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桥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241
颗粒名称: 东桥亭
分类号: K928.74
页数: 1
页码: 25
摘要: 东桥亭在市东南,旧称“名第桥”,因为此桥于唐元和十一年落成之时,正是漳州建郡一百二十年来,第、一个本地人周匡物考中进士时,所以取名“名第桥”。此桥又名“东清桥”,桥上有亭,因此,便取名为“东桥亭”。周匡物字几本,在未及第时,所著诗文早已闻名,御试赋《莺出谷诗》,为当时广泛传诵的好文章。按名第山在城南,山上有“自隐堂”,即周匡物当年读书处。因与周匡物同科及第的计三十三人,山中原有砚石、棋坪等遗迹,现已湮没。周匡物在还未考中进士时,家中清贫,怀才不遇,十分落魄,连赴考也只好徒步前去。周匡物后出任高州刺史,成为一代名士。后人曾在名第山上建祠奉祀。
关键词: 东桥亭 漳州

内容

东桥亭在市东南,旧称“名第桥”,因为此桥于唐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落成之时,正是漳州建郡一百二十年来,第、一个本地人周匡物考中进士时,所以取名“名第桥”。此桥又名“东清桥”,桥上有亭,因此,便取名为“东桥亭”。
  周匡物字几本,在未及第时,所著诗文早已闻名,御试赋《莺出谷诗》,为当时广泛传诵的好文章。因为他曾在天城山读书,朝廷命名为“名第山”,后来人们便称他为“名第先生”。按名第山在城南,山上有“自隐堂”,即周匡物当年读书处。又有“得仙亭”,取“三十三人共得仙”的诗句命名。因与周匡物同科及第的计三十三人,山中原有砚石、棋坪等遗迹,现已湮没。
  周匡物在还未考中进士时,家中清贫,怀才不遇,十分落魄,连赴考也只好徒步前去。当他路过浙江钱塘江时,因为无钱雇船,过不了江,便在会馆题了一首诗云:“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钱塘江口无钱过,又阻西陵两信潮。”后来被钱塘郡牧知道了,便责罚了津吏一顿。从此,舟子再也不敢向赴考诸生索取船钱了,而周匡物的这首诗,也一直在钱塘江畔流传着(见黄璞《闽川名士录》)。
  周匡物后出任高州刺史,成为一代名士。后人曾在名第山上建祠奉祀。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收录辛亥革命时期的漳州、辛亥革命龙溪光复散记、忆辛亥革命漳州概况、闽南护法区的漳州片断、漳州学生爱国运动的片断回忆、辛亥革命志士苏眇公传略、“五四”运动在漳州、“芗潮”抗日宣传活动片断、漳州芗潮剧社大事纪要等2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