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献给舞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254
颗粒名称: 把青春献给舞台
其他题名: 柯联魁烈士战斗生平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6
页码: 42-47
摘要: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我国东北三省沉沦在日寇铁蹄下,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瓜分中国,祖国山河破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国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爱国志士纷纷起来要求抗御外侮,救亡图存。中国共产党高擎抗日大旗,站在领导全民抗战的最前列,宣传教育、组织发动全国各层阶人民,奋起抗日。当时党的漳州地下组织“漳州工委会”领导着漳州地区的斗争。他以自己短暂的一生,奋战在舞台上,放射出青春的光华。为了工作的需要,柯联魁转移到南靖,以教员的身份掩护开展活动。
关键词: 柯联魁 烈士 战斗生平

内容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我国东北三省沉沦在日寇铁蹄下,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瓜分中国,祖国山河破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国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爱国志士纷纷起来要求抗御外侮,救亡图存。中国共产党高擎抗日大旗,站在领导全民抗战的最前列,宣传教育、组织发动全国各层阶人民,奋起抗日。
  在文化战线上,一九三〇年三月二日在党的领导下,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了,,它领导着全国文化战线的对敌斗争,各地戏剧工作者积极参加当时蓬勃发展的救亡话剧工作,无数演剧队活跃在祖国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运动。当时党的漳州地下组织“漳州工委会”领导着漳州地区的斗争。一九三四年初,在工委的领导和“左联”漳州干事会的支持下,由一批年青的地下党员以及爱国的、进步的工人、店员、教师、学生参加,组成了芗潮剧社,以话剧为武器,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柯联魁同志就是当时党派去参加剧社领导工作的。他以自己短暂的一生,奋战在舞台上,放射出青春的光华。
  柯联魁同志乳名天闻,中共党员,一九一〇年八月二十八日出生于福建漳州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柯逢昌是从事制鞋手工业的,处在当时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百业凋零,市面萧条,柯逢昌终日劳作,收入仍难维持一家七口生计。柯联魁毕业于崇正初中后,就读于漳州的省立第三高中,一九二七年毕业后,就走向社会谋生,一九二八年到港尾仁安学校做教员。但他的求知欲很强,一心想再学习深造,便于翌年前往上海,进神州戏剧学校攻读。由于他爱好戏剧,在校认真学习并结识了不少上海戏剧界知名人士,参加了中国戏剧协会。他对,话剧的表演,导演以及化装、舞台美术,都很有钻研。他在沪时常爱看南国剧社和大道剧社演出的话剧,对这两个剧社的主持人、我国戏剧界前辈田汉和郑君里十分崇敬。当后来他自已投身话剧运动,主持芗潮剧社时,还经常选用甫国剧社和大道剧社的剧本,上演他们演过的剧目。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一年后柯联魁又被迫辍学,由上海回到家乡后,就到邻近各县学校去做教员,解决生活问题。从一九三〇年到一九三四年,先后在靖城小学、海澄白水营碧溪学校、海沧沧江学校、漳州崇德女子学校任教。
  柯联魁是一个有血气、有抱负的爱国青年,面对当时军阀割据,社会不宁,豪绅争权,鱼肉百姓,人民备受压榨,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现状,十分愤懑不平。他在家乡结识了许铁如、蔡大燮、胡大机等地下党员,接受进步的、革命的思想教育影响,在党的外围做了一些工作,如当他在海沧时,就替党的地下组织传送过“前哨报”、“实话报”等报刊。
  柯联魁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进步书刊。当他在海沧教书时,就自学和组织同事们学习世界语。他自制生字卡片,正面写上世界语,反面写上中文,随身带着,随时诵读,还规定在开饭时每人必须先说出三个世界语,然后才准吃饭。一时校内学习世界语成风。由于勤学苦练,他很快就掌握了世界语,后来回到漳州工作时,他能将世界语译成中文在报刊上发表。
  柯联魁为人沉默寡言,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助人为乐。当他因参加进步活动,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从海沧逃回漳州后,经友人介绍,进崇德女子学校执教,月薪三十元。那时,他的朋友杨章希、许守谦都失业在家,生活困难。他便将这一份工资,每月分给杨十五元,许七元五角,剩下七元五角作为自已的生活费。正由于他平素能急人所急,替人解困除难,朋友们都很尊重他,通常皆称呼他为“先”,表示他堪为大家的先生的意思。
  当一九三四年初,柯联魁接受党的指派,参加领导芗潮剧社后,他便努力工作,发挥自已的艺术专长,团结和教育社员,抵制反动的、黄色的文化侵袭和毒害,以进步的、革命的话剧为武器,唤起民众,振作精神,掀起抗敌救亡运动。他一心扑在革命文艺事业上,终日为发展革命戏剧运动而操劳。他在工作手册上,记下了密密麻麻的工作布署、训练计划和演出方案等。他又编剧又导演,并且还常常登台演出;又搞社员训练工作,为社员上理论课、技术课,又编副刊写文章。他在巩固剧社,提高其战斗力,占领闽南戏剧舞台,大力开展抗日宣传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柯联魁一面认真地阅读和选用剧本,一面自已编写剧本。他认为要办好一个剧社,演好一出戏,必须抓好“一剧之本”这个首要环节。他以旺盛的革命斗志,投身党所领导的抗日救亡戏剧运动。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他导演过田汉的《伤兵医院》、《放下你的鞭子》;美国奥尼尔的《居住二楼的人》;俄国果戈理的《巡按使》;欧阳予倩根据法国剧本翻译的《油漆未干》以及《她的秘密》、《婴儿杀戮》、《未完成杰作》、《警号》、《张家店》、《五奎桥》、《可怜的裴加》等。他还创作了《女人》、《小英雄》、《仁丹》、《抓汉奸》、《艺术家的爱》(未完成)和改编了《八·一三炮声》。这些剧目,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较高水平。如《女人》一剧,描写了一个妻子因为害怕自己的丈夫在北阀军中参加了共产党,会遭受杀害,便暗地里向国民党警察局告密,但要求保全她丈夫的性命。结果,许多革命志士被捕杀了,她的丈夫却保住了命。当她的丈夫知道内幕后,义愤填膺,亲自将妻子杀死。当《抓汉奸》在漳州街头演出时,由于剧情逼真紧凑,竟使观众对“汉奸“无比愤恨,齐声喊打!一个断臂的残废军人还拔出手枪来要打,演出队赶忙高举旗子,声明这是在演戏后,才算平息下来。
  柯联魁在艺术实践上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他无论是负责导演,或是自己参加演出,都一丝不苟,从不马虎,努力塑造角色。他坚持勤俭节约办剧社,和社员同甘共苦,经常排戏到深夜,就吃点蕃薯当点心。外出巡回演出时,与社员一道自己动手装卸布景、道具。他为了改进化装,提高演出效果,还与胡大机、黄德洵等研制成功油彩,除供本社使用外,就连武汉、广东以至南洋等地剧团,也纷纷汇款前来定购。
  为了发展壮大闽南革命话剧运动,柯联魁还十分重视对兄弟剧社的辅导和联合工作。他曾代表“芗潮”协助龙中师组织剧社,替南靖民众剧团导演剧目;还跟剧社到厦门、海沧等巡回演出,赴平和小溪慰问红三团。
  一九三四年秋,芗潮剧社举行首次公演,按规定送审剧本时,国民党龙溪县党部竟认为“宣传抗日,有碍邦交”,不准演出。当时党的芗潮支部决定;斗争要讲究策略,一定要争取演出,扩大影响。柯联魁便多方活动,还托友人庄某出面周旋,结果龙溪县党部答应修改剧本后演出。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中国新文化主将鲁讯先生在沪逝世,噩耗传来后,正在漳州民众,教育馆工作的柯联魁,在党的领导下,倡议开展悼念活动。后来由民众教育馆出面,在文庙召开漳州文化界悼会鲁迅逝世大会。他在会上介绍和歌颂了鲁迅光辉的战斗一生,鼓动大家学习鲁迅精神,团结一致,抗御外侮。柯联魁还致力于开展歌咏运动,组织万人火炬大游行,对掀起闽南抗敌救亡运动高潮,贡献了自己的最大力量。他还亲自为芗潮剧社的演出编辑特刊;组织社员撰稿,在当时的漳州报刊上编了“芗潮文艺戏剧”、“漳州妇女、”“救亡呼声”、“大众歌声”、“拉丁化新文字”等专栏。他以笔代舌,宣传党的抗战与统战方针、政策;又以笔代枪,鞭挞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罪行。
  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二日厦门沦入日寇手中后,漳州成了国防前线。由于局势紧张,柯联魁曾接受党交给他的特殊任务,在南靖、天宝一带组织群众,以便在日军继续进犯时,开展游击战争。为了工作的需要,柯联魁转移到南靖,以教员的身份掩护开展活动。
  芗潮剧社通过一系列活动,博得了广大人民的爱戴,但也引起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的仇恨。他们一面公开刁难、破坏“芗潮”的活动,一面阴谋制造事端,进行无耻的迫害。在演出过几次大逮捕的丑剧后,终于在一九三八年六月五日凶相毕露,挥舞屠刀,向革命派砍杀过来,血腥的屠杀终于开始了。
  刚从南靖回到漳州的柯联魁,当夜住在北门柯衙内亲戚家中,半夜十一时许,住所突然遭到国民党武装和便衣特务的包围,他们凶神恶煞地将柯联魁从床上拖起来,反绑双手。柯联魁面无惧色,义正词严地抗议说:“我是一个爱国青年,一生从来没有做过坏事,干的是抗日救国,难道这也犯了法吗?”武装特务无言可答,横蛮地连鞋也不让他穿上,只拖着木屐便押往北庙“牛运窟”,在一阵乱刀砍杀下,他倒在血泊中。
  柯联魁并没有死,当刽子手离去后,他艰难地一步一步向附近竹林爬去。可是,奉反动头子的命令再返回来的黄皮狗、黑皮狗,又一次下毒手,惨无人道地对重伤的柯联魁再补上几枪,然后挖坑掩埋。党的优秀文艺战士柯联魁同志壮烈牺牲了,时仅二十八岁。
  在秘密杀害闽南戏剧家柯联魁同志的次日,反动派立即出动大批武装特务,捣毁漳州青年战时服务团,逮捕主要负责人,强行解散芗潮剧社和服务团。至此,这支光荣战斗了四年多的我国话剧大军的一支轻骑兵,被国民党顽固派那双毛茸茸、血淋淋的手扼杀了。
  柯联魁同志的牺牲,是党和人民的损失,是中国话剧运动的损失。当时延安解放日报和全国戏剧协会都曾发表文章,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抗议。邹韬奋主编的《全民抗战》也发表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日救国运动,暗杀柯联魁同志血腥罪行的读者来信。
  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和镇压,并没有把“芗潮”社员和一切爱国革命志士吓倒,他们有的先后走上抗日前线;有的高唱“我们生在四十年代,我们献身戏剧舞台”的战歌,把话剧运动转向闽西南纵深发展。“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花”。烈士的鲜血是绝不会白流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四十年代末埋葬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在今天八十年代初,正朝着四个现代化疾奔。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收录辛亥革命时期的漳州、辛亥革命龙溪光复散记、忆辛亥革命漳州概况、闽南护法区的漳州片断、漳州学生爱国运动的片断回忆、辛亥革命志士苏眇公传略、“五四”运动在漳州、“芗潮”抗日宣传活动片断、漳州芗潮剧社大事纪要等20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韫琪
责任者
熊寒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柯联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