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文史资料》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3346 |
颗粒名称: | 一、钱庄的开设和货币的使用 |
分类号: | F127.57 |
页数: | 5 |
页码: | 48-52 |
摘要: | 清朝末期,市场买卖使用的货币,一般是以银元为主,以银毫铜钱为辅币。当有些商店在收入辅币较多时,就感到收藏和使用不方便,相反在辅币收入较少时又感到找另不开。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有些人就开设钱店,经营银毫、铜钱的兑换,以调节盈缺。原本银毫十角值一银元,铜钱千枚亦值一银元,但钱店在铜钱换入时,则以一千另三、四十枚为一银元,兑出时仍以一千枚为一银元;银毫兑换进出时,也有些差额,从中得些利润,作为经办兑换手续的报酬,但所得利润最高也不超过百分之十。后来银毫、铜钱逐渐贬值:银毫跌至十二角为一元,铜钱跌至一千三百余枚为一元。可是不管银毫、铜钱如何升跌,钱店在兑换时仍保持有一定的利润。 |
关键词: | 钱庄 开设 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