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漳州报刊与通讯社的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图书
唯一号: 130720020220003212
颗粒名称: 解放前漳州报刊与通讯社的概况
分类号: Z62;G219.245.7
页数: 6
页码: 124-129
摘要: 辛亥革命后的四十年间,我国的政治、社会的变迁错综复杂,作为新闻报导与宣传工具的报刊,也由于社会的需要,应运而生。漳州为闽南重镇,且为漳属首府,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报刊销行遍于所属各县,影响巨大,报刊也成为反动统治者必争的统治工具之一。从这几十年间地方报刊的创始与更迭的情况,同样可以反映出旧社会的某些史实。由于缺乏原始资料,本文仅就现有材料及记忆所及,加以概述。主其事者为林者仁、陈亮、李纪堂、宋善庆等。因系由创办者出资经营,财力有限,故寿命短促,不久即停出。政府月予补助,寿命较长,共出百余期,每期印销千余份。并出版厦门、鼓浪屿等地图,一九四七年十月停办。
关键词: 漳州市 报刊 通讯社

内容

辛亥革命后的四十年间,我国的政治、社会的变迁错综复杂,作为新闻报导与宣传工具的报刊,也由于社会的需要,应运而生。漳州为闽南重镇,且为漳属首府,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报刊销行遍于所属各县,影响巨大,报刊也成为反动统治者必争的统治工具之一。从这几十年间地方报刊的创始与更迭的情况,同样可以反映出旧社会的某些史实。由于缺乏原始资料,本文仅就现有材料及记忆所及,加以概述。
  一
  辛亥革命以前,漳州没有地方报刊。革命爆发后,本市“图书仪器社”于清宣统三年(1911)旧历九月十七日,出版了《录各报要闻》日刊(油光纸单面石印一整张),这是地方报纸的创始。顾名思义,它仅是摘载些要闻而已。主其事者为林者仁、陈亮、李纪堂、宋善庆等。同年旧历九月十一日,漳州光复,《录各报要闻》于阴历十月初一日改名为《漳报》,系李纪堂所创办。该报出版已不用宣统年号,而署黄帝四千六百零九年。但发刊仅四十五日,则以“敝社主笔因出募北伐捐款,未遑及此,暂停。”而停刊。
  民国二年(1913)二月二日,《漳州日报》创刊,版式仍如《漳报》,而内容较为充实,创办者为陈忏真、施大炳、汪受田、向莲茹、陈家瑞等,汪、向且每日誉版付印。该报在其“发刊辞”有谓:“..以漳州之大,..,无一言论机关为之镇中流而标正鹄,微特记者引以为爱,即阅报诸君当亦共表同情..,挟太平洋文明之潮,长涌入台湾海峡,激九龙江而西上,记者之愿也。”刊行将及一年,又创办杂志《漳州旬报》,这是漳州定期刊物的创始。因系由创办者出资经营,财力有限,故寿命短促,不久即停出。
  迨民国七年(1918)粤军陈炯明部以援闽名义入驻漳属,设总司令部于漳州。在“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陈炯明等为推动新文化的开展,乃于民国八年(1919)十二月一日,创办“《闽星》半周刊”;翌年(1920)元旦,又出版《闽星日刊》,陈以总司令兼总主笔,而主笔政者为陈秋霖等,这是漳州报刊铅印出版的开端。粤军入漳后,即开设“新闽学书局”于今中山公园内(原系三道祠旧址,经改建为新屋,即现延安路市商业局),经销进步刊物,日刊创办时则以此为社址。其时陈炯明尚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因而周报上时有革命言论的刊载,如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徐谦等都发表过文章。报刊且开始用白话文作为宣传工具,这也是漳州的创举。由于经费充足,规模宏大,且有军事政治力量的支持,故销行较广,影响亦较大。一九二〇年六月间,陈部奉召回粤,即将《闽星》日刊移交地方人士陈忏真、陈家瑞、李纪堂、黄甲登等接办,先后出版二、三年,后因遭军阀李厚基所部的摧残而停办,房屋机器等也被没收。
  在这时期,有“龙溪通俗教育会”出版的《通俗》周刊,由黄仲琴、陈家瑞等主编。政府月予补助,寿命较长,共出百余期,每期印销千余份。同时有震中学社编印的《震中》周刊、月刊和不定期刊。
  二
  一九二六年末,国民革命军东路军何应钦部入闽驻漳后,为鼓吹革命,宣传三民主义,创办了《民报》。同时地方人士也筹创了《民国日报》由蔡竹禅任社长,陈鉴修任总编辑。《民报》于何部由闽入,浙后,即交由地方人士接办,延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停刊。《民国日报》于民国十六年(1927)间,因言论触犯驻军团长廖鸣欧,廖扬言要逮捕编辑,编辑避往他地,不久停刊。
  在这时期,厦门大学校友组织“嘘风社”,并创办《嘘风》月刊,由郑江涛、叶国庆等主编,系属学术研究性质的刊物,自称创刊目的在于“讨论闽南问题,整理闽南史料”,出版六、七期即停刊。并编印丛书,有叶国庆著《闽南十八洞考》等数种。
  及一九二八年,伪四十九师张贞部调防漳州后,创办《漳州报》,聘任张觉觉(原厦门“厦声报”主笔)主笔政。至一九三〇年间,以销路日窄,维持困难而停刊。该报社附设“闽南通讯社”,为漳州地方创办通讯社之始。
  一九三〇年十月间,第三党经陈祖康等筹创《迥风报》,由陈冷西主编,初仅为半公开报纸。后由林惠元等接办,并为扩张业务,于一九三二年春准备迁厦出版,因筹资不成,同年六月间停版。
  一九三三年末,龙溪县商会筹创《商音报》,至一九三五年改名《商报》,蔡竹禅任社长,陈鉴修、陈湘龄先后任编辑。不及二年,亦以经费支绌而停刊。
  三
  蒋介石自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叛变革命后,则配合军事围剿,进行文化围剿。地方报刊遂为伪军方与特务所控制。
  一九三四年春,当蒋军第九师李延年部驻漳时,派其政训处处长丁国保创办《复兴报》,丁自兼社长,并以该处干事李式侃担任总编辑,且自置收音机,收取国民党中央社电讯。越年改组,由绥靖公署,驻军第八十师陈琪部,国民党龙溪县党部等共同接办,以黄永滋任社长,张民贤任经理,巫范为总编辑。日出两大张,派销达二千份。至一九三六年改由吴春晴为社长,以吴方桂担任总编辑。
  在此期间,约于一九三三至三四年,又有“晨光通讯社”、“闽星通讯社”的创设,但为期短暂。一九三七年四月十一日,柯铭(兼任《闽南新报》副社长)筹办“汀漳通讯社”,发稿供本省及上海、南京各报采用。且为扩大宣传,增刊《汀漳周刊》,内多刊登国民党反动集团汪精卫、白崇禧、朱家骅等反动言论。
  一九三七年抗战爆发后,伪一五七师黄涛部入驻漳厦,接办《复兴报》,更名为《闽南新报》。并将没收日本在厦门所办的机关报《全闽日报》的全部器材用具等供入。派政训处长李育培任社长,秘书黄本英任经理,聘纪昆仑为总编辑,从此漳州报纸掌握于伪军方手中。翌年黄部他调,该报交由龙溪县商会会长洪心耕接办。未几,改由龙溪县长王维崧兼社长,黄润端任经理,薛澄清为总编辑。及伪七十五师驻漳,即接办该报,以宋天才(该师师长)、范子明(政训处长)、朱熙(第五行政区专员)、黄永滋(国民党龙溪县党部指导员)、王秀南(龙溪中学校长)、林育人(寻源中学校长)、林文彬(崇正中学校长)、黄恩培(县财委会委员长)等任董事。派该师政训处秘书李亭林为社长,“汀漳通讯社”社长柯铭为付社长,陈雪红为经理,胡宝三为付经理,薛澄清仍任总编辑。宋部他调后,黄永滋接任社长。不久,黄又他调,乃由国民党龙溪县党部书记长、兼漳州伪三青团干事长卢德明接办。一九四〇年军统闽南站站长陈达元接任社长,自此,该报乃转为军统特务在闽南的最大反动宣传机构,一方面加紧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反动宣传,一方面作为与中统特务纷争的工具。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陈达元离漳,继任社长者有黄清淮、陈毓光等。解放后由该报社付社长曾国华移交“漳州军管会”,改出《漳州电讯》。
  在一九四〇年间,陈达元在漳州的爪牙、军统特务头子陈毓光,创办《大刀报》(初为周刊,后改半月刊,一九四六年又复为周刊,后又改出晚报,日出一小张)。该报自始至终,专事敲诈勒索。一九四一年三月,陈达元又创办《青年报》,后改名《先锋报》,依恃三青团恶势力派销,作为欺骗毒害青年的宣传工具,一九四六年三月停刊。
  在此时期,刊物有《方面军》,发行人为沈可法,主编者为潘汀石等,著译并载,后以军统特务的压力而停出。同时有杨电钟创办的“闽声通讯社”,不及一年即停办(1938年3月——1939年1月)。一九四一年双十节国民党特务张帆创设“华声通讯社”,每日广播电讯一次,每三日发“乙稿”一期,每旬发“甲稿”一期,发行遍于全国,销数达二百二十二家。并出版厦门、鼓浪屿等地图,一九四七年十月停办。
  抗日战争末期,中统特务分子为与漳州军统特务对峙争雄,乃于一九四四年间,由其福建头子、“福建中央日报社”社长林炳康,亲自来漳筹办《中央日报》漳州版,成立筹备处,林有壬任主委,叶英、周耕民、骆萍踪、方钟徵等任委员。未发刊前两系特务进行恶斗,几至动武。但军统终以雄厚的恶势力压倒中统,使其仅出“试版”三日。不久抗战胜利,该报即迁往厦门。一九四五年间,原为中统特务庄达衡(伪国民党南靖县党部书记长)主办的《南靖新报》,亦迁漳出版,更名《南报》,由周耕民任社长,一九四八年间停办。
  在这四十年间,除上述地方主要报刊与通讯社外,尚有其他报纸综计凡三、四十种,尤其在抗战期间,及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正是蒋介石反动集团加强法西斯统治时期,军统、中统特务和伪三青团加紧反动活动,因而报刊更成为地方反动派系纷争、敲诈勒索的工具。一般豪劣、文氓又互相勾结,依靠某一反动派系,以办报为名,作为鱼肉人民的手段,从而过其腐朽的寄生生活。其中有以敲诈勒索者;有只挂空招牌,排上几张椅桌,时出时停者,故其情况难以记述,这一切正反映了当国民党反动统治面临复亡前夕,旧社会的恶劣、混乱与无耻。至于各报刊通讯社,在反动统治下,其共同特点为:
  (一)无固定基金,仅依派销报份的收入和临时“募捐”所得,拨充经费;或由其所依恃的派系或团体、机关予以补助;其中有以敲诈勒索所得作为经费。
  (二)维护国民党反动统治政权,歌功颂德;造谣破坏人民革命事业,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宣传。
  (三)刊登桃色新闻,以吸引读者;造谣毁谤,无中生有,以敲诈勒索,欺压人民。

知识出处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漳州文史资料选辑1979》

本书收录辛亥漳州光复前后(1898—1911)、留法勤工俭学的回忆(1919—1932)、北伐时期党在漳州的革命活动(1925—1927)、漳州学生运动的回忆(1919—1949)、陈炯明驻漳述要(1917—1922)、张毅统治漳属及其溃败(1923—1926)、伪四十九师驻漳史话(1928—1932)、张贞其人其事(1883—1963)、天主教在八闽传教史略(1577—1949)、漳州“古县教案”(1712—1903)、漳州协和医院沿革(1936—1949)、漳州华侨的历史与现状(唐宋—近代)、漳州邮政志略(1900—1949)、漳厦铁路忆旧(1906—1932)、漳州电话创设简史(1925—1946)、漳州电厂史话(1915—1960)、解放前漳州报刊与通讯社概况(1911—1949)、漳州中西学堂史略(1897—1904)、漳州中西学堂补遗(1900—1919)、忆漳州府中学堂(1905年)、芗剧史话(1920—1949)、漳州竹马戏衍变(唐宋至近代)、台湾义民简大狮的故事(1895—1899)、漳州“小刀会”的传说(1853—1855)、南山寺纪略(唐宋至近代)等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季永绥
责任者
陈家瑞
责任者