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编演方言街头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259
颗粒名称: (三)编演方言街头剧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49-50
摘要: ‘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芗潮剧社首先组织抗日救国宣传队。柯联魁以“天闻”的笔名写了一个方言街头剧“仁丹”,在漳州市内各街头进行演出。看到这样的情景,那个警察只好灰溜溜地走掉,街头剧“仁丹”便演起来了。不久,我也写了一个方言剧“捉汉奸”,在漳州东门圆圈的亭子上演出。这场戏的演员,面部都不化装,只穿着平常的便服。首先由宣传队唱着抗战歌曲,附近群众一听歌声,就不断的围拢上来,挤得水泄不通。我扮汉好的角色,故意挤在观众中造谣破坏,扮观众的郑万,把汉奸抓住,搜出身上藏有毒药和地图,扮观众的许铁如,气愤地拳打汉奸。要不是宣传队连忙举起三角纸旗,说明是演戏宣传,恐怕我这个扮汉奸的,定遭到群众的一顿痛打。
关键词: 芗潮 抗日 宣传活动

内容

‘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芗潮剧社首先组织抗日救国宣传队。
  柯联魁以“天闻”的笔名写了一个方言街头剧“仁丹”,在漳州市内各街头进行演出。我记得有一次宣传队在市仔头太古桥路口正要演出时,有一个国民党的警察,走上前来阻止,说什么这是妨碍交通。群众听了十分偾怒,纷纷起来说理:“这是抗日救国宣传,怎样不能演?”“你是不是中国人?”看到这样的情景,那个警察只好灰溜溜地走掉,街头剧“仁丹”便演起来了。
  不久,我也写了一个方言剧“捉汉奸”,在漳州东门圆圈的亭子上演出。这场戏的演员,面部都不化装,只穿着平常的便服。首先由宣传队唱着抗战歌曲,附近群众一听歌声,就不断的围拢上来,挤得水泄不通。我扮汉好的角色,故意挤在观众中造谣破坏,扮观众的郑万,把汉奸抓住,搜出身上藏有毒药和地图,扮观众的许铁如,气愤地拳打汉奸。这时观众以为是抓到真的汉奸,怒气冲天,个个喊打。要不是宣传队连忙举起三角纸旗,说明是演戏宣传,恐怕我这个扮汉奸的,定遭到群众的一顿痛打。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收录辛亥革命时期的漳州、辛亥革命龙溪光复散记、忆辛亥革命漳州概况、闽南护法区的漳州片断、漳州学生爱国运动的片断回忆、辛亥革命志士苏眇公传略、“五四”运动在漳州、“芗潮”抗日宣传活动片断、漳州芗潮剧社大事纪要等2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