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学学制、课程、教学以及训导设施、毕业生升学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313
颗粒名称: (五)小学学制、课程、教学以及训导设施、毕业生升学情况
分类号: G629.29
页数: 5
页码: 9-13
摘要: 知识科方面初小一至二年级为国语、算术两门;初小三至四年级为国语、算术、常识三门;高小一至二年为国语、算术、自然、历史、地理等五门。这种加重学生负担和不重视培养学生思考及理解能力的做法,无疑是教学上的一种偏向。等,管理人员推选学生担任,教师们居于辅导地位;保国民学校则采取“保”的组织形式,把学校办成为雏形的社会,用意在于培养学生为当时社会事业服务的共同兴趣和信念。前后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显然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在教育领域的不同反映。
关键词: 学校概况 学校成绩 龙溪县

内容

小学学制:北伐军入漳前小学原为七年制(初小四年,高小三年),后来改为六年制,就是初小四年、高小两年,长期沿袭下来,至地方解放还是这样。
  小学课程:解放前几年龙溪县小学课程包括知识科和技能科。知识科方面初小一至二年级为国语、算术两门;初小三至四年级为国语、算术、常识三门;高小一至二年为国语、算术、自然、历史、地理等五门。技能科方面,初小一、二年级为美术、唱游两门,初小三、四年级及高小均包括体育、音乐、美术、劳作等四门。
  小学班级编制和教学方法:解放前龙溪县公私立小学如设于城镇、规模较大的,一般班级是同一个程度的单式编制;规模较小和乡村小学班级是单式编制与两个不同程度的复式编制兼而有之。单式编制比较好教,容易提高教学质量;复式编制教师讲课比较吃力,要能灵活掌握动静,善于利用小黑板,如不事先备好课,往往要造成课堂的混乱,降低学生学习质量。解放前小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一般是依靠当时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小学各科教学法参考资料》。较有能力和责任心的教师除参考此项资料外,还参酌班级具体情况,预先写就备课提纲,这样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为数不多。不像解放后普遍重视备课,订好课时计划;校领导还要不时上课堂听课,过后进行讲评;有时上级要择优组织公开教学,交流典型经验,这些做法当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解放前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不同学科性质交替采用启发式、问答式、讲演式、练习式、示范式等教法,一般小学尤其是教会办的某些私立小学老师,教《国语》要学生对课文和词语注释死读硬背(有些小学对其他智识科除算术一门外,于复习期间依课文编写问答式提要,也让学生背熟),为的争取提高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和在参加全县性学生抽考中名列前茅。这种加重学生负担和不重视培养学生思考及理解能力的做法,无疑是教学上的一种偏向。
  小学训导设施:解放前龙溪县小学里训导设施在纵的方面是采取中心周宣传教育方式,于学期初订定“中心训练周〓”,以一或两周为一个中心,通过晨会教师轮流作围绕中心的精神讲话,进行适应中心的学校环境布置(包括标语、绘画),编出中心壁报,周会表演符合中心内容的节目,举行以训练中心为主题的作文、演讲、写字⋯⋯等比赛(有的学校还根据中心活动周学生的表现,选举模范生),这是小学训导设施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教导学生树立以全国统一规定的校训“礼义廉耻”为中心的旧道德观念。横的方面是采取学校社会化组织形式,中心国民学校大多采取乡(镇)公所组织形式,下设卫生室、图书室、体育场、消费合作社、小农场⋯⋯等,管理人员推选学生担任,教师们居于辅导地位;保国民学校则采取“保”的组织形式,把学校办成为雏形的社会,用意在于培养学生为当时社会事业服务的共同兴趣和信念。
  此外还于每日晨会后做早操(冬天改为课间操),下午正课结束后开展课外康乐活动;包括各项体育和文娱活动;还于每年“四四”儿童节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又各校选拔学生参加全县学生运动会的各项比赛,这些也属于小学训导方面必要开展的活动项目。
  解放前龙溪县小学训导设施实况,略如上述。从实质上分析,它是我国旧道德传统和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综合产物。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从表面上看,是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中一个比较开明、主张社会改革的流派,但归根到底无非是通过培养学生具有共同兴趣、目的和观念,以调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腐朽制度的理论体系。它于本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在我国教育领域甚为流行,影响很大。当时地方教育行政人员和小学教师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政治环境下,大多由于认不清社会发展的的规律和趋势,把它看做是进步的办学方向,而积极地加以推行。
  小学毕业生升学情况:解放前龙溪全县中学初中班招生总数大约只为小学应届毕业生总数(约1600人左右)的百分之五十左右(大约为800人),因此每年小学毕业生不能升学的约占半数。以学校为单位来说,录取率较高的是一些规模较大、办理较善的公立中心国民学校,和历来对学生课督较严的某些私立小学。考不上中学和不报考中学的小学毕业生,他们的出路,居城镇的当商店或工场学徒,或学做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有一部份闲在家里待业,或自学准备来年再次报考中学;居农村的则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不存在出路问题。
  解放前龙溪县教育行政体制及历任负责人和小学教育实况略如上述,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局动荡不定,教育事业免不了直接间接受其影响,加上在旧社会里教育受轻视,小学教师被看不起,社会地位低,物质待遇差,生活比较困难,不能安心工作,不少教师转了业或到南洋谋生,因此教育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历任县教育行政主管人员中虽不乏有抱负的人,想在教育事业上有所作为,但在反动统治时期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抗日战争后期直至临近解放,国民党派系明争暗斗越来越激化,学校人事处理受到很大压力,应付诸感为难,往往卖力不讨好。反观今日在党领导下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教育列为五个战略重点之一,教育经费预算不断增加,人民教师受到尊重,物质待遇逐渐改善,生、老、病、死受到优厚照顾,正争相发挥主人翁高度责任感,为开发智力资源,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做出积极的贡献,人民教育事业沿着正确的航向发展,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前后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显然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在教育领域的不同反映。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五辑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第五辑》

本书是福建省漳州市文史资料汇编,包括解放前龙溪县教育史话、漳州体育今昔谈、解放前漳州银行发展始末、漳州茶业的历史概况、程漳轻便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概述、北伐军进漳前后、国民党龙溪县党部组织情况、国民党统治时期漳州驻军更迭、柯联魁烈士传略。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启垓
责任者
杨耀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龙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