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体育今昔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318
颗粒名称: 漳州体育今昔谈
分类号: G812.757
页数: 8
页码: 14-2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清末和民初军漳州市体育运动的发展情况。漳州在清末和民初军阀割据时代,虽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但体育运动则尚寂焉无闻。
关键词: 体育 体育工作 漳州

内容

漳州在清末和民初军阀割据时代,虽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但体育运动则尚寂焉无闻。
  自一九一八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粤成立政府,准备北伐,遣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挥师入漳。陈进漳后,对地方建设大有建树。如拆城垣、敷马路、筑堤岸、造桥梁、辟公园、推行教育造就人才,一时百废俱兴,商旅云集,市面繁荣。选拔优秀人才以勤工俭学方式到法国留学。
  那时,体育运动,虽已开始萌芽,然所有设施,仍极简陋,不少师生积习未除,轻视发展体育。陈炯明乃大力于部队中开展体育活动,并举办公开竞赛,以作示范而资号召。最初在中山公园南北隅(即今儿童乐园和烈士纪念碑一带)开辟有排、篮、网各种球场以及单双杠、木马、浪桥、天桥、秋千、吊环、跳高、跳远沙坑等等,以供爱好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使用。司令部的士兵,经常集队到场练习或作球类比赛,造成蓬勃的体育气氛,影响各学校师生对体育的重视。
  一九一九年秋,陈炯明通令各属,在漳州举行闽南护法区运动会。要求护法区所辖十七县选拔优秀的运动员参加竞赛。
  运动场设在南校场(城郊南隅,亦即后来的旧飞机场),临时建成有八百米跑道,整个面积占地约四万余平方米(长约250米,宽为200米),外围竹棚篱笆。参加比赛的各县运动员达数百名,对各项运动项目,进行夺标。这次运动大会由于驻军的支持和大力宣传,轰动远近,影响极大,四乡农民闻讯亦成群结队入城参观。护法区之外,近如厦门,远如广东亦派有代表队来漳参观。本市工商服务各业一时均异常活跃。街头巷尾时而可听到群众在议论运动会,影响之深远可知。对此后漳州体育事业之广泛开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运动会期间,陈氏还密令数百名士兵暗藏大剪刀,在运动会场周围逡巡,见有蓄长辫子的男子,无论老幼,都赏给一剪。如此突然袭击,大多数人称为快人快事。自经陈氏如此剪辫,漳州及其周围县份剪短发风气才算隐定下来,留辫子的老人虽有,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漳州各学校参加护法区运动大会,受到了现实的启发教育后,对体育开始有所重视,学生通过教练,由被动而渐趋主动,形成爱好。各项体育活动获得普遍发展。特别是排球一项,不但学生兴趣最大,亦为社会上群众所喜爱。学校当局虽对体育教学稍有重视,然而体育教师仍着重军士体操,在操场上喊:“开步走,一、二、一,立定”等口号,呆板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学生对球类、田径等体育活动只向士兵学习仿效而己。其后才有若干爱好体育的知识青年到上海体专等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毕业后回漳在各校任教,传播扩大。至此各项体育活动包括球类、田径才摆脱步兵徒手操的范畴而逐渐活跃起来。学校亦开始拨款规划建设场地,增添体育器械,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使漳市体育初步走上正轨。不久,各中学校排、篮、足球等球队都陆续组织起来,经常开展校际间友谊比赛。形势所趋,各校校长、教务主任等不得不随着潮流,适当减轻课堂时间,安排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每当下午课后,广大师生在绿草如茵的学校广场上参加各项体育运动。
  一九二四年间,北洋军阀张毅进驻漳州后,对漳州人民的统治可谓极恶穷凶,漳人在高压下敢怒而不敢言。张毅为了粉饰升平,附庸风雅,也曾大力推行体育,并仿效陈炯明先例,于一九二五年举行漳属运动会,地点仍在南校场。参加的有各县中小学校学生,人数在千人左右。如此大规模的运动会先后仅筹备一月,竞赛五天而告成。此次运动会竞赛结果,中学以省立第二师范(简称“二师”即今龙溪师范前身)、省立第八中学(即今一中前身)为优,私立寻源,崇正次之。小学则以文昌宫、城守营两小学为优。竞赛项目有田径、排、篮、足、网球五大项。组织规模之大,运动员之众,成绩之良,观众之多均不让一九一九年护法区运动大会。
  一九三〇年,国民党第四十九师师长张贞驻守漳州时,亦曾开过一次龙溪县中小学校会操检阅大会。其主旨在于发展体育,提倡尚武精神,推行各项体操(包括队列、队形变化、唱游舞蹈、轻器械操、徒手操等),大会硬性规定每个中小学校最少参加一套,由评审会进行评审定出名次,以示策励。地点选在马肚底公共体育场,时间为该年的四月十五日。大会开幕,由教育局长曾郭棠主持,张贞亲临讲话。具体负责总指挥为郑法。当表演竞赛时,成千上万观众围在四周观赏,每当表演到精彩之处或集体动作整齐一致,或姿势优美,或舞蹈婆娑婀娜,或身手灵巧轻盈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这次表演结果以龙溪中学由郑法领操的穿花跑(变换队形、组成图案的集体操)为最优;苍园小学蔡六成领操的土风舞小钹操结合歌唱,亦生动活泼,博得好评。自此之后,体操表演就成为各届运动会开幕式后的第一个表演项目。
  一九三二年,十九路军由沪调闽,总部驻扎漳州,该军军长蔡廷锴爱好体育,故部队普遍重视。田径、球类均有经常性锻练和比赛,同时组织有专业的排、篮、足球队。师与师间、团与团间时作友谊比赛。一九三三年间由十九路军总部邀约广东华南排球队来漳作表演赛。该军参谋长黄强通过教育局长潘澄石,与龙中体育主任郑法洽商,遴选漳州排球能手组成“九龙排球队”与客队对垒。于九月一日下午二时在中山公园排球场公开比赛。闽粤健儿各显技艺,精彩异常。部队及机关长官莅临观战,群众几千人把整个球场围得密密匝匝,前排席地而坐,后排比肩站立,秩序井然。观众聚精会神注视场上拼搏,并不断为双方鼓劲助威。华南队选手丘广燮(该队队长)身材高大,主攻劲足,球术超凡,扣杀凶猛,客队终以二比一获胜。九龙队虽败北,然已获益非浅,盖自与高手对垒之后,观摩对方技术,深受启迪,事后加以总结运用,于是排队运动的打法防御进一步提高,为吾漳今后球艺之长足突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年十月,又一次举行全县中小学运动会。其时马肚底体育场已新建了司令台和较合规格的跑道。参加的各学校选手为数甚多。通过此次运动会的竞赛选拔,最后组成龙溪代表队于一九三五前往漳浦参加第五行政督察区的运动会,夺得多次锦标,获总分第一而归。
  一九三四年初,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后,蒋介石嫡系部队蒋鼎文率领东路军入漳,总部设在马肚底原闽南医院旧址(即现漳州宾馆)。次年由蒋鼎文指示地方政府召开一次全县运动会。地点仍为马肚底的公共体育场。这次运动会规模很大,组织更完善,计分男女公开组(属业余组织);男中甲、乙、丙组;女中甲、乙、丙组;男小甲、乙、丙组;女小甲、乙、丙组等十四个组。共有运动员五百余人。比赛历时五天。体育场内热火朝天,经过争雄竞长,田径的成绩有了提高。但各校田径运动之跑、跳、掷,仍受了设备不周、器械缺少的限制,尤其乏人指导,群众性活动开展不够好。群众的志趣爱好也偏于排、篮、足球,以故田径间或有所练习,始终居于落后。
  抗战军兴,漳州滨临前线,敌机轰炸破坏,货运梗塞,各业凋蔽,人民生活至为艰困,日间还要远避乡间,中等学校亦陆续迁移山区,一切体育活动无形停止,只有民间排、篮球运动,差能一息尚存。
  石码的排、篮球颇为活跃,稍能继续发展。
  漳州解放前体育运动的历史情况,如上概述。至于体育教学方面,兹根据个人亲身经历概述于下:
  漳州自有学校即开有体育课,每一班级每周均有二节(每节四十五分钟)。一九二〇年这一时期,一般体育课以军士操为教材,教师人选多由部队中下级军官或福州陆军小学出身的人员充任。上了操场,体育教师只会喊“开步走,一、二、一,立定”口令,别无他能。学生则勉强敷衍,毫无主动活泼精神,收效很差。当时有蔡陆成首先赴沪入中国体操学校肄业,学成回漳历任各小学教师,认真体育教学,颇有成绩。但仅限于普通体操一门(即徒手操与唱游),由于缺乏其他体育学识与技能,无法推行田径及各种球类的教练。
  迨一九二八年后,郑法始由上海体育专门学校(简称东亚体专)毕业归来,就教席于省立八中,制订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分项目向学生传授,打下初步基础。既有集体体操,亦重排、篮、足球和各种田径运动的训练。不久、各校体育教员先后有吴汉忠任省立职业中学(后转寻源);庄玉樨任私立崇中(后转龙中);蔡万春任县师;黄大年任二中;郑珣任龙师;庄正源任进德女中;黎希兰任女师;林清耀任女中,负责指导各校体育运动。这几位教师都由上海东亚或苏州成烈体专毕业,各有专长,教课方法也有独创,深受学生欢迎。当时他们均年富力强,年龄与学生相差不大,师生能相处无间,易于教学相长。不但有利于促成体育的发展,对学生的德、智、体三育并进也起着重要作用。省教育厅此时亦屡次指示各学校注意体育教学,并增拨经费,体育设备与器材,获得一定补充,开展体育事业有了较充实的物质基础。
  解放前,由于受到时代的限制和政治诸方面的影响,体育教材几乎都抄袭自德、日两国的军国主义操练方法。加上设备差,项目少,政府不重视,体育教学人才缺乏。操练偏于形式不讲实效,所教尽属步伐、队列、徒手操等。
  强调学生盲目服从,内容枯燥,教法呆板,这些当然不为学生所欢迎。而教师本身则没有明确体育教学方针和完整之计划。后来虽稍有改变,如编写教材,增加运动项目,然实际上仍由教师根据个人的爱恶而有所取舍,结果流于形式者多,教者学者情绪低沉,均抱应付态度,上课勉勉强强,下课一哄而散。数十年之间,体育之收效稍差。
  解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视教育事业,订有完善的体育教学大纲统一指导。同时一再辟建扩大体育场所与设施,增添体育器械,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改进体育教学工作,于是体育才能名符其实成为全面发展,三育并重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师也均能遵照教学大纲,制订计划并身体力行,取得良好成效。
  在大专体育学校,还设有培养教练的科系,以培养、输送专业教练人才。此外各地也有青少年体校,由有关部门选送有基础、有技能、成绩较好的学生入校习练,促进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
  岁月不居,人事代谢,弱冠从事体育工作,今垂垂已老,缅怀往迹,如过眼云烟,记忆依稀,所述挂一漏万,其中观点谬误亦多,尚望熟稔吾漳体育史实的同志,勿吝指正。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五辑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五辑》

本书是福建省漳州市文史资料汇编,包括解放前龙溪县教育史话、漳州体育今昔谈、解放前漳州银行发展始末、漳州茶业的历史概况、程漳轻便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概述、北伐军进漳前后、国民党龙溪县党部组织情况、国民党统治时期漳州驻军更迭、柯联魁烈士传略。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法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漳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