一块几百斤重的凹型石头操作——一个人两脚分站于一块压在横木棍上的碾石两端而左右摆动,另一人在下面移动腊板把轧过的布面移开。这种轧光法已不适合当时的需要。苏仕章由上海采购一部新式的电动轧光机。开设作光号专门轧光布尺。业务很不错。对本地所产的布尺增光不少。销路更广。
  一九四一年间。其时厦门已被日本侵略军所占领。
  但在石码与厦门竟出现一种所谓“交通船”,用以沟通物资。因而漳州织布户尚有棉纱来源。但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棉纱供应更其困难,不但价格高昂,且来源不继,这时东乡织布户为应急需和维持生产,遂出现一种新方式:即利用旧棉絮,以古式手摇车将其纺成纱支。但因旧棉纤维短,纺成的纱支较粗且不耐用,只可供作织布时的纬纱,难以作为经纱应用。一时东乡的小港圩再出现早先以棉换纱的旧办法。
  抗日战争前,同业组织了漳州纺织公会,由郑彬主其事。抗战发生后,各种捐税繁多,更无人愿任此职,郑彬当时只是个体织制毛巾户,因该职自有其好处,他乐于继续担任。但所谓纺织公会。参加者多是织布和织毛巾户,城内参加者仅几十户而已。至四十年代初,由于铁木织布户增多,该公会乃加以改组,由马兴中、林振山和我等人,筹组成立漳州纺织同业公会。
  四,解放初经合作化、地方国营发展时期
  漳州解放初期,城乡织布业产销情况和以前一样,土布集中于新华东路而形成布市,在乡绅林者仁所有的三间店屋内分摊各自经营,闽西与布商都来此采购,台湾自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回归祖国以后,漳州各种色布仍再畅销于台湾各地。
  一九五○年初,陈文华等倡组成立漳州土布联销处,该处派人到过各地如福州、晋江等进行交流。五二年间苏大海等组成纺织合作社,先向市花纱布公司加工织布。不久各织布户都先后向市花纱布公司加工织布。
  一九五五年末,在合作化高潮中,各织布户先后成立了一至五个合作社。纺织合作社成立后,不断发展,欣欣向荣。以前未能实现的电力织布,在合作化后,也逐渐得以实现了。
  一九五六年一月,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时,除纺织合作社外,比较大户五家——余丰布厂、织新布厂、德盛布厂、源昌布厂、鼎兴布厂组成公私合营漳州纺织厂,任命陈文华为该厂付厂长。至一九五八年,又将该厂和五个合作纺织社合并为地方国营漳州纺织厂当时职工二千人左右。一九六六年国营漳州纺织厂一分为五,成立漳州市纺织工业公司、漳州织布厂、漳州帐罗厂、漳州漂染厂、漳州纺织机修厂等,各自经营发展。以漳州织布厂的产品而言,由于已采用了现代化型号的纺织机械,产品多样化,质量也逐步提高,如非内行者实难以辨识它是本地产品。上述具体事实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建置沿革、漳州与台湾关系、辛亥漳州光复史实补记、漳州市政协历届会议概况、漳州解放前油途经营纪要、漳州钱银庄的经营和货币使用概述、从私营到公私合营的漳州玻璃厂、漳州解放前油途经营纪要、漳州近百年来织布业发展史略等15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顔泗滨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