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
唯一号: | 130720020220003282 |
颗粒名称: | 甲、“老白字”与“竹马戏” |
分类号: | K295.73 |
页数: | 4 |
页码: | 78-81 |
摘要: | 一九五四年春天,我们在龙溪地区华安县举办的音乐戏剧会演中,看到一种很古老的民间地方戏曲,名叫“老白字戏”,演出古朴、风趣的《番婆弄》。在采访中知道大部分的戏名多叫“弄”,如《砍柴弄》、《搭渡弄》、《士久弄》(即。这水称为“芗江”,漳州也叫“芗城”。光绪年间,六鳌半岛上只有两个“竹马戏”班,到宣统以后,发展到八班。旧镇、佛昙一带有六班,共有十四个班,是个繁盛时期。到了抗战开始以后,由于芗剧的兴起,逐渐替代了老白字、竹马戏的流行。如芗剧老艺人林文良,从小学演竹马戏,以后成为名演员,年纪大转为乐队人员,一九六〇年调到“漳州艺术学校”当教师时,曾记述《我演竹马戏的经过》一文可供参考。 |
关键词: | 芗剧 艺术通史 漳州 |
本书收录辛亥革命时期的漳州、辛亥革命龙溪光复散记、忆辛亥革命漳州概况、闽南护法区的漳州片断、漳州学生爱国运动的片断回忆、辛亥革命志士苏眇公传略、“五四”运动在漳州、“芗潮”抗日宣传活动片断、漳州芗潮剧社大事纪要等20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