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银庄停业以至倒闭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349
颗粒名称: 四、银庄停业以至倒闭情况
分类号: F127.57
页数: 2
页码: 59-60
摘要: 一般看来银庄似是一种稳健的生意,其实存在许多不健全的因素,特别是最忌滚支,造成应付不灵而致于搁浅,甚至导致停业或歇业。这是由于旧社会时局经常变动,一遇政变,存户对银庄不信任争先恐后地要讨回存款,而银庄一时又难以收回放款或变卖抵押的不动产等,虽有的依仗股东是外国籍民或教徒以及地方官绅的权势对欠户进行百般的逼讨,可是欠户总是一时不能清还,甚至有的故意拖延;而银庄的股东又不肯取出现金来应付,抱着以债抵债的思想,认为宁使别人去吃亏,也不愿负起责任来维持,就这样赖下去,使银庄瘫痪、倒闭以至进行清理。
关键词: 银庄 漳州市 经营

内容

一般看来银庄似是一种稳健的生意,其实存在许多不健全的因素,特别是最忌滚支(存户争取存款),造成应付不灵而致于搁浅,甚至导致停业或歇业。这是由于旧社会时局经常变动,一遇政变,存户对银庄不信任争先恐后地要讨回存款,而银庄一时又难以收回放款或变卖抵押的不动产等,虽有的依仗股东是外国籍民或教徒以及地方官绅的权势对欠户进行百般的逼讨,可是欠户总是一时不能清还,甚至有的故意拖延;而银庄的股东又不肯取出现金来应付,抱着以债抵债的思想,认为宁使别人去吃亏,也不愿负起责任来维持,就这样赖下去,使银庄瘫痪、倒闭以至进行清理。各欠款户(包括股东的欠款)则乘机向存款户买折抵账,得到意外之财、最受亏的是一些平民,平时勤俭粒积的“老本”存款被倒掉,他们既无权势去追讨,又不能受到法律的维护,真是悲苦万分,虽哀天呼地也仍得不到偿还,这正是旧社会人吃人的真实写照。
  在二十多年间,先后开设了三十余家银庄,但在政局多变的情况下,一般寿命都不长,各股东虽每年分得一些红利,却都是记在账面上,但终究不如当经理的实惠,所以有“风水头出家长”的俗谚(意思是经营得利只是经理先得到好处)。一九三二年四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进占漳州,五月同师闽西中央根据地以后,漳州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由于苛捐杂税和重重剥削所造成的人民贫困、农村破产和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终于暴露出来。因而从一九三二年秋到三三年间,各银庄在存户讨支和欠户不能清还债务的情况下,全部先后停业以至倒闭清理。由于银庄经营的结果已不能满足豪富们获得暴利的奢望,他们无意再继续经营这种行业,同时银庄也已不能取信于人民,难以吸收存款以发展业务。自一九三四年间以后,国民党四大家族所控制的国家银行,先后在本市设立办事处、分支行,经营存放款和汇兑等,取代了银庄的业务,至此银庄就成为商业史上的陈述。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

《漳州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漳州建置沿革、漳州与台湾关系、辛亥漳州光复史实补记、漳州市政协历届会议概况、漳州解放前油途经营纪要、漳州钱银庄的经营和货币使用概述、从私营到公私合营的漳州玻璃厂、漳州解放前油途经营纪要、漳州近百年来织布业发展史略等15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