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在闽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292
颗粒名称: 弘一法师在闽南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4
页码: 122-125
摘要: 在我国近代知名的知识分子中,有二个后来出了家,入了佛门的艺术大师,他们就是李叔同和苏曼殊。八〇年正是李叔同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他在世六十三年,沙门生涯计二十四年,而来福建住锡闽南寺院,即长达十四年。可以说,闽南在这位法师的佛门岁月中,占了极其重要的史页。最后于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圆寂在泉州温陵养老院。父亲名筱楼,经营盐业,家庭巨富。父亲死后,十九岁随着母亲到上海定居,肄业于南洋公学。一九三八年润七月十三日,适为弘一法师出家二十周年,当天,善友们群集尊元经楼,举行纪念活动,为法师诵经忏罪。他的一生,无论艺术造诣和对佛学
关键词: 弘一法师 闽南

内容

在我国近代知名的知识分子中,有二个后来出了家,入了佛门的艺术大师,他们就是李叔同和苏曼殊。八〇年正是李叔同诞生一百周年纪念,他在世六十三年,沙门生涯计二十四年,而来福建住锡闽南寺院,即长达十四年(其中曾二次短暂离闽)。可以说,闽南在这位法师的佛门岁月中,占了极其重要的史页。
  从法师一九二八年冬第一次来闽南,行脚落在厦门南普陀寺开始,先后住过泉州的承天寺、开元寺、草庵寺、温陵养老院、普莲堂、晴霞寺、科峰寺、瑞集岩、清尘堂、光明寺、清源洞、百源寺;厦门的万寿岩、妙释寺、日光岩、万石岩;南安的雪峰寺、灵应寺、水云洞;惠安的净峰寺;石狮的灵鹫寺;同安的焚天寺;安海的水心亭;永春的普济寺;晋江的福林寺以及漳州的南山寺、七宝寺、瑞竹岩。最后于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圆寂在泉州温陵养老院。
  李叔同字文涛,别号息霜,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原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九月二十日出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前。父亲名筱楼,经营盐业,家庭巨富。弘一法师少年时就秉性聪颖,才华过人,具有文学、戏剧、音乐、绘画和书法、金石等多方面的天才。父亲死后,十九岁随着母亲到上海定居,肄业于南洋公学。不久母亲也去世,一九〇五年他二十六岁时,东渡日本,进东京上野艺专学西洋画。他抱负不凡,富有爱国热忱,是革命文艺团体“南社”的成员。在日本,他曾与曾存吴、谢抗白、李涛痕等一起,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剧社”上演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遗事》,亲自登台扮演剧中女主角,,是我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当他回国后,一九一四年四月十五日在上海还开办了春柳剧场。
  弘一法师一九一〇年学成回国,先在天津任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教师,后来再回到上海,担任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到一九一二年秋天,转到杭州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的美术音乐教师,接着还兼教南京高等师范。这位桃李满园的大艺术家,却于一九一八年秋,当他年仅三十九岁时,在杭州西湖虎跑寺出了家,成了佛学知识渊博的大师。从弘一法师的人生历程,可以看出旧中国知识分子道路的曲折和复杂。
  弘一法师还在杭州执教时,因披览道学书刊受感触,曾于一九一六年冬到大慈山断食学道。后在马一浮先生影响下,转而学佛,在虎跑寺拜了悟和尚为师,初修净土宗,后发心修习佛教中最坚苦、戒律最严格的律宗,佛门称他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他来闽南后,曾在厦门鼓浪屿主持讲解《心经》。有一天,他走在路上,看见一只彩蝶被风吹打,颤抖挣扎在地,不忍这小小生灵丧生,便急忙救起,待眼看这只蝴蝶飞进附近花园中去之后,才肯离去。一九三七年秋,抗日战争发生后,厦门吃紧,法师正住在万石岩,为了护法,保持晚节,不愿避居内地,并自题居所为“殉教室”。直到厦门沦陷前四天(一九三八年五月八日),漳州南山寺僧众到厦门延请他,他才转到漳州,住在寺中石佛殿边屋。抗战期间,敌机经常来漳骚扰轰炸,寺内僧徒皆劝法师暂避,法师笑答:“僧人未能为国执戈御敌,有何贪生怕死?”始终坚持留在寺中,没有出走。当时,弘一法师的得意学生丰子恺为了法师的安全、特地函请他赴桂林躲避。但是法师心怀保国护教精神,不肯离开漳州。他回信说:“朽人年来老态日增,不久即往生极乐,故于今春在泉州及惠安尽力宏法,近在漳州亦尔。犹如夕阳,殷红绚采,瞬即西沉。吾生亦尔,世寿将尽,聊作最后之纪念耳……缘是不克他往,谨谢厚谊”。
  接着,漳东“尊元楼”念经佛会请弘一法师到祈保亭住,法师居后楼楼上,并取其谐音,改祈保亭为“七宝寺”,还亲笔书写一块横匾挂在寺前。他每天早起,都在楼上慢步打圈,默念佛经,口不出声,不打木鱼,不敲钟磬。在他住锡七宝寺期间,曾讲经二次:第一次在“尊元楼”讲《弥陀经》;第二次在山顶巷“太阳公庙”(以后改名“三晃寺”),讲《普门品》。法师宣讲经书,句解分明,一时佛教界和地方人士闻风而来,群集听讲。
  一九三八年润七月十三日,适为弘一法师出家二十周年,当天,善友们群集尊元经楼,举行纪念活动,为法师诵经忏罪。弘一法师也在这一天第一次开堂讲经之外,并当场书写“苦乐对览表”二纸,送给经楼作为纪念。其一为娑婆世界十苦,极乐世界十乐;其二为分别对生、老、病、死、爱别离、冤憎会、求不得、王蕴炽盛的“八苦”,并列极乐世界的“八乐”。
  弘一法师在漳州时,生活十分俭朴,随身行李极为简单,仅有一领单薄浅兰色棉被,一床用纸粘补破洞的旧蚊账,一支破布伞,和几本经书,余无其他什物。他严守佛门律宗,忍饥耐寒,食不过午,每天早晨四时和午前十时,各吃豆饭二小碗,终日不吃其他东西。夏天身上穿一件短灰布衣,外套一件深灰色夏布长海青;冬天严寒时,仅加穿一件短深灰衣而已。他真的是一个“飞锡芒鞋,三衣一钵”的苦行僧。
  当各界人士备送素菜来南山寺时,法师也只尝几口,即起席告谢。凡国内各地汇给他的钱款,除留少许作伙食费外,均嘱泉州跟随来漳的僧徒性常分送给各寺院。至于送来的笔墨笺纸等,除必需外,亦一概谢退。
  法师住锡漳州期间,四方闻名前来拜访的人很多,他都真诚接待,交谈经史典故和闽南地方志。法师正坐如磐,两眼俯视,不作左右顾盼,显得十分端庄肃蔼。法师自出家后,不再多作诗词歌赋,但遇有各界人士前来向他求书法的,则不分身份和老少,都爽然答应。书写之前,他总站着一边磨墨,一边念经,写多少,磨多少,不肯浪费墨汁。书写多是对联,都从《华严经》中集句书成。法师在漳州书写的字联,大小约在千对以上,可以说是他生前写得最多的地方,后来他还选编成《华严经集联三百》一书。他在未出家之前,篆隶行楷,各体均有,出家后,书法苍古脱俗,富有骨力,独成一家。
  他精通金石,素来擅长篆刻,作品很多,在皈依佛门之前,曾将数十枚印章,移藏杭州西冷印社凉堂前面的岩壁中,外镌“印藏”两字。漳州严某曾把法师过去刊载在刊物杂志上的书画歌词和著作,以及扮演茶花女的剧照,收集整理,精订成册,书名《弘一法师前尘椾集》。
  当法师在七宝寺住五个月,移居瑞竹岩后面石室岩上的石室内,翌年二、三月间,因湿气生病,返回南山寺居住,不到几天,便由泉州僧众接去静修。从此,法师往来于闽南各地寺院,直至一九四二年在泉州圆寂。
  弘一法师与柳亚子先生以及学生丰子恺交往甚厚,相互间常有诗画往来。法师在闽南一带,留下的真迹颇多,被人们视为珍贵文物。他曾作《春游》一首云:“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百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经谱成曲子后,在当时十分流行,这部词曲手稿,保存在泉州开元寺。此外还有法师一九三五年十月在惠安净峰寺所作《将去净峰留题》五绝一首,亲笔书写的条幅。今天,漳州南山寺中则尚珍藏有法师的真迹二幅,一书“南无阿弥陀佛”;一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笔法清新隽秀。另有法师手书《药师本愿功德经》的印版本,在这部经文后面,还有三宝弟子叶恭绰和夏丐尊写的附记。寺中还收藏着一套《护生画集》(五册),书为三十二开本,左面由丰子恺作画,右面则由弘一法师及叶恭绰、朱幼兰、虞愚分别书写诗词、经文。这套由菩提学会督印,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在香港再版的书画集,也是名家的精品,难得的史料,前来南山寺游览观光的海内外人士,均以一睹为快。
  弘一法师是我国第一个出国学习西洋画、音乐和戏剧的人,他首先把西洋艺术介绍到中国来。他的一生,无论艺术造诣和对佛学的研究,都很高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值得人们崇敬和纪念的,闽南人民在今天还深情地缅怀着这位法师。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收录辛亥革命时期的漳州、辛亥革命龙溪光复散记、忆辛亥革命漳州概况、闽南护法区的漳州片断、漳州学生爱国运动的片断回忆、辛亥革命志士苏眇公传略、“五四”运动在漳州、“芗潮”抗日宣传活动片断、漳州芗潮剧社大事纪要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熊韩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