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教会与厦门教区的关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287
颗粒名称: 台湾教会与厦门教区的关系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93-94
摘要: 一八五九年以前,台湾还没有教友,一八五九年以后,厦门神父开始到台湾传教。到一八八三年福建分为两个教区,即福州教区与厦门教区。这时台湾教务正式划入厦门教区领导,首任厦门教区主教是amdieaochinehon(扬),经过四个主教:杨、冯、周、黎。自一九一五年起,台湾神父马守仁从台湾来厦门当主教时,台湾教务和厦门教区开始分家,另立监牧区。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外,在人事上是互相来往的。如黎明辉、马守仁、林茂材是从台湾调到厦门,江谦修女等是从厦门调往那里传教的;而且厦门教区修院还为台湾培养台湾神父,如涂明正等。不分彼此,仍然一家。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领土归还我国。
关键词: 台湾教会 厦门教区 关系

内容

一八五九年以前,台湾还没有教友,一八五九年(清咸丰九年)以后,厦门神父开始到台湾传教。到一八八三年(清同治七年)福建分为两个教区,即福州教区与厦门教区。这时台湾教务正式划入厦门教区领导,首任厦门教区主教是amdieaochinehon(扬),经过四个主教:杨、冯、周、黎。自一九一五年起,台湾神父马守仁从台湾来厦门当主教时,台湾教务和厦门教区开始分家,另立监牧区。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外,在人事上是互相来往的。如黎明辉、马守仁、林茂材是从台湾调到厦门,江谦修女等是从厦门调往那里传教的;而且厦门教区修院还为台湾培养台湾神父,如涂明正等。不分彼此,仍然一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政府决定在它本土以及它的殖民地,所有上层神职人员,如主教、本堂、院长等要职应由日籍神父充任。因此,在台湾的西班牙监牧被免职,另派日籍人员替代。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领土归还我国。日籍代监牧临走时,西班牙“多明我会”要他移交教权,日籍代监牧不允而反驳说:“我们日本是向中国政府投降而不是向西班牙政府投降,教权应移交给台籍神父涂明正,不能移交给你们”。台湾神长以及教友欢呼祖国胜利,教会也抬了头,但是西班牙“多明我会”死不甘心,千方百计压迫涂代监牧让位。涂代监牧受到种种压力和威胁,曾向罗马教廷驻华代表蔡宁申诉,并请求于斌主教协助支援。可是申诉、请求不但得不到支持,而且在他们怂恿下被迫让位。
  一九三六年第×届国际圣体大会在岷里拉举行,厦门、台湾等地教友由厦乘船出发,在船上因厦门和台湾的教友语言和风俗习惯相同,显得特别亲热,好比骨肉兄弟。每天早上同在一起望弥撒领圣体,晚上同在一块念经。抵达岷里拉时,受漳泉旅菲同乡会热烈招待;圣体大会开幕时整队游行,台湾的教友与我们同队,同样在中国国旗的引导下前进。第三天,日本代表队来到,台湾教友被迫到他们的行列中。在向我们告别时,含泪痛骂李鸿章出卖祖国领土台湾,签订台胞的卖身书,长叹何时何日才得归回祖国的怀胞里?!总之,在帝国主义教会势力范围内,在罗马教廷控制下,中国教会要独立自主是不可能的,就是在一九四六年所谓“圣统制”宣布后,也不过是一种旨在缓和中国教友的反帝斗争情绪,装装门面骗局而已。
  从历史来看,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份;从宗教史实来看,台湾教会自古就是厦门教区的一部份。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收录辛亥革命时期的漳州、辛亥革命龙溪光复散记、忆辛亥革命漳州概况、闽南护法区的漳州片断、漳州学生爱国运动的片断回忆、辛亥革命志士苏眇公传略、“五四”运动在漳州、“芗潮”抗日宣传活动片断、漳州芗潮剧社大事纪要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子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